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前认识是人的思维依据生活实践的需要对未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活动所牵涉到的环境的未来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提前反映和设计,它植根于人类实践的创造本性,其基本依据是以主客体统一为特征的人的对象性活动。在这种意义上,超前认识的发生,与人类实践所包含的需要、价值、理性等基本要素密切相关。首先,超前认识与人的需其直接相关,其目标是为了设计和创造自然和社会中本不存在,但却为人所需要的过程、程序等,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需要;其次,超前认识与人的价值设计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人的价值设计也就是超前认识,它是主体思维对未来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可能运动过程的设计和反映,它遵循人类实践的规律和主体价值利益原则;再次,超前认识与人的理性活动密切相关,它是人类活动中理性色彩最强的一个部分乃至被看作是主体合理性行动的典范。基于此,超前认识是主体的一种对象性的创造活动,它集中地体现出人的实践的创造本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要改造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就要求人们对世界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要想在未来有一个效果良好的实践活动,就得先有一个关于未来的正确认识。这种关于未来的认识活动就是超前认识活动,其结果就是超前认识。所谓超前认识,就是人们对事物发展的未来以及对将要从事的实践活动的认识。本文谨对超前认识的基本特征作些探讨。一、未来指向性指向事物发展的未来,指向人们实践活动的未来,这是超前认识的一个显著特征。超前认识注意的重点不是现存的事物和人们现时的活动,而是未来的存…  相似文献   

3.
怀疑方法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是对怀疑论的超越,它对于人类认识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怀疑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事实性或具体认识、实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作的反思、批判、评价或规范,它具有未定性、辩证性、中介性和实践性.为了促进当代人类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有必要重建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怀疑方法.  相似文献   

4.
逻辑,在古代是人们诉求知识的工具。亚里士多德在前人思维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指导人们正确论辩、反驳诡辩、认识真理为目的,创立了西方第一个逻辑科学体系。在近现代,逻辑成为人们话语解析的样式,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使逻辑思维更加精确,是逻辑学的一大贡献。当代逻辑成为思维整合的方法,逻辑思维已不只是反映对象的现状、追溯思维实践的过去,而是存在于人类如何把握事物本质、事物之间关系的对话活动中,揭示出逻辑的本质表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现象、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的交往方式。当代逻辑回归交往世界,是逻辑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多元思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人们运用大脑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是人有意识、能控制的认识活动。人类把思维反向身外的宇宙,逐渐认识了天地的起源和生物的演化;人类把思维投向人本身,逐渐认识了人体内部的秘密和人的类的历史。终于,当思维反观思维、大脑认识大脑时,人们发现,它有着与人类同样漫长而曲折的生化历  相似文献   

6.
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构建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有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理性的前瞻:辩证概念演进的必然宁莉娜辩证概念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它以客观对象为反映内容,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日趋广泛而深入地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逼近客观现实,成为辩证思维活动的起点和阶段性总结。作为思维主体人的反映形式...  相似文献   

8.
逻辑思维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等活动的必备条件。因此,所谓“逻辑思维效率”就是指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所运用的逻辑规律、规则以及各种逻辑形式、方法与收到的思维效果之间的比率。大量事实表明,由于人们所接触到的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在思维方面所受到的教育、训练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各种思维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逻辑思维就会呈现出效率上的高低之别,进而对于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效率的逻辑思维能够加速完成对客观对象的本质及规律的认…  相似文献   

9.
对称性思想方法刍议张兴近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用理论不断去逼近客观世界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随着人类认识活动逐渐深入到远离人们直观感性经验的领域,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愈来愈隐蔽、愈来愈复杂,理论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论意象思维     
一、传统思维理论的困境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思维就是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在头脑中运动、演变的过程。人们惯常理解的思维,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的过程就是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按着这个观念理解的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概括性、间接性和符号性。思维活动的对象是大干世界的万事万物,它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人脑对事物的形象的认识和反映,被称为感性认识,这种认识活动被学者们排斥于思维活动之外。学者们认为思维撇开感性认识中事物个别的、次要的、具体的特征,把握…  相似文献   

11.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真善美反映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层次关系,因而三者的统一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认识境界。人类确实具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科学发现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这个理论思维是指人在理性认识阶段中,把握客观世界的思维形式、方法和规律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型,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概括了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也就是指辩证的思维和审美的思维的形式、方法和规律。 科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是理论思维的一种形式,是辩证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它是人们为了达到对客观对象(即思维对象)的新认识和指导人们进行新的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思维模型。因此,这种创造性思维具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转喻和隐喻都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模式。从人类语言起源假说、儿童语言习得特征和人类思维发展进程来看,转喻代表了人类思维初级的、也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思维是随着人类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转喻思维所处的位置应该是隐喻思维产生的前阶段,因而更具本源性。转喻和隐喻代表了人类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发展阶段,共存于人们的认知结构中,在人们的认识和表达世界中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的发展状况、功能及特点 人类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思维是比较简单的,那时还没有以概念范畴方法为工具的逻辑思维,只有行为思维,情感思维,图腾、巫术、神话思维等原始思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逐渐运用生活中的亲身感受、实践的直接体验以及传统的习惯观念展开思维活动,形成经验思维,从而为逻辑思维打下基础。逻辑思维中的公理思维就是对经验知识的系统整理。由于亿万次的重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的认识论领域,列宁的哲学遗产的中心论点之一就是:实践乃是认识的基础、目的及动力.然而列宁并未局限于分析实践对获取客观知识的意义.他同时致力于揭示认识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列宁写道:"认识只有在它反映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时,才能成为对人类有机体有用的认识,成为对人的实践、生命的保存、种的保存有用的认识".这里谈的是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苏联哲学界已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著.然而,认识对实践的作用的机制还是目前研究得很不够的哲学问题之一.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问题,就必须首先确定人类活动的两种形式之间的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形而上学是人类的自然倾向.根据形而上学对象--"绝对"对于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来说是"超越"的还是"内在"的,形而上学应该被区分为"外在形而上学"和"内在形而上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确立的是外在形而上学,而<实践理性批判>确立的则是内在形而上学.作为内在形而上学的自然倾向,其实践活动最终落实在"信仰"上面.信仰作为人类满足内在形而上学要求的活动,是通过信仰的实践来完成的,它不必把"信仰"变成"知识"的理论活动来完成关于"绝对"的思辨知识.在这个意义上,"信仰"的最高意义仅仅在实践理性之中,而不在理论理性之中.  相似文献   

17.
论物质生产领域审美文化的本体──技术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经验和所创造价值的积淀,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并贯穿文化一切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不占而喻,审美文化赖以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审美活动,即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并给自身带来愉悦的精神实践活动。提到审美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传统的艺术活动,因为它的宗旨就是创造美,直接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与之相关,美学史总是研究艺术哲学,对艺术美的规律研究得十分深细。其实,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以对世界的物质实践掌握为基础的。最初,它同对象一实践改造活动完全交织在一起,后来才逐渐成为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8.
简论系统思维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维方式是一个复合总体的认知概念。它依据人们的实践活动内容和知识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更新。在当代 ,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更新走向 ,就是由突出实体思维方式转向突出系统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标志 ,是整体性思维、综合性思维、立体性思维、结构性思维、最佳性思维、信息性思维、控制性思维和协调性思维等。  相似文献   

19.
思维模式是反映一定阶段上人们认识能力和特征的思维要素结构和方法论原则,是包括思维认知结构、价值结构、情感结构和审美结构在内的四维立体系统。作为各民族文化传统、心理体系和思维能力的理性积淀物,它属于民族文化体系的深层结构,并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凝聚和维系起着重要的定势作用。要探讨民族素质现代化的问题,就不能不探讨民族思维模式现代化的问题,本文仅就科技发展与思维模式现代化的关系谈点认识。 一、科技发展促进人类思维模式变革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古代人类的采集、狩猎活动,以及后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核心的生产活动,基本上停留在与自然之间的实体交换水平上。社会低水平的生产实践和萌发中的科学文化,对人类认识的精度要求不高。从思维的内部机制来看,由于主客体分化水平非常有限,个体意识又完全被包含在不发达的群体意识之中,并为各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和因素所缠绕,所以,只能从整体上把握对象世界的模糊图景。  相似文献   

20.
情感与历史评价赵毅,王景泽1历史科学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历史评价是人们对历史内容经过思维活动作出的判断,而人类之高度思维又是极其发达的、活跃的、灵敏的,所以,必有情感影响于历史评价,这是理所当然的。对历史评价产生影响的诸多情感因素,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