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墨竹工卡宗在拉萨之东约百余华里,过去属原西藏地方政府管辖。在这里有近两万个农奴,在大农奴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黯无天日的牛马般的生活。农奴分住在九十个封建庄园内,随同庄园土地一起,分别属于寺庙、贵族和地方政府(噶厦)三大领主。封建庄园(藏语称“溪卡”)是农奴主管理农奴的机构,又是进行生产的一个经济单位。宗内的十个寺庙和五个上层喇嘛占有庄园六十六处,八个贵族占有十七处,其余  相似文献   

2.
寺庙经济活动的问题是寺庙问题,也是宗教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民信教的藏族聚居区,由于寺庙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寺庙经济活动的内容、形式、发展方向,对宗教职业者和信教群众的经济生活,对藏传佛教自身的兴衰,以至对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调查、研究藏传佛教寺庙的经济活动的状况,分析其发展的趋势,应当是当前研究藏传佛教的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西藏的寺庙是西藏文化最聚焦的地方,不单纯是宗教场所,还承担着教化育人的社会功能。本文阐述了西藏寺庙教育的由来和寺庙的组织制度,对西藏寺庙建筑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了西藏寺庙建筑与现代教育建筑的共同点,突出了它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西藏的寺庙是西藏文化最聚焦的地方,不单纯是宗教场所,还承担着教化育人的社会功能.本文阐述了西藏寺庙教育的由来和寺庙的组织制度,对西藏寺庙建筑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了西藏寺庙建筑与现代教育建筑的共同点,突出了它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以寺养寺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寺庙必须从全区发展的大局出发 ,以开放意识代替保守陈旧观念 ,以改革代替固步自封意识 ,摆脱听天由命、守株待兔的守旧思想 ,彻底改变依赖信徒度生的单一经济生活方式 ,要向多种经济成份方向迈进 ,把一向输血的寺庙经济功能 ,变成造血的经济功能 ,开创一条崭新的以寺养寺的经济发展道路。本人在此对我区如何搞好以寺养寺提出了自己很不成熟的见解 ,只是抛砖引玉 ,错误在所难免 ,诚恳希望行家指正。一、积极为僧尼创造生产劳动的条件。要搞好劳动生产 ,必须要有生产基地。为稳定僧尼…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参加四川藏传佛教历史和现状的调查以来,藏传佛教寺庙经济活动一直是我关心的问题之一。200O年4月,我有机会前往四川巴塘,对远近闻名的康宁寺的寺庙经济活动的调查,即成为我此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凤全事件”发生后,清廷派四川提督马维骐和建昌道赵尔车率兵剿办,烧毁寺庙,擒杀堪布八角,没收寺庙一切财产。其时,包昂武活佛正在西藏,得以幸免于难。民国十一年(1922  相似文献   

7.
宗教寺庙的社会潜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寺庙的社会潜功能段继业一首先,有必要对本文题目中涉及的两个概念做一界定和说明。宗教寺庙。本文所讨论的宗教寺庙,主要是指各现代宗教用于奉祀、修行或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即佛教之寺院、伊斯兰教之清真寺、天主教、基督教之教堂、道教之道观等,同时兼及民...  相似文献   

8.
聚居在宁夏地区的六十多万回族人民,在解放前,除了和这里的汉族人民同受着蒋马匪帮的黑暗统治和封建制度的残酷压迫、剥削外,还受着伊斯兰教中的宗教封建特权的压迫和剥削,生活十分困苦。许多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拱北、道堂占有大量的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攫取教徒群众的无偿劳役,进行封建剥削。回族群众的宗教负担是奇重的。一般回民每年的宗教支出,约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有的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惊人程度。许多宗教人员,利用宗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无论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大多难以对社区和农村的寺庙进行有效的运用和管理,其根本症结在于对寺庙社区角色的认定。本文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诸寺为例,以功能主义视角,总结当代受到现代化冲击的农村城市社区中的寺庙,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民俗传承以及社区层面上公共活动空间两大功能上是怎样起作用的,继而对现代社区中的寺庙进行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把“开发西部”这个话题谈论得热而又热时,我们似乎只意识到了西部开发就是对西部的能源、森林、矿藏这些物质资源的开发,我们显然忘记了西部还蕴藏着另一种更加重要的资源,那就是文化。来自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副所长、正在攻读博士后的白庚胜在这里这样提醒我们。“西部资源不仅仅是森林、矿藏这些物质资源,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文化资源。如藏区有许许多多的寺庙,每一座寺庙都可以说是一座博物馆。再如东巴文化、毕摩文化等等‘绝学’,在西部的蕴藏量、品味、质量都非常高,所以西部开发中必须加入对文化的开发,而…  相似文献   

11.
张双智 《中国藏学》2016,(2):170-176
国民政府深信藏传佛教在治藏中具有的举足轻重作用,尊重和团结藏传佛教高僧和喇嘛,委派黄慕松、吴忠信入藏,广结善缘,布施西藏寺庙和喇嘛。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也承担了布施的重任,每年传召法会时,都按照惯例,熬茶放粥发放藏银。国民政府也不定期的以蒋介石名义捐赠锡德寺、木鹿寺等重要寺庙,展现了中央德意。以三大寺为代表的寺庙是支持中央,反对英国侵略势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无论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大多难以对社区和农村的寺庙进行有效的运用和管理,其根本症结在于对寺庙社区角色的认定.本文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诸寺为例,以功能主义视角,总结当代受到现代化冲击的农村城市社区中的寺庙,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民俗传承以及社区层面上公共活动空间两大功能上是怎样起作用的,继而对现代社区中的寺庙进行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郑洲  马杰华 《民族学刊》2013,4(3):70-76,116-118
拉萨市作为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城市,紧密结合西藏特殊区情与拉萨特殊市情,以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为重要突破口,开启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工作。本文以拉萨市辖区内各类寺庙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拉萨市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具体实践及取得的初步成效;然后,结合拉萨市当前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实际,重点分析了政府在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最后,就拉萨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初步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寺院在历史上作为藏区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传承其教义、控制庞大的僧尼队伍以及强化寺院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司法等功能,发展出了系统而又庞杂的内部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根据宗派的区别又有不同的特征。总结历史经验,加以分析与研究,有助于全面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构建寺庙管理的长效机制,维护藏传佛教领域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不存在剥削?允不允许有削削?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剥削?这是现实经济生活向马克思主义提出来的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究竟有没有剥削?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私人雇工。目前,在我国城乡就出现了一批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就是私人雇工经营。这种企业,生产资料届企业主私人所有,企业主就是雇主,工人就是雇佣劳动者。  相似文献   

16.
扎呷 《西藏研究》2000,(2):1-12
一、土地制度(一 )寺院的土地和牲畜寺院分为一般寺庙和政教合一的大寺庙 ,其不同处是后者设有拉让。因此 ,这里分作寺庙和拉让两个部分来叙述。1 寺庙部分 一般寺庙的土地来源有 :信徒的布施、捐献地 ;僧尼的奉献地 ;占有或受赠的死绝户的遗地 ;当地最高领主的封赐地 ;寺庙初建时 ,由藏政府拨给的部分差地 ;差巴的投靠地 ;差巴因缺种子或其他原因无力经营而租给寺庙的土地 ;差巴因欠债抵押给寺庙的土地 ;寺庙利用权势 (如利用调解纠纷 ,强占当事人的土地 )或假证据、假账等 ,霸占差巴的土地 ;寺庙自行开垦的土地等多种。以上各种情况中 ,…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代之南越道德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有史料,秦汉时代,南越地区的道德生活主要敞开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们普遍享有婚前性自由和婚姻自主的道德权利,但这种权利因为受到内地主流道德的强烈影响而受到了挑战。二是一些部落中还奉行以缺乏慈悲之心为特点的极端功利主义道德原则。三是在成为秦汉统一国家的一部分后,由于政府官员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充分地显示了反抗压迫和剥削的道德品质。在这些反抗活动中,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着大一统的政治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吸纳印度佛教,特别是华严类与密教类布施理论,强调内财施的精神特质,即无我、无主体性信仰基础上舍财、舍我的布施,使其具有强大的经济资源动员和干预社会经济的能力.在近代甘青藏区,藏传佛教在多样化布施的基础上,吸纳社会财富,并通过寺院经济运营,成为区域社会的财富中心.其影响溢出寺院之外,以其消费能力与剩余资本存量影响着区域社会市场分布.此外,寺院集团的超经济剥削与宗教对农牧业生产的干预,则迟滞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其存在本身,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政教合一制形成的宗教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研究其活佛转世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实质,对于进一步研究西藏佛教和西藏经济、文化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一、何为活佛转世活佛转世是以佛教的灵魂不死投胎复生的唯心观念与寺庙集团的经济利益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制度。喇嘛教认为,修行好的喇嘛的灵魂是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死亡的,而且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维科技技术VR技术的发展切入,追寻古寺庙文化旅游亦为追寻精神文化。对数字VR技术在古寺庙建筑文化旅游中的开发进行战略分析,显出VR技术方便了人们的旅游生活。但是,其未完全成熟的技术也给古寺庙旅游文化开发带来一定的限制性。以山西一小部分古寺庙旅游为例,凸显完善VR技术的开发带来吸引更多游客,增强VR技术,保留山西古寺庙文化遗产;再从政府推进VR技术的发展力度,培养人才,加强VR技术层面的支持,保持寺庙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