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1,(27):16-17
上半年同比增幅较大 5、6月份反弹明显 2011年上半年.本中心共收集2010—2011上半年政务舆情事件同比变动趋势表整理出97件政务舆情事件.同比增长90.2%(2010上半年51件)。据统计.2011上半年1至4月份舆情事件较为平缓,5、6月份明显反弹,同期相比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不过今年5、6月份增长幅度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0,(39):24-25
据监测.2010年第三季度共发生影响较大的舆情事件19件。从地区分布看,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偏多、总体分布较广的特点。其中,河南、湖北、江苏等地发生频率较高。环境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类事件在本期集中凸晏,占总量的53%。其次是由于公民权益方面引发的舆情事件.占27%。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0,(30):24-25
2010上半年,本监测中心共收集整理51宗网络舆情事件。纵观这些舆情事件,它们在基本延续2009年舆情事件地域分布散、行业分布广、群体面涉及宽三大特点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态势上的变化。与往年相比,诸如石首事件、瓮安事件等恶性群体事件减少,但民众在对待干群关系问题中的忍耐点却在降低。在新形势下,能否及时有效地化解层出不穷的舆情事件,已经成为保证社会平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人们利益诉求的日趋多元化,人们特别是广大网民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发表评论、表达诉求、寻求声援乃至组织行动,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以Web数据挖掘为工具、以网络舆情为视角来探究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预防对增强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能力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二、网络舆情的概念舆情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民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随着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的出现,网络传播为网民发表意见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网民根据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可以在网上自主发表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在网络上,当越来越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0,(34):I0001-I0001
党建报道:新样本四川最多 制度建设比重最大 从2009年1月6日到2010年18月17日,《党建周刊》共发刊72期。从党建样本上看,以西部地区的四川最多.共有10次。从主题上看,以党的制度建设相关报道次数最多,共34次,占总比重的37%,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报道次之,占总比重的20%和18%.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企业舆情危机事件呈增加态势,并表现为产品缺陷型、言论适当型、管理失范型等多种类型。企业舆情危机事件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形象、凝聚力等,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形象维护、舆情监测、预案演练及化危为机等策略来提升舆情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政府部门需要了解民情民意。手机与段子的结合是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的一道风景,并成为社会舆情的放大镜。手机段子舆情的监测是手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手机段子舆情监测的问题主要是手机段子舆情监测机制不完善。手机段子舆情监测机制中,必须把握手机段子舆情监测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手机段子舆情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网民对政府行为关注度提升,政府部门的相关行政行为已成为网络舆情诱发的一大因素。作为网络舆情重灾区的城管舆情事件,近年来呈现井喷式的爆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城管部门如何监测和分析网络舆情、如何引导网络舆情等课题,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舆情迅速形成并发展,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是信息时代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研究了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一个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的框架,该框架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分为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以及结果呈现模块,并对每个模块的功能以及实现时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3,(15):22-23
通过对2013年第一季度10大舆情事件舆论和媒体的声音以及政府应对的梳理,本监测中心发现,地方政府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舆情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从一季度来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公信力强弱变化的过程。往往是起初轻描淡写或者理直气壮欲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中期群众群情激昂,后期政府寻求妥协。政府在舆情的错误应对中失去的不仅仅是话语权,更需要警惕的是公信力的流失。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0,(41):24-25
据不完全监测.今年以来.全国15个省份共召开38次现场会。从省份上看.召开现场会最多的是广东省,共召开7场会议.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会议当属1月11日至14日召开的粤北地区现场会:其次是四川省,共召开6场会议.其中尤以5月5日至5月8日“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最为重要。从会议主题上看,最多的是广东省和辽宁省.各有4个主题:从现场会召开月份上看.  相似文献   

12.
刘静  沈阳 《决策》2012,(6):74-76
“自媒体”时代促成了传播到互播的转变。地方政府一再因为“树”而卷入舆论场,考验的不仅仅是地方政府如何有效应对并引导网络舆情。 从舆情关键词看“青岛种树” “种树风波”将青岛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是继“南京梧桐移植事件”、“合肥芜湖路梧桐移植事件”后,地方政府再一次因为“树”而卷入舆论场。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个时间段都有一个舆论上的焦点事件,这已经成了常态。舆论上的热点不仅仅是人们的谈资,从政府的角度讲,也是要应对的舆情。如今,各级政府的舆情意识越来越强,一有舆情出现,就要赶紧"灭火",哪怕是人为制造的热点,抑或是自然形成的热点事件中某些人刻意推波助澜。这样的机制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么想吃奶的孩子就会比赛谁哭得响,在这  相似文献   

14.
当下网络媒体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突发性事件几乎都是网络媒体第一时间公布,网络上容易形成舆情,造成谣言四起、社会惶恐,危及政府公信力和形象。研究分析政府对于常态下的舆情的应对路径亟不可待。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前社会舆情热点现状,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社会热点舆情存在的几个主要特点进行分析,进而以各类热点敏感事件为切入点,探讨当前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作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并立足于长庆油田工作实际,从宏观策略方面阐述当前国有企业新闻媒体舆情应对工作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6.
如今网民参与网络舆情的现象愈加普遍,但国内网络舆情治理体制不完善,网络舆情事件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基于演化博弈研究复杂网络中的网络舆情能够反映网络舆情形成和演化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引导相关主体参与网络舆情的行为和控制网络舆情的演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网络舆情的复制动态模型中引入两个可以反映网民复杂交互行为的因素:创建新博弈连接的行为偏好以及维持博弈连接的时间长短,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演化博弈均衡解,分析、解释个体复杂交互行为因素以及网民初始得益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情境提出相应的舆情治理建议。研究表明在交互连接达到稳态时,网络舆情博弈的得益矩阵会发生改变,新的得益矩阵由原来得益矩阵中的元素乘以其相应的博弈连接类型的活跃连接占比而构成。本文定量地解释相关主体间复杂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以及疏导,减少网络舆情事件对社会的危害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筱纶  顾洁 《管理科学》2019,32(1):42-55
  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为舆情传播提供了新的舞台,给企业危机管理和舆情应对带来深远影响。在人人皆是媒体的环境中,企业危机被新闻媒体曝光后迅速引发网络舆情在社交网站上的大规模传播和扩散,不仅给当事企业的声誉和业绩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在进一步扩散过程中牵连供应链合作伙伴,发生纵向溢出效应。         以刺激-认知-反应模型为理论框架,提出新闻报道-网络舆情-企业绩效的外部传导路径;基于激活扩散理论,结合供应链关系的内部中介路径,进一步阐述对危机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纵向溢出效应的发生机理。针对危机企业在供应链中与终端客户的距离远近,提出该距离在纵向溢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选择金融数据库、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等多个来源,收集涵盖71个危机事件和602个供应链对的二手面板数据,探索上述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当危机事件曝光后,纵向相关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确实受纵向溢出效应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网络舆情起重要的传导和扩散作用,从新闻报道引发,并经由线上口碑的发酵和扩散,最终对危机企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发生纵向溢出效应;从内部企业影响看,危机事件对危机企业的冲击也会直接波及供应链企业,对其产生负面溢出影响。当危机企业与终端客户距离近时,网络舆情诱发更强的纵向溢出效应;当危机企业远离终端客户时,新闻媒体报道对纵向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对供应链纵向溢出效应的探索丰富了危机溢出理论,剖析了网络舆情在纵向溢出过程中的作用,阐述发生纵向溢出效应的情景,深化了对危机溢出发生机制的理解。从实践角度,为企业管理者应对危机和金融投资者的决策分析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的广泛性和即时性等特征加剧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的“传染效应”,快速改变公众的观点与认知,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为研究有企业参与的多主体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本文基于“内外结合”视角,将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划分为内外影响因素,并将网络舆情蔓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仿真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第一个阶段是网络舆情蔓延扩散阶段,以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有内外驱动因素影响的S-ED/ID-R模型,再以S-ED/ID-R模型为基础构建网络舆情蔓延扩散模型,分析内外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为S-ED/ID-R模型的仿真提供参数。第二个阶段是政府调控网络舆情阶段,以Lotka-Volterra竞争关系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提前政府介入时间、增加官方微博的数量和增加官方微博发博频率三种策略的效果。最后,结合具体舆情实例对阶段式建模进行验证分析,为政府管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收集了29例近年来公职人员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得到公职人员发生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后网民的关注人数变化趋势呈现出"倒V"型、"M"型和"多变"型三种类型,且三种类型网民关注人数"起点—峰值"时间平均都在3天之内的结论。据此提出网络舆情危机中公职人员不当的决策行为以及在征兆、发作、延续和痊愈四个阶段公职人员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无论是发生次数还是污染程度,都有增大的趋势。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处理中的重要一环。该文以2014年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上的一起浓硫酸沉船事件为例,分析了p H沿程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断面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特征,总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处理经验,为同类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