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成功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竞争意识,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则以革命者的姿态,成功运用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的理论,使中国摆脱了列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取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斗争哲学的延续,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灾难;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基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志军 《殷都学刊》2008,29(2):46-48
子口税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扩大对华贸易、倾销商品、限制中国的内地通过税而强加于近代中国的一种新的税制。在子口税制度下,进口产品凭借子口税特权,打破了从通商口岸到内地市场的一切关税障碍,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无疑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削弱了民族工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开放的市场经济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同时,外资的引进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使中国的民族工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跨国公司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如何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已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我国自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到1996年底,共批准28.13万个有外商投资的项目,实际投资为1720亿美元,是目前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但近年来,随着外国资本的大举进入,三资企业与我国民族工业企…  相似文献   

4.
契丹是 4世纪初记载于我国历史文献中的北方重要民族之一 ,自北魏登上历史舞台后 ,始终处于周边强族的威胁之中 ,同历代中原王朝处于时附时叛的状态。加之受契丹民族自身发展历史背景的影响 ,在唐代以前的 50 0余年间 ,发展比较缓慢 ,从契丹古八部、隋十部到大贺氏部落联盟产生前 ,契丹在中国多民族历史中没有多大影响。相反 ,进入唐代 ,随着大贺氏部落联盟的形成 ,契丹社会形态发生了飞跃变化。尤其在统一强大的唐王朝帮助下 ,契丹民族摆脱了强邻的羁绊而发展状大起来 ,奠定了契丹建立自己民族政权的多方面基础。因此说 ,唐代是契丹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工业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成长壮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趁着西方帝国主义忙于战争的空隙,有了迅速的发展。发展最快的是轻工业。在上海,从1914—1919年,纱厂厂数从7家增为11家,纱锭数从160,900增为216,236;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逐步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首选对象才V资的大量注入,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我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采取辩证的态度,一分为二地看待利用外资和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既合理保护外国投资企业的利益,又将外国投资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更要从更高的角度和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认识和对待外资。一、利用外资对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江泽民总书记在党…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外资对中国的品牌领域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表现为购买、替代中国民族品牌与输出自有品牌同步进行。外资对中国品牌的扩张由一开始主要集中在民族消费品行业逐步向其他行业渗透,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近几年急剧上升,有些行业已处于垄断控制地位,...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清廷统治者在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列强侵略的险恶形势下,被迫放弃传统的强满抑汉政策,改行汰满用汉,联合、借重汉族地主中迅速崛起的地方实力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兴办洋务;对外交涉于列强之间,延缓了清王朝的覆亡。满汉联合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政治的一大特点,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资金匮乏是制约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840年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它们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走私贩毒等经济掠夺,中国长期积累的白银大量外流,致使中国币制失常,财政困难。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之始就感到资本的严重不足,举步维艰。为此,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为了实现实业救国、强国富民的理想,在1912年计划修筑国内铁路时,首次提出利用外资筑路的主张,以后又把这种主张扩展到全部经济领域,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利用外资的思想。一、利国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工业和资产阶级的发生发展历程及其意义和影响,学术界已有较多论述,但涉及其与农村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尽管其道路坎坷,力量弱小,毕竟对中国农村的经济变迁产生了一定的触动,在一些外资工业或外国商品未及或未能把持的领域,还起了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来自农村的产品需求和原料供给.也有助于民族工业拓展生存空间。在积极着手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今天,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以民族工业集中的长江三角洲为重点,择取几个主要行业考察论述.时段侧重以往研究薄弱的清末民初。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是党幼年时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为宣传和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瞿秋白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始终没有摆脱与生俱来的"绅士意识",始终没有摆脱对苏俄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的迷信,在其革命生涯后期,瞿秋白对革命产生了消沉情绪,对自己的革命生涯作了过度的自我否定.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及其在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失误,对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两重性的,它既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对立物,被压迫、被束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同时又通过同它们的联系得到生存的某些条件,遇到一定时机且能获得短暂的发展,但是它在整个社会经济成份中永远不能占主要地位。被帝国主义严重侵略和控制的封建落后国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没有力量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只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前途,而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前途。这是帝国主义时期被压迫民族的历史发展规律。从旧中国荣家资本的发展情况,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民族资本主义的这种命运。  相似文献   

13.
贺慧霞 《阴山学刊》2007,20(1):77-80
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民族教会,即国教安立甘宗,彻底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民族教会在建立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特点:有统一王权的领导;与民族国家利益相结合;所建国教表现为新旧教的折中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始终没有摆脱血缘关系的脐带,因此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国家中,家族就成了这种社会的基本细胞,家族制度也就成了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在殖民时代,西方列强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广大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没有殖民地,也就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在全球化时代,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①的原料依赖转变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市场、资金、技术等的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更加严峻,其中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体系中将更加边缘化。为摆脱这一困境,发展中国家更应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赵豫林 《理论界》2008,(12):122-124
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之一。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地主阶级改革派为了抵御外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7.
<正>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通过这场气势磅礴的斗争,中国人民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奋力振兴积贫积弱的祖国,争取民主自由的生活,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空前发扬光大。山东人民在这一时期的斗争中,从多方面表现了这一“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即爱国主义。(一) 爱国主义是一内涵丰富的范畴,它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首先突出表现在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生存的奋斗中,辛亥革命时期山东人民的斗争充分显示了这一主题。山东是较早受到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沿海省份。早在辛亥革命前八十多年,英国军舰就窜入威海刺探情报,开了西方列强侵略山东的先声。1897年德国侵占胶洲湾,将山东划作其  相似文献   

18.
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已成为当前外国对华投资的一种新趋势。我们一方面要发挥外资并购国有企业 ,推动国企改革的动力源作用 ;另一方面又要积极预防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对外引资法律法规 ,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工业是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逐渐加深的过程中,民族工业一开始便丧失了独立发展的机会。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击是十分严重的。首先是猛烈的商品侵略。通过协定关税与海关行政权的控制,它们输入的商品只要缴纳百分之五的关税和百分之二点五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市场上畅行无阻。洋货进口数额逐年增  相似文献   

20.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由于外国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在西方资本主义炮火的打击下和先进工业品的刺激下,中国的有识之士逐渐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所认识,从而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民族经济。近代科学技术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传入西北,但发展十分缓慢,直到解放前夕,仍未能形成完整的科技体系。工业方面除有一些行业技术外,科学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农业方面虽各省于三四十年代相继设立了一些科研机构和试验基地,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