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当年寻找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既继承又扬弃,既创新又发展,进而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今天,回顾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历程,缅怀毛泽东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先导的丰功伟绩,对于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预见到社会主义将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是有许多中间站(即发展阶段)的漫长过渡过程。列宁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也曾预料将会有长久的阵痛时期,在希望缩短而引发危机时,果断地实施过渡期可能为10—20年的新经济;斯大林等后续者弃而另谋,不甚切合实际,戈尔巴乔夫虽然明了弊病,但其改革也不合国情,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唯有以邓小平为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探索实践,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积极推进社会现代化的问题上、在民生和人的发展问题上以及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着重大的理念共性;但是在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主体力量、两者的理论性质、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势等问题上,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理论形态,有着重大的理论分野。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本质及其表现的理论、关于宗教工作根本宗旨的理论、关于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论。19号文件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原则正式确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目标体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为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途径,特别是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用社会主义本质的原理全部贯通起来,有创见,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在继承和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明确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体系,确立了全党必须坚持的新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更全面的阐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描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要求和基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深化了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些内涵深刻的新表述、新部署、新亮点,在继承和发展中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时代的伟大人物.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因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而面临困境的时候,当代无产阶级杰出代表邓小平,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科学的创新精神和非凡的革命胆略,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开始了一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大进军,使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的理想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始变成现实,从而揭开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胜利的旗帜,也必将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胜利的旗…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理论所以科学,就在于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了时代性课题。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形成了更为理性的认识,这就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具有多样性和阶段性、现代性和世界性、先进性和自我完善性等特质。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命题的丰富蕴意,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也经历过这样曲折反复的认识过程。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使其纵向深入和横向发展,才有了今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认识,才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独特发展道路的探索及方法论前提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欧洲革命趋于沉寂,而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则风起云涌,革命中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些都不能不引起马克思的关注。1853年马克思以极大的热情研究和思考了东方社会问题。传记材料表明:短短的四一五月,他就阅读了麦克库洛赫、克列姆、贝尔尼埃等人的作品和许多关于印度和中国的历史和经济的著作,并作了摘录。这是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初步探索,主要成果体现在为纽约《每日论坛》撰写的一组关于印度、中国的论文及与恩格斯的几封通信上。为了揭开东方社会之谜,马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牛晔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一次明确地确认了这...  相似文献   

12.
解决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发展生产力“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我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其社会性质、主要矛盾是什么,在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已有了回答。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悠久而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这一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人们既熟悉又陌生,许多人觉得它很神秘。宗教之所以能长期持久的生存和发展,在于它具有许多特殊的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它的有些特殊功能和作用是他社会组织和团体所不能代替的。研究宗教这一社会现象,要从宗教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要从特定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考察,要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中深入探究,就能揭开宗教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4.
从理想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许国理想社会主义,亦称经典社会主义,即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马恩的社会主义,从它的产生和内容看,有两个特点:第一,社会主义的出现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后,而不是在一般资本主义当中,更不是在资本...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深入推进的改革开放、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日益凸显的文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精华,融摄了现时代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取了中国与东方百多年来走向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弘扬了传统的民本主义和富民、重民、惠民、安民、教民的长治久安之道,启导我们发掘古代丰富的政治资源与道德资源,并作创造性的转化。我们不能以现实性、功能性限制这一理论的包容性、开放性与根源性,以便沟通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推动三大传统与三大资源新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对这一理论又从多方面予以丰富、发展,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在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进一步阐释其理论品格与优势,以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是当今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品格和优势从理论基石看,它兼具求真务实的实践特质;从人文底蕴看,它拥有独具风格的民族情怀;从时代意蕴看,它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从使命担当看,它展示了高瞻远瞩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结晶。这一理论的形成大致分为酝酿准各、确立形成、丰富发展三个阶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进程是全面、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