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第一国际期间的社会民主主义,中经第二国际期间改良主义逐步演变,后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而来,是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和意识形态。政治上主张议会民主选举上台执政,通过改良实现政治民主,反对暴力革命。经济方面主张放弃消灭私有制的观念,用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而代之,用共同的经济民主来补充议会民主。文化上的指导思想是多元化的。社会方面主张注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民主社会主义试图以超阶级的、抽象的民主、自由的普世伦理价值观念为出发点,寻求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解决。国内一些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把民主社会主义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的说法是歪曲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它只能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而中国只有坚定地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有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是由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的,随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民主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重大历史转型。其基本主张为:在价值目标上,突出"自由、公正、互助";在理论论证上,主张多元化,淡化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纲领上,主张建立混合经济制度;在发展途径上,认同民主法制国家,要改良,不要革命。苏东剧变后,民主社会主义对我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此,在理论上,我们要认清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在实践中,我们要坚决抵制民主社会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它已经初步并有力地发挥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但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没有资本主义民主好,主张政治体制改革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论证民主的本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第一国际期间的社会民主主义,中经第二国际期间改良主义逐步演变,后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而来,是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和意识形态。政治上主张议会民主选举上台执政,通过改良实现政治“民主”,反对暴力革命。经济方面主张放弃消灭私有制的观念,用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而代之,用共同的经济民主来补充议会民主。文化上的指导思想是多元化的。社会方面主张注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民主社会主义试图以超阶级的、抽象的民主、自由的普世伦理价值观念为出发点,寻求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解决。国内一些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把民主社会主义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的说法是歪曲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它只能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而中国只有坚定地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有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民主”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在国际关系领域里的体现,也是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归宿。民主社会主义的“国际民主”的一些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代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潮流,但在本质上,却是国际资本主义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武器。真正的国际民主有赖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有赖于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艾伦·伍德批判了以“后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其理论核心是主张消解阶级和阶级斗争,通过扩展资本主义民主达到社会主义。该思潮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主张阶级退却,对民主有多重误解,对社会主义目标有多重误判。伍德坚持运用马克思的阶级和历史理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为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但也存在忽视其他革命力量,对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缺乏系统性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1.民主社会主义鼓吹超阶级的、绝对的民主,“反对一切专政”,实质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2.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标榜世界观多元论,主张对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兼收并蓄,鼓吹“非马克思主义化”,歪曲和阉割马克思主义。3.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是搞多党制,在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内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反对消灭现存制度”,否定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其“经济民主”是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混合经济”,通过“广泛的经济手段”达到“经济民主化”的目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乐松 《中华魂》2013,(7):22-24
近期,"宪政"再次成为一些媒介热议的问题。主张将宪政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和目标模式的"宪政说",其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向是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意在用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逐步取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误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应当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坚定对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孰优孰劣,众说纷纭。西方资本主义的卫道士们极力诬蔑社会主义民主,美化资产阶级民主;国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别有用心地抹煞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区别,散布所谓超阶级的“纯粹民主”,妄图用资产阶级民主取代社会主义民主;我们有些同志也往往被资本主义的某些民主形式所迷惑,感到两种民主的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民主包容性命题的提出有其理论依据。提出社会主义民主包容性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新时期重大历史性任务的实现,有助于化解当前国内外诸多矛盾。民主是制度和目的,也是手段,社会主义民主包容性在于它是对资本主义民主作为手段的扬弃,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民主中有益的、合理的成分,还需要对资本主义民主中虚伪的、不合理的方面大胆地批判。我们要澄清认识,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包容性是在坚持民主阶级性基础上的包容,还涵盖着理性地对待现实的东西方民主相互学习和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方一些左翼分子借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和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暂时沉寂,将工人阶级排除于社会主义的核心战略之外,而把资本主义民主视为代替阶级斗争的历史动力和通往社会主义的"灵丹妙药"的倒退行径,伍德愤然予以驳斥,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考察民主概念的变迁,质疑通过拓展资本主义民主就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幻想,批判资产阶级民主与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体同质的,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利剑。伍德在揭露资本主义民主虚伪性的同时,重新厘清了社会主义与民主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西方改良主义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政治民主加经济民主.这种思想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改造中国的主要理论来源.他们渴望用这种理论调和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协调效率与公平,处理好民主与独裁等一系列问题.但在当时的中国却缺乏民主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也缺乏民主社会主义实现的群众基础,因而其失败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宣扬改良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体系,其"多元""改良"的主张具有极大的迷惑性。近年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重新泛起,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如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降低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等。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大学生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国家、高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构建立体式防护网应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岂能以资本主义冒充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黄春秋》今年第2期发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洋洋洒洒,其要害是以资本主义冒充社会主义。下面我想围绕这个问题作一些剖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了吗?在这个问题上,该文制造了大量的“神话”,说什么在欧盟15国中有英、法、德等13个国家“和平进入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人成功地创造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框架内和平过渡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总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逐步建立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前一段时期,人们对民主问题议论很多,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民主,政治制度比我们好,说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议会制”、“多党制”等比我们强。这些错误论点,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尤其在一些青年学生中造成了思想混乱,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本文仅就民主的含义,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民主与法制等问题谈几点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对民主和社会主义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对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比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当前,需要在理论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在思想上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在实践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信。  相似文献   

17.
大卫.佩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突出代表人物。他坚持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生态中心论;在政治上批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正和环境退化,极力主张用生态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反对资本主义的过度生产和竞争,也反对稳态经济模式,主张一种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的适度发展的经济模型。但是,佩珀的一系列貌似激进的理论设想在实质上仍然可以说是改良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民主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它与科学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同,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民主社会主义产生、发展以及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等方面的论述,指出民主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要否定的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与之划清界限,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民主社会主义是由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发展演变而来的。从它产生那天起,就同科学社会主义直接对立,是马克思主义的凶恶敌人。尽管表面看来,它们既不赞成资本主义,又反对社会主义,而主张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实际上他们的一套理论和改良主义,并没有超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框架,没有跳出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去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列宁当年之所以称他们是更凶恶的敌人,就是因为他们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干着反马克思主义的勾当。所以具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用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矛盾分析的方法,立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民主社会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特征和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