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目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近年来,笔者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和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突破职业教育传统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指导方案突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体系,以职业教育行动体系为导向,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和<前厅服务与管理>三门核心课程全部实行项目课程模块化教学.  相似文献   

2.
刘明 《职业》2007,(24):104-105
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结构与学生所获得的相应的职业能力结构之间的桥梁.职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职业一词的通俗含义,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职业同时具备五个要点: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群体性.职业分类的原动因是社会生产管理第一线专门人才需求结构变化与细化所致.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在此目标指导下烹调工艺课程是以"职业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能力培养"为原则,实施基于典型烹调工作任务、工艺流程、项目任务驱动的新课程体系为架构,重点开展"做中学"、"做中教"的专业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钱金星 《职业》2013,(5):17-19
以"高技能、高素质"为品牌建设"现代品牌专业群"是使具有较大规模的职校提升内涵、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展示了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品牌专业群所实施的主要举措,包括科学设置品牌专业、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组建专业职教集团和设立创新创业园区等六个方面,并作了如何实施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朱淑静 《职业》2017,(16):29-31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职业教育不仅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而且对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挑战.只有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驱动机制,构建教师持续更新的知识管理体系,鼓励教师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从自主研习、教学反思、教研教改等方面,不断挖掘潜能,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才能促进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连接社会经济与教育的桥梁,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课程改革必须置于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中.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取向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这是现阶段各职业院校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贺红 《职业》2007,(33):37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服务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的初中级专业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在整个职业教育之中,快速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刘明 《职业》2007,(18)
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结构与学生所获得的相应的职业能力结构之间的桥梁。职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目标: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时,基本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人文素质选修课程,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分为职业岗位能力和个人持续发展能力,贴合了我国教育界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原则意见,即,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张悦耳 《职业》2013,(29):55-56
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迎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有必要创立“现代品牌专业群”。本文以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展示了“现代品牌专业群”的建设途径,阐述了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做好的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2.
赵永宏  孟芹 《职业》2013,(3):116-117
为贯彻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精神,顺应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即高职院校的课程需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之特点,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之需要,笔者学院在部分专业开设了职业英语课程,经贸英语即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经贸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精心制定过程及近三年来的教学实践,并通过调查获取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反馈.  相似文献   

13.
张良智 《职业》2016,(33):70-71
本文分享了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成果.该项目以深度校企合作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以"三位一体"职业素养培养为基础重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实施"案例贯通"式课程改革,创新"7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建设"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创新了"双贯穿、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双贯穿、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值得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关井春  吴伟杰  谈奕 《职业》2017,(21):73-75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是世界各国最富特色的职业教学模式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职业教育中企业与学校合作成功的典范.2014年,笔者学院与德国埃尔福特培训中心合作,正式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引入学院的教学之中.几年来,学院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素材.互联网金融专业是学院新开设的专业,本专业的核心定位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营销,初次在第三产业类的专业中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进行课程改革探索.本文首先阐述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影响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三个重要概念,从互联网金融专业开设的现状及专业特色出发,寻找与德国模式的互通点,从而提出参照德国模式的课程改革建议,最后以实际成功案例作为对德国模式学习的起点,希望相关专业教师对互联网金融课程进行深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一种培养人获取某种从业资格的教育或简称就业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内涵是不可分割的,职业教育的"专业"是相应职业岗位(群)职业内涵的具体反映.其专业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随着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丰富,对专业建设目标的定位也越来越高.笔者赞同将"就业"作为专业建设的工作目标,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抓就业为切入点促进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王威力 《职业》2015,(9):96-97
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电工基础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校本教材(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开发、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过程评价方式改革等方法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以电工基础教学为案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领域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技术员类系列中的高层次人才. "高技能"要求教师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就业时具备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应用型"要求教师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设置课程,强化学生"入学即入职"的思想.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原则,遵循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强化内涵建设,围绕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朱丹红 《职业》2017,(12):73-75
中职生低效学习的现状、职业领域的变化与学习的多元化、终身学习与关键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视,促使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中职各专业开展选择性课程改革.这一课程改革以选择性、衔接性、个性化为原则,以专业和方向二次选择、"核心课程+自选课程"二类课程、学分管理和弹性学制两大保障为主要内容.本文分析提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财会专业的选择性课改应从课程体系的完善、职业发展的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组织的优化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钟锡汉 《职业》2016,(33):72-73
"填鸭式"的教学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而教学的改革只有源于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开发变革,才能适应"能力本位、工学一体,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现代职业教育新需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职业教育21年的教学实践,对实用性、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电冰箱检测与维修展开了调研分析,为开发出更有实用价值的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于跃忠 《职业》2017,(16):78-79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标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职业岗位能力等,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将职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效融合,把知识技能转变为职业能力的课程.本文对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开发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