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族研究》2015,(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华著《回族民俗文化变迁与社会性别研究》一书,于2014年8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分十章,第一章集中论述回族民俗文化在回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至第九章全面介绍和论述了回族的民俗文化及其变迁,这些民俗文化包括生产、饮食与禁忌民俗,婚姻、家庭和生育民俗,服饰民俗,经商习俗及商贸民俗,人生礼俗民俗和行为礼俗民俗,民居民俗、清真寺建筑民俗和审美民俗,宗教信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学者共同参加的首次"两岸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4月在台北成功召开.会上,有位"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的豪迈奇纵学者,给与会大陆学者留下深刻印象.他就是一直以"鼓励书香社会,提升生活素质"为己任,被学界称为"台湾民俗艺术推手"的林明德教授.  相似文献   

3.
陈益源教授专长于民俗学、民间文学、古典小说以及域外汉文学.长期以来,他勤于民俗文化调查和民间文学采集,并着力于台湾民间故事家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对于乡土文化的保存与推动更是不遗余力,堪称为台湾民间文学实践家.  相似文献   

4.
黎平民族风情浓郁,尤其是侗族建筑、音乐、服饰、饮食等独具特色,是贵州省原生态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本文从物质民俗与非物质民俗两个方面对黎平侗族众多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传媒日益丰富的当今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单纯依靠人际传播和传承的民俗文化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从新闻的角度关注民俗,围绕新闻与民俗的关系、新闻在民俗传播中的表现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在今后传播民俗文化过程中新闻媒体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更好传承我国民俗文化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钟敬文先生"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理论的提出,是从中国国情、中国社会结构特点出发的,钟先生这一理论的形成,与他将近八十年来的民俗研究经常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接触和关爱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古文献是储存民俗文化资料的宝库,而训诂则是开启这座宝库的钥匙。本文着重探讨了民俗与训话的互补关系,认为训诂知识是研究我国民风民俗之基础,而训诂工作又必须以民俗文化为佐证。  相似文献   

8.
周萍 《中国民族》2012,(7):61-65
似乎没有比"两岸民俗文化纪实"更老套的书评语句了,但用它来描述这部非同寻常的著作却是再恰当不过。詹贤武和邢植朝先生合著的《海南黎族和台湾少数民族民俗比较》充满了令人难忘的两岸民俗事象,轻松愉快的文风中不乏严谨的思考和深刻的启发,其富有挑战性的观点背后是充分翔实的史料呈现,使这部书有了厚重的历史感。透过著者对古老百越文化的追踪探究,我们惊讶地看到,海南岛和台湾岛两  相似文献   

9.
民间美术是一种民俗现象,它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民间美术造型的产生和演变与社会历史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间美术造型创造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而存在的,民俗文化观念决定了民间美术造型的面貌。可以说民间美术各种造型多产生于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中,同时,民间美术造型又服务于民俗活动,增添了民俗文化的内涵。它们互相依存,同生共长,和谐发展,从而形成蔚为壮观的民俗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0.
青海民俗与巫傩文化考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青海民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视点切入,开宗明义的提出:“青海民间民俗活动中存在傩文化”。作者通过几次田野考察,目睹了民俗活动中巫傩文化奇观,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探讨了傩在民俗文化中的特殊价值,使人们对青海傩文化有一个初步、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