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生态学发展史的剖析、对当前国内外多种教材中关于“生态学”一词的名词解释的汇总分析,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环境生物与生态的科研与教学的经验与感受,认为“生态学”一词应该赋予新的含义,即:生态学是关于生物生存态势研究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生境)之间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上,而应该重视生物的生存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关于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的预测理论、预测方法、预测手段等是时代赋予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使命,拟以“生态学”定义新解抛砖引玉,唤起同行对新时期生态学重要使命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讨论了现代汉语教材词类的两个问题。一是词的基本类别问题。现行教材在词类划分的第一个层次上处理为实词与虚词,这忽略了组合能力和句法能力的主次关系。组合能力是词类划分的首要标准,词类以此分为组合词与非组合词两大基本类别,实词与虚词是组合词的下位分类。二是词类描写问题。目前教材存在术语使用随意化、语法性质描写片面化的现象,宜用“柔性”描写代替“硬性”描窍。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于1960年提出的。1 1964年出版的加里·S·贝克尔的《人力资本》一书成为后来有关方面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这里,人力资本概念中“资本”一词的含义与马克思的资本定义不同,它是“能够带来更多财富的财富”。在这种意义上(本文中资本一词皆在此种意义上使用),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可以采取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体现在物质形武方面的资本为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为人力资本。也就是说,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健康构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属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者,投资者可以是个人、公司或国家。  相似文献   

4.
关于词的定义的一点商榷任瑚琏定义是对对象本质特征的概括说明。定义不准确反映认识不清楚甚至有错误,至少是思考不周密。教科书存在此类问题,难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之讥。本文仅就国内各种汉语语法书和教材(以及《现代汉语词典》有关条目)中普遍存在的词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历代文献中的养生术语有摄生、养生、卫生、养性、调摄、摄养、摄卫、保生、保养、调养、颐养等,语义略有不同。其中“养生”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养生”的常用义为摄养身心使长寿,与养生的内涵外延相吻合,适合作为规范术语。当代辞书和教材都认定“养生”为规范术语,但定义不够准确。根据养生术语的具体使用情况,“养生”当定义为:根据生命运动规律,调养身心,以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保健方法及各种保健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词项周延性的一阶语言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项周延性的一阶语言定义陈慕泽(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文尝试在一阶逻辑中给出词项(一元谓词)周延性的一个形式定义,以克服传统逻辑在这个问题上的含混。什么是“全部外延被断定”,在传统逻辑中缺乏明确的界定,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含混词项周延性是传统逻辑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探讨外来语词“逻辑”的含义入手,揭示了现行教材中“普通逻辑”定义的缺陷,并以“研究什么”,“用什么研究”为种差,重新定义了“谱通逻辑”,使普通逻辑与数理逻辑的界限更为清晰,对于保持普通逻辑体系的独立、完整和和偕有一定意义。另外,文中关于“自然语言”、“简单认识方法”的分析,实事求是,打破了传统的看法,对于正确地认识普通逻辑的作用,准确地划分语言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情报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是什么“社会科学”这一词的定义似乎有好几百种。我不想一一枚举。我只是任意选择,引用《韦伯斯特新词典》第三版上的定义和《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的注释,作为本章的引言。本文更重要的目的是,“社会科学”这一词在分类法、情报源和情报服务中是怎样理解的。为  相似文献   

9.
设计的文化     
文化,是现代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个概念,至今关于文化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二百个左右。在中国古代,文化是被视为统治者的施正言法,是与“武功”、“武威”相对立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按中国文字的古义来解释:“文”就是在某物上做记号,留痕迹,称之为“刻纹”、“画纹”,使某物上有“纹路”、“纹花”、“纹样”等等。“化”的本意则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态和性质的改变,概而言之,就是指人的意识作用于客观世界,使之发生质变的过程。而在西方,culture(文化)一词古代拉丁词c…  相似文献   

10.
试论"话语"一词的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话语”一词在人文社会学科中有诸多不同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能给“话语”下一 个属加种差的定义,然而我们可以从语用学的角度梳理“话语”一词的各种用法,并在福柯 知识考古学与权力系谱学的基础上对这个词作出概念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套用教材上的摩尔定义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论证中学教材中关于“摩尔”定义的不严密性。  相似文献   

12.
词语是概念的语言表征,概念则是理论的基石、思想的出口。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作为一个自觉的主体登上历史舞台之前,现代汉语“民族”一词包含不同类别、层级的族体的含义已经形成。他们以此为基础,百余年来在中国传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过程中,通过向“民族”一词注入新意涵、从一般性和规范意义上定义民族等途径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出一套以“民族”概念为中心,以“前缀词+民族”“民族+后缀词”“前缀词+民族+后缀词”等语言形式组成的上百个、多层级的民族理论概念体系,极大拓展了中国人探索民族世界的理论视野。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所以始终将我国处于不同社会进化阶位的各类族体均称为民族,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思想的秉承和贯彻,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建设要服务现实民族问题解决的宗旨和他们自身的政治智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普遍意义的民族学概念体系,应积极借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概念体系在百年构建进程中积累的成果,厘清和深化运用已经形成的多层级概念,同时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造或革除过时的概念、提出新概念,而非削足适履于西方民族学、民族主义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概念在思想理论、政治生活乃至国际关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概念虽然几乎人人熟悉,但却不容易把握其确切的含义。在国内教科书中,“意识形态”与哲学、道德、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相等同。而在国际上,据说“意识形态”一词的定义或用法有一、二百种之多。诸多定义或用法的论争往往又是围绕着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展开的。本文试图探讨马克思本人赋予“意识形态”一词的含义,从而为辨析种种意识形态理论提供一个出发点。当然,这里也有笔者自己的理解和发挥。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转词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词是《马氏文通》中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马氏文通》卷十彖四是论述转词的专节。转词节论述了转词的三种类型、两种位置,讨论了转词“有介字为介”和“无介字为介”两种情况,还归M出转词所表示的几种意义,对汉语句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是,转词节却始终未给转词下明确的定义,在给转词划分类型和归纳意义时也有所遗漏,有些分析与前文矛盾,有些提法不够准确,还有明显的笔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辞海》提出的形象定义将形象界说为“图画”提出商榷。形象有图画型和非图画型两种形态。汉语中“形象”一词最初是就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而言的,后来它的含义扩展了。国外的理论也认为艺术形象并非一种形态。将形象定为“图画”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毛病,可用“感性形式”这个词组取代“图画”一词。文艺理论还有另一种选择,即仍将形象定义为“图画”,同时将文学艺术分为两类:形象艺术与非形象艺术。  相似文献   

16.
谈“技术”     
“技术”一词,其希腊语的词根是(?),指的是技艺、手艺、技巧、技能,也意味着一般艺术中的精美艺术品或造形。18世纪,狄德罗在《法国大百科全书》中列有“技术”条目,这是关于技术的最早的书面定义:“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目的而协条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本世纪初,俄罗斯哲学家罗津认为:“技术是产生于自然界的物质和物体生成和再造过程中的思想的现实存在,技术的主观涵义是探寻实现目的的正确途径的艺术,其客观涵义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和手段的稳定集合”。技术是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的范围又是不断在拓展的,在这种活动经历了几乎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各方面时,一些人想用抽象的词语对其做出总结,就出现了困难。事实上,技术是一个很难给出全面而确切定义的概念。目前,对技术的定义有三类情况,一类是较权威词书、百科全书的定义,一类是学术共同体经过长年的论争最后趋向一致的定义,第三类是某些哲学家、思想家的自行定义。这三类技术定义中,第一类流传最广,可以看作是世俗流行的对技术的基本认识,但这些定义哲理性不强,但它的读者的范围是“所有的人”,更是人们在基础教育中所学习和接受的,在国家或地区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叹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叹词应定义为:表示言语者情感、意志或呼应的声音的词。叹词不是虚词,也不是既非实又非虚的“特殊的词类”,而是一般的实词。叹词一形多义、一音多形、一形多音、一义多形等等,说明它不十分固定或定型,但这正是其词形。词音和词义上的重要特征。叹词的语用功能主要有情感功能、评价功能和修辞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研究领域,“同源字”与“同源词”两个概念确切的内含和外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人们为同源词或同源字所下的定义,往往字、词不分,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本文认为,讨论同源词。应该从词的音与义出发,而讨论同源字,则必须从汉字的本体——字形出发;同源字与同源词尽管有时候在字形上具有重合关系,但是,却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而不别。本文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从汉字的构意性质、汉字的孳乳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之间的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哲学界最近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列宁的物质定义不够严密,存在两个缺点。一个缺点是,列宁所下的物质定义,仅仅联系于“感觉”,势必疏漏掉那些感觉不到的物质实体;另一个缺点是,列宁在物质定义中没引进“实体”概念,使物质与精神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情歌是我国民族文学宝库存中的瑰丽的鲜花,情歌中的村词则是晶莹繁茂的绿叶。人们常被鲜花的色彩和芳香所吸引,以致忽略了绿叶在花下的衬托作用。到目前尚未见到有关的系统研究。本文主要想探讨一下这种衬词的意义和形式,以及它在民族情歌中的作用,以期引起少数民族情歌研究者对衬词的重视。一、衬词的意义和形式讨词又可称为村宅。在《实用双向汉语大辞典》中有这样的注释:[1]衬字:歌词中为韵律优美,为行文或歌唱的需要而增加的字。例州《白毛女》、“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那个”就是衬字。衬词在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