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公民道德是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道德,也是在享有社会权利的同时对国家和社会应履行的基本道德义务.罗马民族很早就认识到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古罗马人无论在儿童的教育中、法律的制定中、政治制度的建设中还是宗教生活中,都蕴涵了培养美德的意识.这些有益的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西方国家产生的典型形式--古希腊和罗马的形式的分析,阐述了西方人在法律产生时就形成的法律观念.由于法律是和国家相伴随而生的,因此国家的产生形式对法律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古希腊和罗马的国家产生,都是由于不同等级的人以法律为手段的权利争夺.这样产生的国家不但树立了法律的权威、培养了公民的意识还确定了法律的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3.
罗马法学家与罗马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罗马法学家与罗马法的关系,以及前者对罗马法的卓越贡献。文章认为,罗马法学家是罗马法的必然产物,构成了罗马法独特的现象。法学家对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对罗马法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旺盛的法律文化,起了非凡作用。具体体现在,法学家对罗马法的实务活动(解答法律及作为律师参与诉讼),法学家对罗马法学基本理论,以及对罗马法学教育的贡献。文章从法学家这一独特阶层角度讨论了罗马法的成功原因。  相似文献   

4.
德性观念的变革反映着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欧洲中世纪基督徒的德性观念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它们分别由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倡立。近代公民观来自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传统,而以古罗马法律公民观为基础。近代公民的德性是无根基的,这种无德性的公民组成的现代政治社会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思洁 《理论界》2001,(6):54-54
一、民商法的构成 民商法是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它是由民法和商法两个部分组成。 民法源于古罗马的市民法。古罗马把调整本国人民间关系的法律称为“市民法”。“民法”一词于清朝末年从日本传入中国,从此在我国的法制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法是指建立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身份的基础上,直接调整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为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民法的目的便在于调整市场经济中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在大陆商法历来被视为民法和特制法。从一般…  相似文献   

6.
刘圣中 《人文杂志》2007,1(4):47-54
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体道德与个人自由问题。对这个问题提供了最佳答案的是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共和制度的历史经验给人们许多启发,它的精神在于共和制度和个人的道德与自由紧密联系在一起,罗马共和制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制度,还培养出优秀的政治家。罗马共和制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都体现在公民身份这一抽象符号上,罗马共和制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妥协和对话机制。这些都是其长久发展的基础。罗马共和制的精神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非常深远,促使我们认真构想国家理想和制度变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陶焘 《天府新论》2016,(5):68-76
对于共和主义传统,如果仅仅从约束政治权力以保护政治自由的角度理解,反而会忽视它对于政制构成问题的其它维度。就罗马共和国的混合政制模式而言,我们可以发现三种主要关注,即政治的观念、公民的界定以及诉诸传统的原则。政治意味着一种获得最优的生活方式的手段甚至最优生活本身,公民则主要是一种身份和权利,两者共同奠定了混合政制模式的基础。另一方面,罗马共和国通过混合本身实现了不同政制原则和价值的包容。在罗马混合政制中,一切决定性的政治变迁都是重构,也就是改革旧制度和恢复本源的建城之举。  相似文献   

8.
<正> 罗马公民权主要包括公权(iura publica)和私权(iura privata)两部分。公权主要包括选举权、荣誉权、上诉权,在共和国时期还有公有土地占有权。私权主要包括婚姻权、交往权、遗嘱能力。此外,还有法辩护权、氏族全权成员权、宗教权。只有具备了上述权利,才是一个全权公民。罗马公民权的获得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出生,即以出生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主要有两种人,即合法婚所生之子女和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社之女公民所生之子女。二是通过授予,即依据人民会议决议,或依据罗马官员推荐;在帝国时期还常依据皇帝指令,把公民权授给个人、公社或民族。以出生得到公民权是一种自然获得,不需要经过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89-196
在西方公民身份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古希腊和罗马是公民身份的开端阶段,通过政治改革,平民在城邦中可以与贵族分享政治权力;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社会,公民身份总体上处于衰落,但中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城市市民身份为现代公民身份的复兴打下了基础;在现代立宪国家,公民身份通过宪法在国家中确立了它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身份得到了普及,其内容也得到了充实。西方公民身份的历史发展体现了公民所具有的政治权利、自由、平等、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以及民事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内涵。在我国,公民概念应当以政治权利内涵为中心,重视社会权利的内涵:政治权利需要在宪法法律的规范下通过温和的、循序渐进的、商谈的方式来进行;社会权利应当通过法律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并特别注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古罗马人在文化方面原创性的东西不多,他们浅近的、粗俗的、带有某些野性的实用理性和思维方式使他们把大多数注意力用在战争、财富积累,城市建设和生活享受上.但他们的法学理论却成熟完备,丰富精深,西方现代立法理论三个最重要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财产所有权不容侵犯,在古罗马法中均有充分体现,它们不仅在罗马社会生活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以后西方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罗马法的基本精神在古希腊时期已见端倪,但总的说来,也还未上升到成文法典的高度.而且,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