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革命导师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理想信念问题有丰富的论述,形成了独特的理想信念观。列宁的理想信念观回答了列宁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为什么接受这一理想信念以及怎样坚守理想信念等问题。重温列宁的理想信念观,对于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坚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理想信念的力量不容忽视。而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担当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砥柱角色,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值得关注,不仅如此,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常态化机制更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时间上,保证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贯彻始终;在制度上,保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规范可行;在形式上,保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灵活多样。常态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将展示出更强大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论述生成的逻辑依据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基础、本质属性、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以及对现阶段党情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应。习近平对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怎样坚定理想信念的科学回答是这一论述的逻辑展开。引导全党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作为一条逻辑主线贯穿于习近平关于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论述的全部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4.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基础。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分析并找出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以便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5.
朱喜坤 《理论界》2006,(11):171-172
理想信念教育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大革命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在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土地革命时期,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也创下了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在抗日战争期间,延安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最大的成果是延安精神的形成;在解放战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集中于革命必胜的信念教育上,它为彻底解放全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是对理想信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阶段。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魏红旗  王列伟 《南方论刊》2013,(11):I0006-I0008
<正>自中央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深圳市福田区工商联(总商会)、福田区委两新组织工委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务实、富有特色的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三个四",不断把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成效明显。一、"四结合"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坚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信念采取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方式,认真抓好规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在全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夯实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进一步保持和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9.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怎样生成的和新时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提出这条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的逻辑理路,是对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只强调要"信"、没有解决"为什么要信"和"怎样去实现信"问题的突破。这条逻辑理路,既符合理想信念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又符合人的理想信念培育规律,是当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0.
理想信念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问题作过多次重要论述,全方位、多角度地系统阐述了何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何要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1.
合理性与现代法的理性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性”是当代哲学和社会学领域之中的一个无比重要的学术词汇 ,也是整个理论社会学概念大厦的基石。它既代表客观、理智和规范的现代行为方式 ,同时也在对象性、主体性和反思性方面为行为之选择预设了相应的标准或条件 ,而这些条件恰恰正是现代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现实根据。因此 ,借助于合理性概念所提供的分析框架 ,我们便可以窥见现代法构造上的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不能回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维红 《晋阳学刊》2007,1(5):38-41
有的学者认为一讲"信仰"就避不开宗教问题,有引导崇拜和迷信之嫌,因此,为了避免人们可能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产生误解,他们建议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领域中不再使用"信仰"一词而只讲"理想信念"。而且,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就反对把共产主义当成一种"信仰"。我们认为,这种理解存在偏差,替换概念的做法也有降低马克思主义地位、放弃信仰地盘的危险。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不但不能回避,反而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腾辉 《学术月刊》2012,(2):115-125
《周礼.冬官.考工》中所记载的"营国制度"是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重要文献。长期以来,学术界将"营国制度"文献中的"面朝背市"理解为建筑方位上的"南朝北市",这就和中国古代都城"北朝南市"的实际空间格局相背离。将"营国制度"文献原文及其注释还原到其应有的历史原境以后,发现"营国制度"原文及其注释经历了一个从人(君臣)到物(建筑)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又与中国中古时期"天下一家"政治理念的生成与发展相契合。"营国制度"也由此成为"天下一家"意象空间创设的指导性文本与理想图式。基于"天下一家"理念及其空间图式,"营国制度"文献本身的意义不但获得更加深入的剖析,同时营国制度空间图式与现实都城空间形制之间的矛盾也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唐宋之际 ,社会审美思潮发生了很大变化 ,“逸”作为审美范畴在士大夫的观念中成为一种审美理想。“逸”是文人画的精神核心。宋代文人画 ,为了高扬主体情志 ,不仅要超越形似 ,而且要通过简化、变形等艺术手段 ,使画中的形象与所画的事物产生很大的间离感、陌生化 ,从而突出主体的情志。从创作主体的精神状态而言 ,“逸”是一种审美的自由创造 ,这种创造必然表现为对技巧规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大同社会思想是康有为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他所著的《大同书》,主要体现了他愤世嫉俗的社会现实批判思想和空灵玄妙的“大同”世界理想。康有为的大同社会思想虽是鸟托邦式的空想,但又是超越时代的文化晶体,其中不乏合理成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在"实践--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与哲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以及社会道德价值理想与社会制度价值理想的辩证统一;为人们审视价值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文化哲学视野.它对于当代人类价值实践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陆机的出处观念与东吴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江东名胄"的家族记忆,还是"亡国之余"的角色认同,都与吴地的政治文化息息相关。在陆氏家族"立功立事"与"道德名望"的价值分流中,陆机试图构筑一种理想的人生模式,以先"仕"后"隐"的价值次序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一方面,重振家声的家族责任感使得陆机不能终老华亭,另一方面,在他入洛之后尽管怀土思乡却又不肯还吴。当洛阳仕进的"警角之声"无法催其前行时,华亭故居的"鹤唳之声"成为陆机最为留恋的人生光影。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对“以人为本”理念作了重大创新,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使之具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理念的理论品质;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以人为本”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已经展现出了核心理念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文帝与历史上的"德治仁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斯风 《河北学刊》2002,22(3):146-149
“德治仁政”是古代中国人所希冀的理想目标。按照儒家的观念,其核心就是一个“仁”字,“惟仁者宜在高位”,主张以统治者个人的高尚品行来影响和治理天下。综观周秦至清的历代王朝,能够与所谓“德治仁政”相联系的,惟有西汉王朝的文帝时期。而这种局面之所以出现,又有着其复杂独特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0.
儒家、墨家和道家的和平社会理想无疑都印证在东方和平主义的社会理想之中。他们都肯定了和平的普遍价值,这种价值既表现在他们的社会政治理想和宇宙观念之中,同时也表现在他们的道德行为与个人的心灵之中。在他们看来,和平不仅仅是一种没有战争的社会状态,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和尊严的理解,是一种同教养与心灵相协调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