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具有怎样的美学特征呢?比较流行的说法不外乎两种:(1)认为艺术创作的美学特征在于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2)认为艺术创作的美学特征在于它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过程。然而只要仔细推敲审度一番就会发觉,上述两种说法都有其无法弥补的缺陷。第一种说法实际上仅仅揭示了构成艺术作品的某些要素的来源,即艺术家所再现的外在社会生活和所表现的内在心理经验,却没有告诉我们艺术家在再现和表现过程中是如何使艺术作品具有审美价值的,因而可以将它看作是所谓“艺术美是现实美的正  相似文献   

2.
孟子伦理思想及其价值的现代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的性本善、忧患意识、和谐意识、节义意识、修养意识、爱国意识等思想培育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现阶段,我们必须对孟子的伦理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以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准,提高民族素质和重塑民族精神,为"以德治国"提供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3.
绘画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和物质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绘画创作既要注重基本训练又要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要运用独特的绘画语言以使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完善统一,同时强调艺术家文化和思想修养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想象力是康德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他主张这种能力能够帮助艺术家把不可见的理性理念转化为可以直观的艺术形象。这一命题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创作的奥秘有着重要启示,然而在康德美学中却并没有得到展开,在学界的相关研究中也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本文认为,现象学的本质直观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完善康德的这一命题。从这种理论出发,我们把图式看作直观活动的产物,因而图式不再局限于认识领域,在审美和艺术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图式的中介作用,艺术家才得以完成从理性理念到感性形象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古典诗学领域的美学范畴,"瘦"蕴含了中国文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意识,体现了古代诗人的精神探索与审美倾向,也昭示了中国古代思维内蕴的情感体验方式。"瘦"范畴的诗学影响,集中在古代诗人的创作心理感受、批评家的审美趣味及古代文人的人格修养等三方面。瘦,不仅是一种外在形态的朴素古雅,更是一种审美内涵的坚韧硬朗和铁骨铮铮。  相似文献   

6.
艺术与时代、艺术与自我,即艺术创作过程中客体与主体关系问题,是每个艺术家必然遇到的,也是历来文艺理论家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革命导师列宁在马恩创建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上,结合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了反映论原理,并将它运用于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实际,透彻地、辩证地论述了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同现实的关系,作为艺术家的个体同社会的关系,特别是提出了艺术反映变革时代,表现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思想,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7.
艺术家癫狂状态下的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活动,是一个涉及心理诸多方面因素的整体活动。其中,无意识、情感、想象以及理性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创作环节。癫狂状态下的艺术创作不同于常态下的创作过程,这种另类的特态艺术创作也丰富了艺术创作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创作意义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和谐论美学的生态智慧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调。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宇宙意识、超越意识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能为现代生态伦理精神的形成、生态化的美学思想平台的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美学思想是中国特定的社会现实与文化语境的历史产物。是特定时代与独特个体的双向互动,是梁氏启蒙新民的政治文化理想在美学思想领域的个性化体现,具体表现出尚实意识、趣味理想、人文品格三大基本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0.
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密不可分,伦理维度是理解环境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视角。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关注很多现实的环境问题,表现出深切的伦理关怀和环境伦理意识。尤其是他主张发展一种环境批评,这意味着环境美学理论也可以发挥干预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丑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不是作为一种范畴而是作为一种思想意识而存在的,就其原初涵义而言,它与古代中国人的死亡意识息息相关。不同的生死观导致不同的美丑观。儒家重生、重德的思想使其审丑意识呈现为或忌讳审丑或将审丑转化为道德人格美两种风貌,它主要指向伦理的维度;道家齐生死、一天人的思想使其审丑意识呈现为美丑互化和重视人的自然生命、自由精神两种特色,它主要指向美学的维度,是生命本真状态的显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极为丰富珍贵的宝藏。在美学上,他虽无专门著述,但在其毕生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实践活动中,往往结合着艺术问题的具体论述,深刻地阐述了他的美学思想。鲁迅的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本文仅就其前期关于审美与功利关系的美学观点加以初步探讨,以求正于识者。  相似文献   

13.
傅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具有强烈的艺术反叛精神。他极力反对书法创作上甜俗巧媚的书风,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的美学观点,对后世书家影响深远。傅山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核是一种彰显的扬弃的艺术反叛精神。反叛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艺术创新的一种潜在动力,是艺术家艺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这就是傅山艺术反叛精神对我国当代艺术家艺术创新的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4.
艺术创作是一种极复杂、精细的审美创造活动。我国曾一度只片面强调艺术创作的“生活源泉”,而对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对于这一创造活动的最终决定意义强调不够,从而妨碍了人们对艺术规律的科学把握。对此,本文拟对艺术创作中主体能动性的重要及其在“变形”与“超越”中的实现,予以理性认识与评析,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阐释文学家、艺术家精神主体性的作用与价值,以利于我们对艺术创造中主体审美意识的内在活动与艺术外化规律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5.
傅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具有强烈的艺术反叛精神。他极力反对书法创作上甜俗巧媚的书风,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的美学观点,对后世书家影响深远。傅山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核是一种彰显的扬弃的艺术反叛精神。反叛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艺术创新的一种潜在动力,是艺术家艺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这就是傅山艺术反叛精神对我国当代艺术家艺术创新的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完善独到的美学理论。中国历代画家正是运用这些美学原理,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他们的艺术思维、美学思想最终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指导作用。经过历代美学家、艺术家的研究和认识,将哲学的“有无”有机的融入了中国画的“虚实”理念之中,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说明哲学观念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思维的最高体现,艺术创作的表达一定要和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被研究者认为是乔伊斯的精神自传,从宗教分析的角度来看,主要人物斯蒂芬.迪达勒斯从宗教到艺术之路的历程以及阿奎那哲学美学思想对他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的影响,表现出乔伊斯对宗教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强烈的批判意识,是西方现代艺术家对单向度的人的否定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形神"理论最早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哲学问题,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和随之而来的玄学思想深化了这一理论,并使之具有了美学意味,进而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观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形神"理论的这种演进并非一蹴而就,其间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转换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逻辑痕迹,因此,对这一过程作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特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审美正义的厘定需借助于伦理与道德的厘清,审美正义是在艺术自律前提下的一种艺术伦理,它既非一种道德主义,也非一种审美主义,前者是一种严格的道德律令,后者本质上是一种趣味主义和审美本体论意义上的虚无主义,重申审美正义的实质就是要回归伦理美学。  相似文献   

20.
试论理学美学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论方式都是以自己的哲学理论为根据而提出审美理论,从哲学的问题推演出美学问题。离开传统哲学就无法理解传统美学,离开理学的哲学问题,就无法厘清理学的美学问题。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美学是一种审美哲学,而非审美规则,我们不能站在文学家或者文学批评家的立场来看待和评价理学美学,而应该站在文化的立场来认识和理解理学美学。理学美学既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也是一种美善结合的伦理美学,同时还把"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作为其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化、功能化和思辨化,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