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艺术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问题已成为新世纪的学术前沿。文学鉴赏作为一种比较普及的艺术教育形式 ,理应受到重视。本文从读者艺术经验的角度对文学鉴赏问题作出了新的阐释 ,认为 :文学鉴赏是读者对一个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的世界的再发现 ,是对艺术家艺术经验的还原 ,是艺术经验的二度生成。它要求读者具有艺术的眼光 ,注重作品形式的研究和形象的品味。  相似文献   

2.
论语感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李希运,孙云广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领悟。而文学鉴赏是读者或听众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人类凭借语言来传达思想、交流感情;文学以语言为艺术.把审美意象融铸其中.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因此....  相似文献   

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古诗鉴赏学──兼评左健《古诗鉴赏法》徐宗文自从有了文学、特别是诗歌的产生,随即有了一个读者接受、鉴赏的问题。研究这两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总结读者接受、鉴赏的经验,揭示其基本规律,并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理论,这在外国叫“接受美学”,...  相似文献   

4.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藉“知音”一词比喻文学鉴赏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领神会,探讨文学鉴赏的问题,《知音》篇是刘勰关于文学鉴赏的一篇专论。《知音》篇对文学鉴赏作出的创造性的探索,是西方的文艺理论所不能诠解的,对于我们探索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诗文鉴赏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极好的借鉴。刘勰《文心雕龙》在评论历代作家的创作和总结文学创作经验时,对知文之难有切实的体会;在《知音》篇中用大半的篇幅论述文学鉴赏之难,并从“知实难逢”和“音实难知”两方面来分析原因,提出了文学鉴赏必备的素质和基础,说明文情难鉴,乃千古恒一。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诗词作品,要求达到使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的教学目的,我们就应当将视界放大,除了必要的作品解读,还应当比较理性地看看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懂得这个过程也是文学鉴赏的基本要求之一。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一种审美认知活动。读者在鉴赏诗词作品时,总是通过语言媒介来把握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得到审美感受,从而领会诗歌蕴含的精神内涵。诗歌鉴赏过程大致可分为感觉、感染、感触三个阶段。第一,感觉阶段。这是读者对诗的形式或诗的形象的外在反映。由于读者所把握的诗词形象,是具体、感性的知觉形象,…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大学全校性选修课《戏剧作品鉴赏》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戏剧文学教学(更注重语文教育)不同,也与艺术性大学的戏剧专业重视文本和舞台实践不同,即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有新的变化。该课程更强调美育,以戏剧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大学生对戏剧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为目的。可以借鉴接受美学中以读者接受为重的理念,在鉴赏课中重视学生的接受效果,适当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研究中,强调理论的批评化与批评的理论化,是避免理论与批评相互脱离的有效途径。除此,还必须强调批评的艺术化。本文首先探析了批评的艺术化的两种形式,即批评文本的艺术化与批评主体内在的艺术化。作者认为第二种意义的艺术化在文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沟通理论与批评、批评与文学的中介环节,是进入文学世界的导引;艺术感受和审美鉴赏是文学研究的起点,又通向终点,因此,它必然要成为批评的首要条件。继而,以此观点观照新时期文学批评,对脱离文学、抛弃内在艺术化的批评作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8.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藉“知音”一词比喻文学鉴赏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领神会,探讨文学鉴赏的问题,《知音》篇是刘勰关于文学鉴赏的一篇专论。《知音》篇对文学鉴赏作出的创造性的探索,是西方的文艺理论所不能诠解的,对于我们探索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诗文鉴赏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极好的借鉴。刘勰《文心雕龙》在评论历代作家的创作和总结文学创作经验时,对知文之难有切实的体会;在《知音》篇中用大半的篇幅论述文学鉴赏之难,并从“知实难逢”和“音实难知”两方面来分析原因,提出了文学鉴赏必备的素质和基础,说明文情难鉴,乃千古恒一。  相似文献   

9.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因此可以说,模糊亦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中的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想象,使其在解读与鉴赏中完成对原作的接受。元散曲中蕴含各类文学模糊,要让译文读者同原文读者一样鉴赏和接受原作之模糊美,译者就应力争在其译作中再现原作的模糊。  相似文献   

10.
散文作品教学的形象感染是高校文学鉴赏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散文作品鉴赏在大学生成长教育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着极大的意义。散文鉴赏教学中注重形象感染,遵循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散文文体的创作规律。这种形象感染伴随着想象因素和情感因素等,且必须通过相应的教学艺术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诉诸感性的,它们总是借助具体的形象反映生活,通过艺术的感染力量和美感作用影响读者。离开形象就没有文艺;离开对于形象的感受,也就没有文艺的鉴赏。文学本身的特性要求,文艺鉴赏必须从作品的形象出发,以形象给人的感受为依据。这是鉴赏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国古代有些诗歌评论,是重视形象与感受的。它们不仅为诗歌创作总结了可贵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无论对文学作品作静态分析,还是对文学过程作动态观照,都可以看到文化对文学的制约和影响。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规范与影响使得当代藏族文学在精神源头和艺术形式上承接了民族艺术经验和相应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其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浑厚的地域特色,由此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文化蕴味,并借此有别于其他民族或地域的文学,因而受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喜爱,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的一支别具特色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3.
英伽顿的现象学文论体系包括文学本体论、文学认识论和文学价值论,其中文学认识论是重心.文学本体论讲作品本身的四层次结构形式;文学认识论讲读者对这种结构形式的具体化,亦即对作品的重构;文学价值论讲作品本身存在的艺术价值以及读者对作品本身重构后所形成的审美价值.文学本体论运用了现象学哲学的还原方法,文学认识论则基于现象学哲学的意向性建构原理.  相似文献   

14.
《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已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辞典不仅是古代爱情题材的诗歌作品的精粹选本,而且是一部大型鉴赏工具书,将文学鉴赏与工具书融为一体。对入选的每首诗歌作品,都有精当透辟、深入浅出的赏析,对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现在,特将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专家、《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顾问余冠英先生为此书所撰写的序言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刘勰的《文心雕龙》体系完备、论述详实,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鸿篇巨制。《知音》篇是刘勰在文学鉴赏方面的专著,他突破了历来重文本、重作家的传统批评方法,转而以读者研究为中心,集中探讨了文学鉴赏的态度、文学鉴赏的方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基本特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直观阅读经验的审美反思,是反思后的表达,是表达中的反思;主体性、象征性、语境性、对话性是批评言语的四大特性。文学鉴赏虽是属于前文学批评的直观阅读活动。但它追求一种深度艺术体验,与诗意人生相融合,在阅读态度、方式、境界上与文学消费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用分行押韵的形式,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鉴赏是指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获得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简而言之,是指鉴赏者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作出审美判断的一个审美认识过程。诗歌鉴赏既有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诗的本质所决定,又有自身的特殊规律。一般而言,诗歌鉴赏主要有四个基本环节,即:理解诗的语言,把握诗的形象,体会诗的意境,品鉴诗的趣味。  相似文献   

18.
艺术鉴赏教育是广告教育的重要一维,但通过对开设广告专业的各高校的调查显示,高等对广告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普遍重视不够,存在重艺术技能教育,轻艺术审美教育的现象。健全广告教育,促进艺术鉴赏教育的发展,高校应该注重艺术鉴赏与广告教育的结合;加强相关课程、师资、教材的准备;改进教育和考核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注重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5 0年代到 70年代的文学 ,由于文学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艺术变革难以实现 ,作家们只能以对创作个性的追求 ,来表示对文学特性的尊重。八、九十年代的文学 ,吸取了西方文学成功的艺术经验 ,复活了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 ,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而且在艺术观念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文学鋻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和文学创作、文学批评都有密切的关系。作家写作品,就是为了讓讀者鋻赏;文学创作是文学鉴赏的对象。而文学鉴赏又是文学创作发挥社会作用的必由途径。因为作家写出作品,还只是具备了产生社会作用的可能;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有赖于读者的鉴赏。一部作品不管写得多么好,如果写出来以后根本不和读者接触,没有人去鉴赏它,那就毫无意义;反之,鉴赏的人越多,它的影响就越广,社会作用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