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宋是理学勃兴的时期。由于理学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为官方所承认、为老百姓所接受的儒学 ,理学思想实际上是当时哲学的主导思想 ,是人们的精神主宰。而王安石所提倡的“新学” ,以及他所施行的“变法” ,是与理学的宗旨和精神背道而驰的 ,是对理学的反叛 ;在这么一种哲学环境、精神环境下 ,王安石的新学和变法 ,从他提出的那一天开始 ,就注定了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2.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王安石变法” ,既有丰硕的功绩 ,又有严重的失误 ,这些失误影响了改革的成就 ,给改革带来了阻力和损失。历来批评这次变法的人大都认为 ,这些失误应由王安石负责 ,甚至由这些失误而否定这次改革。但事实上 ,造成这些失误的主要负责人应是宋神宗。宋神宗和王安石在理财思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主要体现在实施变法的步骤、理财的思路与政策以及用人方面。宋神宗的主张是导致变法中一系列失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变法能在北宋中叶发生,主观上得益于他任鄞县知县时的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功实践,以及他"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的个性;客观上得力于神宗皇帝对理财的重视及其对王安石的高度信任.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内容有八项,分为刺激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和加强武力的备战措施两类.其变法之所以阻力重重、举步惟艰,最后以悲剧收场,主要原因是治国以理财为中心、君臣以求利为要务不为中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所容忍,次要原因是王安石在对待政敌和盟友的策略失当,政治素养和人文素质不够深厚.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周梦江先生在《陈傅良先生文集》序言中认为“南宋学者都将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 ,提出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 ,陆九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有高度的评价 ,说陈亮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也无不可。而叶适并没有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 ,相反认为变法的失败是北宋之亡的原因之一 ;他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是肯定的 ,虽有批评 ,也是一个改革思想家对另一个改革思想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5.
李立泉 《云梦学刊》2001,22(4):48-51
王安石变法具有三个特点,即重名轻实、重赋敛轻生产、重富国轻富民.它没有给百姓带来利益,相反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因此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6.
韩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面对北宋早期的种种社会问题,他积极参加了庆历新政的变法革新,但后来因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同王安石的改革设想不同因而,他又强烈地反对这一变法。  相似文献   

7.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二程认为,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着片面追求政府自身利益以及急功近利的现象,而且一些推行新法官员的道德素质低下,假公济私,由此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二程探讨理欲关系与这些问题息息相关,他们希望能够从理论上纠正改革中的这些偏差,从这个意义上说,二程理欲观也是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领导的变法和他的学术著述的关系密不可分:他主张经术研究学以致用,他的易经研究在当时和之后一段时间很有影响。用易的适变观点来指导变法是他的思想主导。清代四库馆臣总体上肯定王安石的易学阐释,联系到他的变法,它也应当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0.
杨倩描 《河北学刊》2004,24(4):159-164
“权” ,才能真正做到“执中” ,即恪守中庸之道 ,不偏不倚、不过与不及。为了更深入阐发《周易》处困行权思想 ,王安石还特意撰写了《九卦论》 ,对《系辞》“三陈九卦”的“第三陈”进行了分析和论说 :处困之道 ,君子之所难也。非夫智足以穷理、仁足以尽性、内有以固其德而外有以应其变者 ,其孰能无患哉 ?古之人有极天下之困而其心能不累、其行能不移、患至而不伤其身、事起而不疑其变者 ,盖有以处之也。处之之道 ,圣人尝言之矣。《易》曰 :“《履》以和行 ,《谦》以制礼 ,《复》以自知 ,《恒》以一德 ,《损》以远害 ,《益》以兴利 ,《困》…  相似文献   

11.
北宋名相王安石,不仅政治业绩辉煌,文学成就显赫,而且富有医学情怀。他研读中医经典,推崇医德医术,创建"熟药所",创立"三舍法",改革医药管理制度,完善医学教育体制等,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华瑞  郭志安 《河北学刊》2003,23(3):139-144
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评述了当代著名史学家邓广铭、漆侠半个世纪以来研究宋代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特点、方法和贡献 ,并指出了两人在研究方法、观点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的诗文风格可用“瀑出山涧”为喻。其立意卓尔不群,超凡脱俗,如壁立千仞,具有峭拔美;其抒情激情澎湃,无所羁绊,如瀑挂前川,飞流直下,凌厉强悍,具有阳刚美;其结构布局,叙议结合,一线贯穿,具有和谐美;其诗文形制短小,意蕴深刻,简洁明快,省去了百川支流的汇聚过程,展示着飞流直下的瞬间美景,具有精简美。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坤 《晋阳学刊》2005,(4):124-125
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善于抓住历史与现实的必然联系,多方面展现宋代的社会生活和诗人的胸襟抱负、人格理想,其议论精警,风格沉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对中国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徐仲佳 《齐鲁学刊》2008,17(1):153-156
王蒙1990年代的"季节"系列小说以一个历史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共和国的历史。这个系列作品虽然有意识地回避对诸如新中国的成立、镇反、反右等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将叙事焦点集中在一些个人生活中的爱情经历和喜怒哀乐上面,但这些小说依然无法摆脱王蒙小说惯常的政治化倾向。因此,这些小说有意无意地呈现出强制性权力支配下的性权力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研究一般以本体、境界、工夫为理论重心。在儒学德性修养理论体系之中,本体、境界与工夫之间是一种"互文性"的关系。在阳明心学中存在着两种工夫理论,它们体现着阳明心学德性修养论的基本特点。通过对这两种工夫论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阐解本体、境界、工夫三者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7.
宋立英 《兰州学刊》2011,(1):103-107
王建的《宫词》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幅宫廷生活的生动画面,尤其是反映宫中女子们的生活和心理,不同于此前的宫怨诗和宫体诗,而有着自己的特点。《宫词》不但描绘了普通宫女的日常生活,客观地写出了她们的辛苦、寂寞、无奈和乐趣,也反映了妃嫔们的恩深复恐失恩的复杂心理,还对宫中乐伎的生活及心理有着深入细致的生动描摹。为那个时代的一群特殊女子描画了悲剧群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