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速读     
贾庆林:民生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月3日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表示,改善民生的理想状态是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贾庆林表示,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2011年我国  相似文献   

2.
两会期间,胡锦涛等九大常委分别参加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一些团组的审议和讨论,并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民生、文化发展、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发表了看法。胡锦涛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谈到深化改革开放时,胡锦涛指出,  相似文献   

3.
中央对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三个关注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引起代表委员高度关注。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社会政治学部副主任景天魁认为,农村不仅是社会管理问题的重点。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3月16-18日召开的农业部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交流会上强调,加强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及创新是农业部门重要职责。农业部门在抓好生产的同时。还要抓好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必须紧密围绕这一关系到民生的核心重点来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汝伟 《领导科学》2012,(23):62-64
民生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的凸显不仅与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有关,也与政府在一定时期的政策设计缺失、管理职能滞后和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不足有关,它的解决需要有效的社会管理.因此,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推进社会管理路径的创新,对加快民生改善进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理念:由控制约束向服务为先转变 从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着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问题,让民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应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价值追求.因此,寓管理于服务当中,通过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方式改善民生,是对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但在以往的社会管理中,存在着过多地强调对民众管理而忽视对民众服务的倾向,在把民众当作社会发展所依靠的力量的同时,过多地强调民众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忽视了他们个人需要的满足,甚至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抑制民众的民生需求.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08,(13):23-23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全国政协座谈会上发言中指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转型期,建议政府和企业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生产转型。但目前,在农业生产转型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提出民生“五有”目标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进一步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夫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改善民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北方的初春,乍暖还寒,但丝丝寒气已难掩明媚的春光。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心"是公众对2009年两会的最大期待。而全球金融危机、新中国建国60周年等特殊背景也使得今年的两会更具有时代特色。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本次"两会",其中企业管理界代表最显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全国“两会”期间,他又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一系列舆论热点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热烈讨论、深刻反思,不少人由此担忧当前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但正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文章所指出的,中国主流价值并未沦陷。不过,要重建政府信任和社会道德,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核心落实到每一项政策行动中。因为无论是弱势群体的极端维权,还是公众对社会事件的持续追问,无不映射出普遍的“民生焦虑”。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1,(10):20-21
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政协主席缪合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中国社会管理存在三个“不适应”: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要进行创新社会治理,改善社会治理方式,从而激起社会组织的生气和活力。在社会治理创新的形势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是极其必要的,本文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理论基础来入手,并且对社会组织参预社会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指出了社会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1,(8):24-25
在今年的两会上,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肯定上一年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就的同时,也对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从各地存在的问题看,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资源环境以及民生问题成为各地发展的“拦路虎”。从各地区的重要任务来看,东部地区在制定20]1年社会经济发展首要任务时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等地除了继续推动经济向好发展外,更将做好民生工作作为重要方向列入全年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学习十七大文件,关注的热点之一是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改善民生有众多内容,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针对近几年来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大家希望有所扭转,并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这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是扶贫脱贫,  相似文献   

16.
郭宇强 《领导文萃》2007,(11):26-30
解决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为我们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9,(13):F0004-F0004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更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也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大考题。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3,(44):27-27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召开。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年,党和政府继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之路,在回望中更显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9.
吹风     
《领导文萃》2013,(15):133-133
习近平: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老话说,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情商当然要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屡民生主导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主导型经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更是城口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十二五”时期,是城口夯实基础、提质提速、保障民生、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