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末晋初楼兰文书编年系联(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3月至4月间,新疆楼兰考古队在楼兰古城进行考古调查时,又在古遗地中发掘获得一批汉文文书.这样,自本世纪初第一次在楼兰遗地发现古代文书以来,先后已有五批文书出土,总数已有800件左右.前四次出土的文书,包括1901年斯文赫定发掘、1906年及1914年斯坦因两次发掘、1909年橘瑞超发掘共700余件,由林梅村同志将已发表过的录文按照出土地点编次辑为《楼兰尼雅出土文书》一书,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第五批出土文书,经侯灿同志整理已在1988年7期《文物》上公布.笔者与李均明同志合作撰成《198O年楼兰新出土文书校释》一文,对这批文书重作了清理考证.数年前,我在研读前四批出土文书时曾  相似文献   

2.
2016年10月,在若羌县楼兰古城遗址考古调查中,考古队员发现了10余件虽已锈迹斑斑但整体保存较好的铜带钩。其中一件长3.2厘米,呈“S”形,首端上部有柱状凸起,尾端向内侧弯曲。它小巧精致,没有什么纹饰,注重实用性,可能是魏晋时期楼兰地方官员的用具。  相似文献   

3.
索琼 《中国民族》2023,(5):67-67
上世纪50年代,在距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西北约30公里的克干平原上,当地农民取土肥田时发现大量察合台汗国金银币以及元代景德镇、钧窑等瓷器残片,引起轰动。经过多年实地调查,考古学家对比文献研究,确认此地就是文献所记载的阿力麻里古城。阿力麻里古城地处霍尔果斯河东岸,南望伊犁河。出土的公元8世纪慕格山粟特文书中首次提到“阿力麻里”,有学者认为唐朝时期阿力麻里古城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4.
恐龙之乡显异彩文/原兴伟离高原春城昆明100余公里,有一个令人称奇的地方———云南省禄丰县。这里出土过100余具比较完整的恐龙化石,出土了距今800余万年的世界上第一具最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还发现了处于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中间型”的“卞氏兽”...  相似文献   

5.
我们来到了菲律宾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吕宋岛北部的卡瓦扬,观看了在卡瓦扬一片山坡地的洞穴里发现的数百具头骨和木乃伊。这些贮放在木棺里的木乃伊保存得非常完好,就连手指上的指甲也都完整无缺。有的木乃伊其形态好象是在祈祷,有的则又象是面对死亡时的恐惧。附近的居民说,每当夜  相似文献   

6.
揭秘楼兰     
对于探险者来说,新疆有一处地方充满了吸引力,它就是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西域古国楼兰。古楼兰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是一片荒凉之地。这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令人神往。它是如何在地球上神秘地消失后又意外地出现的?这一切牵动着无数中外探险家前去考察。他们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1979年1月,我国已故科学家彭加木就曾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西汉时,…  相似文献   

7.
1957年蒙古考古学家道尔吉苏荣于杭爱山脉西北部的铁尔浑河流域发现露出地面的四面体碑柱的断片,上面刻有古突厥文字符号。1969年9月我们找到这个地方并在碑的周围掘开一个底面积为2×2米、深0.8米的坑,结果发现露出地面的断片树立在石龟台座上,石龟的尾部也刻有古突厥文字和纹章。对这些发现我们进行了目力观察,拍了照并作了拓片。1970年又有两位考古学家在石龟旁边挖了一道沟并发现了碑的另两个断块。遗憾的是最顶上的一节至今没有找到。已找到的三节和石龟已全都运送到乌兰巴托,目前保存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的历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个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的土家族村落——彭家寨,以它那吊脚楼群的独特原生态魅力,震撼了中国民族文化界与建筑界。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张良皋先生在亲赴彭家寨实地考察后,由衷感叹彭家寨400余年“藏在深山人未识”,评价其吊脚楼群为中国西部保存最完好的土家族村落古民居之一。彭家寨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酉水流域,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考古学家在甘肃发现了近百名形貌酷似欧洲人的当地农民,据有关专家考证,他们应该是两千年前古罗马远征军残部留下的后裔。”1998年秋,这条简短的消息经新闻媒介传播后,迅速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本刊也在此前发表过经过实地采访的专文报道。 其实,早在1992年,甘肃永昌的骊靬遗址就已引起中外学者的高度注意,虽然国外个别专家的研究更要提前许多年。当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远征队”到此考察时,吃惊地发现,地处永昌县城约100公里处的鸾鸟古城,在建筑布局上有明显的古罗马风格;后来,我国考古学家又在西部偏僻荒原上考察时,于永昌县南10公里处的者来寨找到一段十余米长的残存土墙,并在附近发掘出一根3米多长的粗大圆木,圆木周体嵌有几根30多公分长的木杆。专家考证,这根奇特的木制品,与史料记载的古罗马军队构筑城防的“里木城”工事极为相似。 后来,又有文物工作者在者来寨村边的古墓中挖掘到一些陶器、一具巨大的完整骨骼和一撮棕红色毛发。这些陶器和墓葬形式,都使专家确信它们属于距今2千年左右的汉朝。而周围的村民在挖地时也捡到过一个椭圆形铜器,上刻“招安”二字,人们认为它极可能是古罗马人军帽上的顶盖。由于这支部队历史上是...  相似文献   

10.
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双眼,薄唇轻抿,俊美而忧郁。2005年4月10日,又一幅楼兰美女的形象,在素有“古人复原大师”之称的赵成文教授笔下,穿越时光的隧道展现在人们面前……那似曾相识的容颜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我无端地相信,她一定是我前世的恋人。于是,我背上行囊,踏上了楼兰之路。近了,随着巴士的颠簸,我感觉到了你的心跳,还有你呵气如兰的芬芳;近了,这千年的约会,我终于远离红尘,如期而至。在一座伊斯兰式的圆顶宫殿里,你静静地睡着,拭去疲惫的心头浮尘,你露出了浅浅的笑颜,因为你等的那个人终于来了——当年的王子捎着父王的问候,来向…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初,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发现了被黄沙掩埋了千年之久的楼兰故城。它地处丝绸之路交通要冲,鼎盛时期有两万多人口,是首屈一指的西域重镇,为沟通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第一次记载楼兰城。盐泽就是罗布泊,是古代塔里木盆地东端的交叉路口。  相似文献   

12.
教堂是现存西方古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在欧洲各个时期不同的政治、宗教环境影响下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建筑风格建筑特点,成为整个欧洲历史在不同时期保留下来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最近考古发现表明,古人类开化时间提早考古学家在肯尼亚发现了一处古人类化石聚集地,从保存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和腿骨分析,他们已经进化到接近现代人的程度,而其年代距今约27至30万年。人们原先认为,古人类是9万年前才开始进化到接近现代人的程度的。今年1月,科...  相似文献   

14.
枫香寨位于贵州省黄平县重兴乡,距县城30公里,距重安江古镇10公里,有柏油公路通达。枫香寨是目前已知的苗族支系亻革家人聚居村落中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寨,全寨有600多户,2000多人。全寨以廖姓为主。由于地处偏远,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比较完好的保存。  相似文献   

15.
距贵阳约50公里的花溪区高坡苗族乡,几百年来一直沿袭着一种称为“洞葬”的习俗据当地寨老介绍,高坡86个自然村寨,几乎都有“洞葬”习俗。而这些“洞葬”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甲定村龙打岩洞葬。对于“洞族”习俗的成因,在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认为,居住在高坡一带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黄河流域,神农氏是他们的老祖宗。由于战争失败,祖先们被迫迁徙到现方大山之中,距今大约600年时,苗族首领“香骆”去  相似文献   

16.
藏族饰珠“GZI”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的珠宝、玛瑙等料珠佩饰中,“Gzi”一直是个比较神秘的料器。不仅是藏族有关“Gzi”的传说使人感到诡秘怪诞,就连某些藏学家和考古学家,诸如意大利的杜齐和中国的童恩正等人,在谈及“Gzi”时,也是语焉不详。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Gzi”从各方面考察一番。  相似文献   

17.
上古时期位,于南方的江汉平原在公元前11世纪逐渐孕育了辉煌的楚文化。至战国时期,其政治、经济、科技与工艺水平均处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前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荆楚的漆艺。就目前田野考古发现来看,不论是保存质量、器物造型、纹样、工艺水平与出土数量,位于南方的楚,漆工艺却达到了中原地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本文从楚国历史文化与工艺技法,即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来浅析楚漆器艺术辉煌灿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1991年3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电勘探基础工程处在南宁市邕江防洪堤进行钻探施工时,从20米深处的污泥中发现一枚宋代铜印。该铜印面长5.5厘米,宽5.1厘米,边高1.6厘米,直柄钮,通高4.5厘米,正面铸有篆体阳文“广南西路驻泊兵马都监铜记”十二字,除“兵”字受损外,铜印整体保存完好;背面右侧镌有“庆历七年”(1047年),左侧则镌“少府监铸”八字。宋代铜印在广西发现尚属首次,铸有“广南西路驻泊兵马都监铜记”及年号之印殊属珍贵。因此,该铜印的发现为研究宋代依智高起兵反宋前期广西的政治、军事机  相似文献   

19.
经过十余年发掘整理,内蒙古大窑文化的成果揭开了远古人类在大青山(古阴山)地区活动之谜--证明这里也是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位于呼和浩特东北郊的大窑村南山原始社会文化遗址,自一九七三年发现,已经多次发掘,收获甚多。考古学家裴文中等对这里的土层、石器、古生物化石等作了考察鉴定,肯定这个遗址经历了五十万年之久的历史,给它命名为“大窑文化”。  相似文献   

20.
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西藏考古又获重大发现中国文物普查工作者最近在距拉萨百余公里的当雄县境内,发现一处约为十八世纪初的室内玛尼石刻。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处遗址堪称世界屋脊广的"古石刻艺术画廊"。这些罕见的古代石刻集中在一间平面呈曲尺状的屋子内,大大小小的雕刻石板密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