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对联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或反映教师职业特点,或折射教师婚姻情结,或描写教师辛勤耕耘,读来颇为亲切,别有情趣。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谨从浩瀚的联海中采撷一些与教师有关的对联,与读者朋友共赏。1982年元旦,地处川滇交界处的一所中学工会的同志,为了给教师贺年,结合每位教师的特点书赠一幅大红对联,其中一幅赠给音乐教师的对联颇为有趣,联云:"室内能容古今中外;琴中  相似文献   

2.
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师,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尊重、敬佩和赞扬。这在我国特有的对联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此联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辛劳和卓著功绩,作了颇为形象的描绘。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  相似文献   

3.
<正> 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形式.优美的对联往往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和真理的光泽,发人深思,引人向上.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和诗人,而他在撰写对联方面的高深造诣却较少为人论及.他一生以革命大业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下了不少的对联.就笔者目前所见,毛泽东在漫长的岁月中写有36副对联.其中自勉应对题联8副,挽联16副,惠赠联3副,综合类9副.毛泽东的这些联语,大多是在戎马倥偬中写成的,其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精深的内容,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在艺术上也很有独到之处.下面,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试作浅析,不妥之处,诚望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4.
农历七月初七,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的对联与七夕相关,七夕节赏七夕对联,别有几分情趣。明末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笠翁有一好友,名为宋建三。宋建三生于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所居之地名为"百花巷"。有一次,正值宋建三寿辰,李笠翁触景生情撰就一寿联,联云:"七夕是生辰,喜事业功名从心,处处带来天上巧;百花来寿域,羡玉树芝兰绕膝,人人占却眼前春。"联语道出了宋建三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都因占天时(出生七夕节)、地利(居住百花巷),可谓立意见巧,想象奇特,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5.
同音妙联     
《老友》2003,(1)
有一副极妙同音对联,联曰: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这副对联不仅有着同音(谐音)之趣,而且  相似文献   

6.
在群芳争妍的联苑里,花鸟或花木对联以其独特的诗情画意,让人读之,顿生“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之感。“听鸟说甚;问花笑谁。”这是题在昆明市西山华亭里的一副花鸟对联。  相似文献   

7.
妙联话做人     
在楹联园地里,有不少蕴含哲理、深寓教益的妙联,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安徽省定远县城隍庙里,有一副颇为难得的“有色有味”的妙联:  相似文献   

8.
娱乐广场     
在人类文明史上,马与人类同劳苦,共患难,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马怀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有不少马联巧对,别有情趣。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酷爱骏马,在他的卧室里挂有一副他的自撰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此联即方志敏同志高尚志趣的写照。他还在村边的凉亭上撰书过一联,表达他要骑骏马,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高昂斗志。联云:云龙搏浪飞三级;天马行空载五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寝室,曾悬挂着一副脍炙人口的名联: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9.
云南昆明大观园内大观楼前的明柱上,挂 着一副蓝底金字的楷书对联。这副联长达180 字,系清代号称“万树梅花一布衣”的诗人孙 髯,于乾隆年间所撰。该联情景交融,气势磅 礴,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联曰:  相似文献   

10.
过春节时,不少店铺都要在大门两旁张贴喜庆的对联,说些吉利的话,表示对未来的祝福。于是,有人就作了一副通用的喜联:立千秋业招万里财其实,这是一副五字联,开头的一个字是空着的,可以根据各自店铺的实际情况自己补上。有一家店名叫“信诚”,就写成了:信立千秋业诚招万里财人们都夸这副对联编得好。谁知道,有一家叫“白光”的店铺,掌柜的不学无术,手下的人也不动脑筋,“依样画葫芦”,也把这个对联套用过来,就成了:白立千秋业光招万里财人们见了,纷纷窃笑。“依样画葫芦”闹笑话@王震亚  相似文献   

11.
解缙巧对     
解缙是我国明代的对联大师。他少年时候读书用功,不但诗词写得好,而且善于对对联。有一次,父亲领他去游泳,把衣服挂在河边大树上,随口说了句“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应声答道:“万里长江作浴盆。”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有一次,要过年了,父亲要他去求人写一副对联,他说:“待儿自己写吧。”他见对门曹尚书府内有一簇竹林,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一见,十分恼火:“我家的竹林,倒被他用来写对联!”随即命人把竹子砍去。解缙见此情景,马上在每一联下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  相似文献   

12.
张日光 《源流》2012,(1):74-75
对联,又称"楹联",艺苑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学形式之一。在粤东山区平远县的名胜古迹中,妙联不少,现辑录其中两副,供爱好对联的人们研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13.
楹联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而数字楹联又是联中一奇葩。它比其它对联形式更含蓄,构思更奇巧,读起来妙趣横生。 郑板桥当县令时,常微服暗访,体察民情。有一年春节,有户人家门上贴了一副古怪的对联:  相似文献   

14.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讲究平仄,工于对仗,言简意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一类对联,巧嵌数字于其中,更使对联妙趣横生。如:  相似文献   

15.
明清小说在设置人物或编织情节时,常常像作对联一样,"一联""一联"地让不同的叙事单元两两相对地组织起来。这种对联思维直观地体现在"回目对联""章回尾联"和"章回插联"等三种不同类型对联的安置和运用上,成为小说构思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但在设置人物、编织情节时,明清小说有时又脱略对联的外在形式,把不同的叙事单元像作对联一样两两相应地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16.
联语是中文所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属感性范畴;数学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属理性范畴。然而,不少对联与数学结缘,或数字入联、或概念入联、或运算入联,这不仅丰富了联语的赏读性,增强了联语的深刻性,而且让读者感受到数字的独特魅力,体味到数学的内在之美。  相似文献   

17.
张一民 《老友》2008,(7):53-53
集联是楹联的一种,是把原本不相干的诗句,摘录下来,集成一副意义连贯、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的对联。集联要求很高,所集诗句,非一般人的诗句,必须是古人、名人的诗句。集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始于宋代王安石,他的著名集联是:"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相似文献   

18.
孟姜女庙堂大门两侧,有一副难倒了无数游客的对联,有人想了几天,仍如坠五里雾中;有人试图在对联中加上标点或试断读其句,也解读不了,只好望联“兴叹“。这副对联上下联全文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有道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有些游客终于解读了这副对联。他们利用“一字双音“、“同音假借“,就能流畅  相似文献   

19.
趣话婚联     
曹祈东 《山西老年》2012,(11):54-54
古往今来,吟咏婚姻者比比皆是,佳联妙对成佳偶,为夫妻间增添几多情趣。相传王安石进京赶考。在他的舅舅家住宿,信步到附近的街上,见一家门楼走马灯上题有一副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相似文献   

20.
愚三 《淮海文汇》2005,(6):31-31
毛泽东酷爱对联,且具有高超的楹联艺术修养和娴熟的语言技巧。譬如,在抗战期间,毛泽东写的联文,就堪称“抗日文化”中的绚丽奇葩,在此,特辑录几副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