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集中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始终以高度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通过实践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增强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进而增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  相似文献   

3.
道路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极为重要。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不仅可以确保我国未来发展道路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可以超越存在严重弊端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扭转苏东剧变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不利局面;同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还可以确保在与资本主义比较竞争中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且为其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符合自己国情发展道路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包括实践自信和理论自信。在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发展生产力、社会发展的目的、经济中的所有制、分配制度和运行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四个维度,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系统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这些继承性和创新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5.
梦想成真离不开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从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中树立自信,而且还要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们为梦自信,又因自信而梦想成真,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要引导广大人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良好氛围;要搞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在根基;要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民众基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生动力;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充分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开拓进取,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坚定道路自信,让梦想照进现实。共圆"中国梦",就要坚定道路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共圆"中国梦",就要坚定道路接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圆"中国梦",就要坚定道路自信,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心理认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性上的深刻认知、情感上的深切认同、信仰上的坚定执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先进性,具有深刻的实践基础、道义基础和科学基础。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在实践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是民族国家范围内的自说自话,而是在全球化的世界语境中逐渐生成的。从全球化视角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野,而且更能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深层内涵,展现其完整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视野下的正确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球化视阈下的真理性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历史中的正义性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遵循,是党和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正确道路,我们要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72-178
道路自信的根本在于道路本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从理论、历史、现实及比较等四个维度来研究道路自信的来源,有助于深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中西方文化渊源,全面分析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教训,系统总结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客观评价中国道路发展的比较优势与独特优越性。对道路自信来源的研究,有利于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利于提升中国发展道路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对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自信理论是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的精神旗帜,兼具着内驱力和发展目标的重要角色,对于焕发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民族融合、繁荣中华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22,(4):23-29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真理性和崇高价值,及其指导下的实践不断取得胜利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信仰。理论的自信来源于自信的理论。自信的理论转化为理论的自信,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伟大飞跃。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理论经由“飞入寻常百姓家”被民众广泛接受认同。然而,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理论有时却面临着“供给”不足、传播“本领”不强和“声量”较小等现实困境。探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方法和途径,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正视理论面临的具体风险和挑战,在创新自信的“理论”、增强自信的“本领”、放大自信的“声量”中实现自信的理论与理论的自信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5.
话语自信,是中国自信在中国话语体系上的体现。中国自信是话语自信的基础,话语自信是对中国自信的反映。只有对中国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有信心,对中国发展的现在和未来有信心,我们才能确立起话语自信。话语自信,既是对中国话语充满自信,也是在传播中国话语时充满自信。为什么要坚定话语自信?坚定话语自信意义重大,它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因素,是建设中国话语体系的不可缺少的构成因子。如果我们拥有了坚实的话语基础和科学  相似文献   

16.
高潭中洞革命老区是东江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典型代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高潭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道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高潭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弘扬高潭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以后几代领导人承继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践探索所创造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两个历史时期的历史逻辑传承,对于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高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让人信服;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让人信服。从结构体系看,马克思主义是"内在完备"、"顶天立地"的彻底的科学理论;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是"顶天立地"、"动态开放"的彻底的科学理论;从产生和发展过程看,马克思主义是"通古论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彻底的科学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值得党和人民自信的科学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个自信"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是"三个自信"的根源和基础,"三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是指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的充分认可,坚信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并适应我国具体国情,对通过该政治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坚定的信心。这种自信体现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深刻认识和对其制度保障作用的深切期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发展进步的现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必然性。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自信缺失的问题。建立普遍的政治制度自信要落脚于具体的政治实践之中,在政治实践中加强政治制度的执行,不断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政治制度绩效,以此保持和增强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际社会在惊叹中国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种种质疑。坚定道路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展现出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信心,也是对国际社会质疑中国道路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