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形成的,然而是在东方落后的国家实现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仿佛是“错位”,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有人以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为依据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否定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多年来,经济较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的问题成了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  相似文献   

2.
有些较落后的国家,在帝国主义这一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首先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已成为历史和现实。但是,有人对此表示怀疑,他们提出了“早产论”、“农业社会主义论”、“补课论”等等。不弄清这个问题想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可能的。一、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3.
1、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问题,实际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在经济发展落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能不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二、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这是两个有区别的问题,前者是就一国本身的发展历程而言,回答的是资本主义的阶段能不能绕过或缩短的问题;后者则是以世界范围的历史进程为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相对于当时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经济、文化要落后得多。在这样一个落后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对社会主义的有关描述呢,还是坚持从落后的俄国实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在学习党的十三大文件时有人提出,我国之所以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原因是我国生产力落后,这比较容易理解。但解放前我国的生产力比现在落后得多,和发达国家更不能相比,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能在中国产生?社会主义革命能在中国取得胜利呢?赵紫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曾就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提出了"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的论点.同时,马克思也提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入新的社会形态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吸取发达国家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道路是多样的.这两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各种经济形式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经济意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建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历史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时期所要解决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任务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而不可绝然分开的,但这一时期中每个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实际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是把这一时期的前一段时期,称之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后一段时期,称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多数学者认定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在近十几年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中,一些人又提出了十月革命是民主革命的见解。由于十月革命涉及到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特殊性问题。同时包含着属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内容,因而以上两种观念都能找到自己的论据,并各执一端。我们认为,只有把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特殊性问题同十月革命过程中的双重内容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真正弄清十月革命的性质,从而真正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有没有对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通过革命建立的现实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位?有的研究者对此是否定的,以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只有关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而无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①这里的问题在于:研究者未注意到马克思晚年直至以后来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俄国为研究对象而提出的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让我们来研究一F马克思的下列论述:‘“从我根据自c找到的原始材料所进行的专广]研究中,我深信: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土地公有…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结合资本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对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英国侵略与亚洲社会的关系,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辩证分析。那种指责马克思是西方文明优越论的鼓吹者、英国侵略的辩护者和欧洲中心主义者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到了晚年时期,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出发,重新分析了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路径,改变了前期的一些看法。不过,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仍然认为,落后国家要以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作为支撑,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或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苏联道路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然而,由于苏东模式的内在缺陷,以及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错误,苏东道路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中国道路不仅证明了社会形态跨越论的科学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论;而且也超越了苏东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提供了一种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可能方案,实现了对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和落后国家发展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一生研究论述得较多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设想 ,他晚年把注意力转向研究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 ,思考东方落后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形成和提出了关于东方国家可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设想。这一思想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并在后来的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不断得到证实、丰富和发展。1.在 19世纪 5 0— 60年代 ,马克思基本上还是设想东方社会将沿着“世界历史”的共同道路 ,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然后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必经环节。资本主义是全球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体系的边缘地带首先获得成功。而边缘地带由于生产力落后,不可能很快建成社会主义。因此自称建成的传统社会主义必然要进行改革。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共产党人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的伟大历史创造。社会主义国家终将成为生产力先进的国家,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3.
由于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曲折,也走了一段弯路,甚至出现严重的暂时倒退,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理论的伟大意义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争论不休甚至提出怀疑。事实上,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理解,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出发,很容易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是在那些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中首先取得成功的结论.但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俄国,在当时还是个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农业国;而新中国则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废墟上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是那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至今未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文明共同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历史发展的轨迹是,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或几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里取得胜利,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时间内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国家所以能够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在科技、经济方面占优势。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赶上并超过…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弗·伊·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原则是直接从列宁的新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得出的.弗·伊·列宁证明,由于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可避免地要较长时期地存在于世界.它们的同时存在,不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插曲,也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而是历史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反映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进展.社会主义国家认识到这一规律性,并根据和平的愿望,宣布和  相似文献   

17.
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包括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等观点.同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相比较,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将社会主义问题提上了首要的地位,将俄国、中国、印度等东方落后国家的革命运动视为同一个政治力量体系来研究,同日益成熟的东方社会主义实践相联系,能够指导和说明20世纪东方的社会主义实践,从而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东方学"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18.
一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理论,就必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它在历史进程中取代资本主义乃是合乎规律的现象,但是历史的发展又是一个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英、法等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这是因为,社会主义这一新制度的诞生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发展起来的巨大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冲突的结果。但在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并未实现。所以他们也曾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俄国等相对落后的国  相似文献   

19.
新科学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十,六十年代以来,由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带头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巨大的新科学技术革命。这一场新科技革命对未来的社会、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将要起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全世界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这一场新科技革命,说明社会主义已经被资本主义抛在后面了,证明社会主义失败了。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被新科技革命取消了,这是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还有人认为,这一场新科技革命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有弊病。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实现,工业社会将发展为信息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44-250
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列宁确实提出了单独一个国家(俄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政治革命胜利的"一国首先胜利"论。在列宁看来,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整进程之中,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可以划分为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和夺取政权后的社会革命两个阶段。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社会主义革命。对于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性质的科学辨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政治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