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总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马克思认为"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历史不能游离于"现实的人"之外,它实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造成的现实运动。唯物史观对历史的这一认识,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并指明了史学研究与历史本身的内在会通性,要求史家在史学的研究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史学研究要强化史家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总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马克思认为"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历史不能游离于"现实的人"之外,它实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造成的现实运动.唯物史观对历史的这一认识,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并指明了史学研究与历史本身的内在会通性,要求史家在史学的研究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史学研究要强化史家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世传《黄梨洲先生年谱》,正文三卷,著者黄炳垕,谱主之七世孙。自是谱行世以来,有关是谱的刊本情况,说法不一。各刊本之间的差别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诸如家刻本问世的背景和内容,是谱在史实方面的失误等,都有进而探讨的必要。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黄宗羲的一生,无疑是有意义的。根据上述问题,笔者拟从三个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一、家刻本的问世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康熙初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毕生著述六十余种,一千三百余卷,内容涉及史学、政治、哲学、数学、天文、历法等许多方面,是我国明  相似文献   

4.
申采浩是近代韩国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申采浩的主体哲学涵盖着主体的本质属性、存在方式、历史意义、现实价值等.主体哲学贯穿在申采浩抗日活动、历史研究、文学创作中.他毕生投入民族独立运动,展示了抗日斗士的宁死不屈的精神;作为历史学家他以民族史观批判传统史学和殖民主义史学,确立了韩国近代史学;作为作家其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流亡时期创作的文学遗稿最为迫切地表现出其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晚年专力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编创了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学术思想史专著《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此外还编纂了大量宋明历史文献,在历史编纂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1663年(清康熙二年),他写了一本著名的政治理论著作《明夷待访录》,揭露了明朝政府的种种弊端,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封建“君权”,表现了他的民主思想和史学思想。在其它一些史论著作里,也时常发表他个人对历史的看法。明清之际的社会大变动,意识形态领域里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勃兴,都对他发生了很大影响,这就使他的史学思想具有了比较丰富的内容。本文试就此点略作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历史学新理解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是现在以前(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一秒钟以前的也是历史。历史的二重属性为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前者为根本属性。历史的结局和影响可以改变和补救。历史学是研究现在以前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的一门人文科学。史学认识主体的独创性思维即能动地"反映"历史,以论带史、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都不能全面地概括历史与历史认识的关系,因而都不能说是完整的史学方法论。历史认识主体在把握住大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独创性思维,是历史研究的成果尽可能符合历史真实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差异的关键不在于能否证伪,而在于研究过程中因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决定的史学认识主体独创性思维的发挥特点、程度的不同。史学家应该也必须关注史学理论的相关问题,史学家应该也必须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21世纪历史学的使命是变历史学家们的历史学为大众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7.
当代史学之被社会冷落,其主要原因在于史家未能与社会的需要相衔接,而与民众同甘苦共忧乐,咸悲欢皆荣辱,这是史学的“哲学的贫团”。只有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直面史学主体的素质,才能寻回史学研究丢弃的真诚、历史精神和现实品格。本文所要探讨的,恰恰是氤氲在历史研究中的原则规范,并希冀通过对这一视界的察知来促动学界同仁,努力使史学走出低谷而进入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史学史上,史学价值观的变化和不同史学主体(史学家)的历史本体观存在差异,根本上是由于客观历史本体的发展所呈现的不同形态与史学主体认识相结合所形成的历史本体观的不同所造成的。历史地观察史学价值观和历史本体观,旨在说明在今天要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价值功能,就必须首先对信息时代或全球化时代的历史本体观有一个正确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阐释了人和社会的本质是在现实的活动中相互生成、相互规定、内在统一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关注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其当代价值,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主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离开了人,也就无所谓历史。唯物史观所强调的人,第一,是现实的人,就是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平凡的劳动从事着变革现实的自主活动的人,也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现实的人们为了生存,首先必须要解决衣食住行及其…  相似文献   

11.
所谓史学的功用,就是历史学的功能和作用,就是历史学的价值体现。人是世界的中心和主体,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史学则是关于人、社会以及与此相关的种种记录和记载。所以,史学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史学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史学能为社会提供参照,是社会大道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所谓史学的功用。就是历史学的功能和作用,就是历史学的价值体现。人是世界的中心和主体,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史学则是关于人、社会以及与此相关的种种记录和记载。所以。史学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史学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是人们的精神家团;史学能为社会提供参照。是社会大道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6,26(1):15-19
作为汉初的政治家、外交家的陆贾也是思想家和史学家。他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地趋于文明、创制文明的过程;史学应该研究近现代史,为现实政治提供借鉴;历史认识就是在“仁义”学说的指导下寻求历史法则;按照历史发展规则认识历史,用辩证观点看待问题;应该编纂明白晓畅的历史著作。秦后史学的创立,陆贾居有第一功。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作品、艺术家、文献、史境与文化逻辑,是构建中国艺术史学体系的五大要素。首先,艺术作品无疑是构成艺术史学的核心要素,没有艺术作品就没有艺术史学的主体;其次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作品的创作者,没有创作者,也就没有产生艺术活动历史的主体;再次是文献,文献是印证艺术作品与艺术家历史活动关系的重要依据,缺乏中国艺术文献的艺术史是不完整的,也是难以可信的;前三种要素需置入史境中才能准确呈现其面貌,并得到正确的诠释。这四大要素贯穿于中国文化逻辑结构与历史路径并不断地演变,生成了艺术历史变迁路径的体例与结构轴线,显示出中国艺术史学的文化整体感,形成整合复数的中国艺术史的形状。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因此,记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历史学的基本内容,而评价历史人物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古今中外的史学史上,不同的史学派别,其答案有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断一个历史人物,必须把这个人物置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条件下,看他对其所处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作出了怎样的回答,看他对历史任务完成的程度如何。对阶级社会里的历史人物作这样的判断,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史家对历史发展和史学自身发展的认识起始甚早,并在历史评论和史学批评的实践中,总结出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发展理论和史学自身发展理论与方法论.在清代乾嘉时期史家中,章学诚对历史与史学的认识以及对史学批评原则的认识,包含着关于社会历史进步、历史与现实相互联系、尊重前人史学成果、知人论世评价史学牙(弊得失诸方面内容,形成了极其鲜明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对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许华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8):4-6,13
人的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基本原则。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主体性向度以现实人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现实的人既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最终归宿。作为社会和谐的实践主体,人的创造性、明确性的实践活动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向着完善和谐的社会形态前进。现实的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主体。作为价值主体进行价值追求的和价值实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和谐不断实现的过程。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程度的最高标准。因此,现实的人是社会和谐的评价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明代近三百年历史,不论是官府,还是私家,都注重对宋代历史的研究和撰述,这一史学状况引起了明清以来学者的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虽然为后来的探讨开启了思路,奠定了基础,但是仍然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故应将明人的宋史撰述活动辟为一个领域,开展独立的专题研究,以求深入揭示其丰富内涵及学术价值。这对于集中反映明代历史文献学和史学的成就,洞察史学与学术、社会政治、民族关系的互动关系,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浙江两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黄梨洲与朱舜水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浙江文化史上的一个谜.汤寿潜、许啸天、梁启超及日本学者今关天彭等,早在三十年代以前就提出过这个棘手的问题,可惜均语焉不详.直到1982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岛田虔次才专门考证了这个问题(见《黄宗羲与朱舜水》,载《人类智慧的遗产》1983年第63号).然而,对梨洲、舜水之关系作出较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和考辨的,还应推宁波师院白砥民先生的《黄宗羲与朱之瑜》(载《宁波师院学报》1984年第2期,以下简称白文).白先生的文章,有许多精辟见解,但也有一些笔者不敢苟同的观点,特提出几点商榷意见,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丰纳教授谈美国现代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著名美国老左派史学家Philip·S·丰纳教授在山东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学院讲学期间,作了关于现代美国史学流派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多次强调历史科学的社会性。他说:“从古到今的史学都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而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对任何一个史学流派的分析和评价都必须同研究当时的历史现实结合起来。”他在报告中对各个史学流派的分析和评价就是从这个原则出发的,很有参考价值。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