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会盟的召集人及地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两部会盟的召集人、地点和目的等问题,指出,<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法典>的序文、<咱雅班第达传>和清代档案史籍提供的信息证明,喀尔喀部扎萨克图汗召集了这次会盟,会盟是在其领地内举行的,主要目的是抵御来自清的军事威胁.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俄贸易经历了赴京商队贸易、恰克图边境贸易、恰克图至天津陆路贸易三个阶段.从19世纪初开始,两国的贸易在商品结构、交易方式和贸易规则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到19世纪60年代,以恰克图至天津线商路对俄商开放为标志,这种转变基本完成.蒙古地区最早成为清代中俄陆路贸易的集中地,且长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清代中俄蒙古地区的陆路贸易为中心,从两国的商品结构、交易方式和贸易规则三方面来对这一转变进行梳理,以展示清代中俄陆路贸易变迁的过程,并揭示这种贸易的变迁与中、俄两国兴衰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1986年出版了阿·达木丁苏荣(A·aMcyp)的《蒙古方体字》(Mo)一书。全书计228页,收碑铭13个,文献7件,牌符4个,印章2枚,西藏所藏印章16枚,用八思巴字书写的蒙古、突厥,阿拉伯、汉等多种语言的其它资料8件,是迄今为止蒙古学者用蒙文写作的第一部八思巴文专著。作者对八思巴文进行了文学、语法学的分析。鉴于这是蒙古学者对八思巴文首次较系统的论述,因此引起我们的兴趣.中蒙人民有传统的友谊,近年来两国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我们翻译介绍此书,目的就在于为推动两国学界间更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作出努力。本书分序言,导方,第一章,八思巴字规则 语言特征 正字法 语音和词法,第二章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物,第三章,西藏的八思巴字文物,第四章 八思巴字蒙古语、突厥语、阿拉伯语、汉语的若干其它文物,结论,缩略语表,俄文内容提要,书目等部分。这里先刊出序、导言、结论三部分,以提供学术信息,以下译文中圆括号注为原注,方括号注为译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的优秀传统音乐、舞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将这三个民族的居住场景——黑龙江流域和历史概貌作了简要介绍,提出地域和历史因素是产生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音乐、舞蹈艺术的基础。第二部分论述了三个民族传统音乐、舞蹈艺术的主要内容,概括了其特点、特色和历史的局限性。第三部分从辩证取舍、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公共文化服务四个方面论述了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的优秀传统音乐、舞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悠久的历史、汉藏石刻并存的格局、典型嘛呢堆、《格萨尔》石刻,以及红军石刻标语5个方面概括了四川藏区石刻的基本面貌;第二部分从对四川藏区石刻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两个方面对这项文化遗产的现实利用及保护提出了对策提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介绍清代卫拉特蒙古、喀尔喀蒙古及内蒙古地区的3位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各世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探讨清代蒙古历史上有关咱雅班第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长江流域出现越楚对峙的局面.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管窥越楚两国关系的概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国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和平共处,甚至还一度出现越国占优势的局面,但两国综合国力的时比是楚国胜于越国.越楚两国关系从产生直至灭亡,双方的交往一直未曾中断.双方相互影响,互相渗透,为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岚 《中国藏学》2016,(2):216-224
本文续上期编译(一),从《清内阁蒙古堂档》第6册至第10册中节选了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文书目录,内容主要涉及康熙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间,西藏达赖喇嘛、班禅呼图克图、第巴等与清朝往来文书,以及围绕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喀尔喀内乱、准噶尔与喀尔喀纷争、喀尔喀归属问题等事件与清朝往来的文书。本文整理摘编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档案文书目录共142条,目录后附收发日期的同时,将重复的文书亦在括号内予以标示,以便于读者了解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刘珍 《中国民族博览》2016,(18):233-234
汉画像砖作为在考古中发现的重要文化遗物,其考古学价值不凡.这种画像砖虽然仅作为墓室装饰的构件,外形质朴、形制简单,但是其蕴含的历史信息丝毫不亚于其他出土文物和典籍记载.本文拟从情感价值和科学认识价值两个方面来分析汉画像砖在考古学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莫扎特是一位古典主义大师,1791年创作了这首经典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莫扎特的生平;第二部分介绍了单簧管的发展;第三部分是曲式分析;第四部分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1.
陈焘主编《日汉辞典》(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910页有辞条:[Shamanism](名)[宗]黄教。另外两种国内应用较广的辞书,大连外国语学院编《新日汉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及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日语外来语新词典》释义与此相同。《新日汉辞典》又有补充词义:“也说”将释作“黄教”,是明显的错误。日本版辞书中大多将解释为“亚洲北方民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模拟神的形态传递神意。”这实际是指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萨满教”。  相似文献   

12.
汉与同时期罗马平民妇女在家庭财产的支配与继承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而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两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嫁资的所有权、家庭财产的支配权和遗产的继承权则是对家庭财产的支配与继承的三个内涵。  相似文献   

13.
书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研究室选编的《民族学译文集》第三集已于1991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集重点介绍国外民族学基本理论问题,共收译文23篇,按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两篇书摘,系统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文化和文化变迁。第二部分是美国《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的“人类学”条目,由若干小条目组成,其撰写者均为国际著名学者。第三部分是《苏联民族学》杂志于1987年开展的民族学大讨论,涉及民族学的对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实地访淡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认同问题、整合程度与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三个方面,对2008年新疆疏勒县的维汉关系进行了调查,并与王海霞、杨圣敏2004年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的民族关系调查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世纪之交新疆维汉关系确实处于良好状态,但评价民族关系的核心指标——通婚率极低,说明良好的趋势非常脆弱.当地居民对维汉通婚的态度较宽容,现实通婚状况与通婚态度的差异说明新时期民族团结工作需要实质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是金齿诸蛮、扑子蛮、望蛮、三濮的重要发展阶段。有唐一代,金齿诸蛮各民族与扑子蛮、望蛮、三濮分别从汉晋时期的鸠僚、闽濮中渐次分化发展出来而见于史载。学界对其族属源流尚有不同观点且对其变迁与发展研究不够。从民族历史发展的脉络而言,金齿诸蛮主要经历了"同源-异流-同源"的发展历程,是今天傣族的先民;扑子蛮、望蛮、三濮则主要经过了"同源-异流-异流"的发展历程,是今天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的先民。其变迁与发展不仅仅是民族名称的变化,更是其经济、文化、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反映,揭示出中国历史发展的生动进程。金齿诸蛮、扑子蛮、望蛮、三濮居地相连、关系密切,由于其分布的特殊地理区位而成为唐宋时期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国大理国的西南门户,并为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南诏国大理国的局部统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疆现有47个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新疆民族众多,其文字也丰富多彩。 首先,从文字类型上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音节文字,主要是汉文;二是音素文字。使用汉文的主要有汉、回、满、东乡等民族。除此之外,其他民族大都使用音素文字,也就是拼音文字。 其次,从文字来源上看,除了汉文外,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源于阿拉伯文,使用的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和塔吉克,除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外,其余都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二是源于回鹘文,使用的民族主要有蒙古、锡伯等;三是源于斯拉夫文,使用的民族主要是俄罗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1978年以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回顾,文章分为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两部分.第一部分,对目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界在研究中存在的五点问题与不足和学科界限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包括学科规范问题、封闭与盲从的倾向、创新性成果较少、客观性问题、界限模糊的现状、学科的开放性特点、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汉民族研究等.第二部分,对中国学派的展望和研究内容及学科的前景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讨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历史功能论和中国民族学界目前研究的一些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台湾妈祖研究的情况,一是从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学者介绍其妈祖研究的主要成就、代表作;二是介绍有关妈祖研究的专著及妈祖庙的著作;三是介绍妈祖研究论文的三大类型:研究妈祖的生平和传说;研究妈祖的祭典,巡境和传播;妈祖的考辩研讨等。  相似文献   

19.
张建军 《西藏研究》2009,114(2):63-70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的接触历史,以及由此造成的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接触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部分根据其接触历史和现实面貌,指出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接触主要有三种类型:文化型接触、地缘型接触以及商贸型接触.  相似文献   

20.
新书浏览     
《藏王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16开183页定价:180.00元文物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ISBN7- 5010-1750-6责任编辑:李虹全书分前言、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前言主要介绍了琼结藏王陵的相关背景资料;正文部分均为图版,收录了雍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