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市怀乡”是寓居都市的现代作家们共通的精神质素,从五四乡土作家们的乡土小说创作潮流开始,“都市怀乡”便成为这些“侨寓文学的作者”们创作的最初情感驱动。到了京派作家的笔下,不遗余力书写故乡的美和抒发对故乡的依恋,也可说是这种怀乡情结的极致展现。而由都市文化滋养出的海派作家同样具有乡土情结,在作品中流露出对乡村的依恋和回望。结合沈从文、施蛰存两位作家的具体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京派和海派这一创作上的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
当作家在接受外来文学影响进行创作时,在借鉴问题上总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在中外广阔的文学背景下,萧乾接受了意识流文学的影响.在接受过程中,他联系社会现实,融会民族文化传统,对意识流所主张的揭示人的意识,特别是潜意识的流动及小说的诗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努力刻画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小说的诗境,作品始终保持质朴、清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与汪曾祺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小说作家。沈从文以一颗“执拗”的“乡下人”的心表示着对乡土的亲和、对都市的逃离。汪曾祺则是跨越时代的富于灵性的作家,在乡土小说方面卓有建树。沈、汪两位作家乡土小说的创作取向及其技巧乃同中之异,而从人生哲学看,汪曾祺从感情上接受了儒家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沈从文则更多地体现在忧国意识和维护文学的独立性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创作及其接受中,凡涉及性爱描写的作品,就会引起强烈的争议。这涉及性爱描写的限度与我们接受的心理适应程度,以四部小说为例,性爱文学的限度和可能性是由于基于伦理道德的差异性而构建的艺术世界,因而充满争议。性爱文学及其表现与人类的胸襟紧密相连,人类有多大胸襟就会有多大的性爱艺术境界,也有多大容纳这类作品的心理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5.
巴尔扎克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性环境描写虽然有作家“再现历史”的表达预期,但是小说中的历史描写并不精确,至多只是与历史的某种程度的相似,既不能呈现历史的真实面貌,也有损作品的文学性,甚至挫败了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预期,影响了读者对小说阅读接受。虽然巴尔扎克有自己明确的创作意图,但是也没有阻止读者对作品中历史性环境描写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6.
一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评述了作为文学研究会会员许杰的小说创作,认为他“是个生产丰富的作家”,“他的农村生活的作品几乎全是客观的写实主义的,而他的都市中流浪青年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小说描写艺术管窥杨梅新时期小说在描写艺术出现了一些新的描写方式,这是现代主义小说描写艺术东渐,使传统现实主义得到新的滋养的结果。1.感觉化描写这种描写,大致是借鉴了意识流和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莫言。李洁非说:“如果你把一件东西放在其他作家面前...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都市的畸形繁荣,都市文学逐渐兴起。现代都市作家一方面被都市文明所代表的现代性而吸引,另一方面又常常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审视和批判具有“异质性”的都市文明,尤其是都市文明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这一时期的都市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往往呈现出一种与现代西方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学都迥异的特质,一些极具都市文化特性的异化主题、漂泊主题、性爱主题等,在小说的表达上,都带有明显的现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纠缠的痕迹。正是在这种纠缠与挣扎中,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都市文学的主题表达,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性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小说中的性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小说中的性描写罗达十D.H.劳伦斯是一个超越自身时代的作家。正因为此,他的作品曾引起众多争议。他小说中的性描写乃是争论焦点之一。性描写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劳伦斯希望完整地、坦率地、严肃地描写性关系,并以此为主线索,描写他那个时代的...  相似文献   

10.
试析新时期小说中的爱情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束了“文革”无情文学后 ,新时期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绚丽多姿 ,本文将其分成几个时段 ,并结合具体作家作品对各个时段的描写情况进行概括和分析。在充分肯定其历史演进的同时 ,也指出某些探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加缪的《鼠疫》是疾病文学叙事的典范,这部作品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小说中加缪直接对疫情的爆发到发展进行叙事描写,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直接描写疫情灾难的作品。学者从小说的象征寓意、对小说的荒诞阐释及小说对人性的反思向度对《鼠疫》进行过细致探查。本文从医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医学与文学的融通为导向,分析小说中的医者及“患者”的伦理身份选择。医学需要文学的引领,文学以医学故事为蓝本,从而打通医学与文学的界限,更深入、更立体地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及他们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艾芜是30年代初期崛起于文坛的左翼青年作家。他的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流浪汉”文学走向了成熟。活跃在他作品中的那些风姿独特、色彩鲜亮的漂泊者们,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真正的流浪汉形象。同时,这些作品及人物形象,也构成了艾芜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之一。在欧美文学发展史上,描写流浪者的文学,是许多作家取之不尽的丰富的创作题材之一,从十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到20世纪高尔基的  相似文献   

13.
"都市小说"与现代都市相伴而生,它以"现代性"为精神内核,将不同类型的都市景观、生活、体验和都市文化囊括其中。中国文学的婚恋叙事传统在都市小说勃兴后呈现出明确的现代意识,不管是海派作家的"声色"体验,还是京派作家笔下的理想爱情与婚姻,抑或是启蒙文学和左翼文学鲜明的社会问题意识,"婚恋"都与时偕行,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意味和都市色彩。  相似文献   

14.
海派狭邪小说首次把妓女与上海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文学模式。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成为上海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的代表者,对妓女的想像就代表着对上海的想像。而时人对上海都市的邪恶想像,也使得海派狭邪小说对妓女作“溢恶”的夸张描写。女性想像与上海城市想像关系的另一种文学表达,就是海派狭邪小说中独特的妓女专用“吴语”表述。讲“苏白”的妓女和“上海”,在海派狭邪小说里奇妙地结合起来。女性想像与上海都市想像从某种意义而言.已开始互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乔依斯作品的研究分析,认为乔依斯的美学思想和作品具有独特的内涵:1.美学思想除了“作家升华说”外,还包含“完整、和谐与光彩”、“不相容透视”及“顿悟说”等因素;2.创新的多媒体艺术手法,主要包括“内心独白”、“神话方法”、“电影手法”、“主导动机”和表现主义戏剧手法等;3.其作品语言是揭示自我、呈现人物意识等多层次需要的隐喻性语言;4.乔依斯小说呈现了评论化及其作者博学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作家和批评家从小说语言的拓展来考察小说的审美效应,近10年小说语言的嬗变及多样化所对应产生的接受效果,使人感觉把小说仅看成表现形式,而形式又被内容单项地规范着这样一种线性思维,无益于对小说乃至整个文学做宏观俯瞰和微观研讨。10年的小说实践,推而广之,亦可说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所有不轻视文体形式的作家的实践,已经说明小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都市文学中,新感党派未能达到茅盾等左翼作家的思想高度,艺术上甚或不及后起的张爱玲,在捍卫传统方面也远逊于老舍和京派作家,但在现代都市性上,它比前三者“吃水”都深。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海派文学就是世俗文学、商业文学,强调欲望表达,官能感受,描绘都市的声色景观,充满低级趣味。其实,海派作家同样拥有爱国情怀,关注底层民众,创作上不乏进步政治倾向,内容具有民主自由精神,有些作品在当时甚至被视为普罗文学的典范之作。因此,海派小说是带有先锋性和革命性的现代作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历史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繁盛,源于中国现代作家与土地、乡村、故园的精神血缘,源于他们对尴尬的现代都市生存体验的反抗。放逐、漂泊与回归的不同精神历险与生命体验,形成了现代作家不同的乡恋心态。对乡村文化的反叛与眷恋,构成了现代乡土小说的基本主题形态。而“整合”——西方近现代艺术精神,同民族文学传统的不断冲突融汇、整合发展,并最终走向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文学——成为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艺术选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施蛰存是都市文学——中国新感觉派的中坚,其笔锋犀利,对上海这个畸形都会所进行的深入剖析,为学界所广知。但其数量可观的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说,却给人以"门庭 冷落鞍马稀"之感。作家一度生活在乡村,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乡村的变化,因 而体现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内蕴。从另一侧面来说,即便是其都市题材的小说,在批判城市畸形文明的同时,也褒扬了一种乡村理想的原始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