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政治的民主化,但无疑,一个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公民社会在公民的利益表达、孕育民主文化和制约国家权力方面,可以成为巩固民主的社会基础,也可以直接推进民主的进程。而民主政治的道德基础只有在公民社会中才能孕育和生成。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可以说是对西方传统民主模式的反思和修正.协商民主的当代复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超越既有政治模式的意义及多维价值.政治平等、能力平等和社会自由仅仅是协商民主论者站在西方现实民主的基础上,从公民个体进入协商的视角得出的协商得以有效进行并取得实质性结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在根本意义上,有效运行的宪政和积极负责的公民社会才是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制度性保障)和社会条件(社会支撑).中西协商民主发展的不同理路决定了中国协商民主的进路只能是:通过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协作型公民社会的培育不断夯实民主基础,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拓展新领域,创建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着成就与问题并存的复杂局面。要更好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政治体制自身的改革无疑是重要的,但政治体制自身的改革要获得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必须从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寻求支撑点。因此,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之间的相关性有时不那么直接,其间需有必要的中间环节,而这个中间环节无疑是由公民社会来承担。市场经济营造了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之关系的探讨逐渐增多,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将其概括为三方面。(1)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促进人们的政治参与;有效制约国家权力;孕育民主的政治文化;促进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孕育中产阶级等。(2)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会推动市民社会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市民社会创造适宜的政治环境、提供合法性制度支持;有助于塑造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3)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一些消极的作用:利益集团的竞争制约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作用;社会组织缺少独立性和持久性,限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少数极端反民主的社会组织对民主政治的发展构成威胁等。反观这些研究还可以发现,学界对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讨论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市民社会决定论,过分夸大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二是限制市民社会发展论,夸大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消极作用。对这些认识误区必须保持警惕,从而正确对待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努力把市民社会培育为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因素与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公民社会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公民社会的发展为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拓宽了道路,为建设更加平等、自由、和谐的现代中国创造了条件。但是,囿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公民社会的发展会遇到很多坎坷。本文从概念界定入手,对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的环境、发展水平、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价值以及建设方略等方面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公民社会构建的必要性、必然性、现实性等问题做出相应解答。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的“民情”与民主政治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思想界基本上把公民社会视为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这种流行的观念看上去似乎不错,因为没有社会自治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民主政治。但是,本文所检视的公民社会理论和比较历史视野下的鲜活案例告诉我们,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国家治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向的线性关系,有时甚至是逆向关系,比如意大利南部、印度和大中东地区的作为公民组织的穆斯林兄弟会就是这样。认真研究后的理论发现是,公民社会的性质即"民情",是连接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中介机制;公民社会的民情决定着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之间的各种可能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普塞特是20世纪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其政治发展理论聚焦于民主的社会基础,认为稳定民主的社会生态建立在多元的社会基础之上: 经济发展是政治发展的物质基础,民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政治价值、认同、合法性基础等社会心理因素,则构成了稳定民主机制有效运作的政治文化基础.通过对民主社会的政治人场域的讨论,利普塞特进一步阐释并建构了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一体平衡的结构,揭示了政治发展和稳定民主机制有效运作的理想的社会结构基础.利普塞特有关稳定民主制的基础条件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政治哲学的论证重心经历了一种从政治的道德目的到政治的道德基础的转换。古代的政治伦理学通常把政治的道德基础看作一种自然因素,故而对此并不着力论证,却着重于赋予政治以道德目的;近代以来的西方政治伦理学则认为政治关系是人为的,从而对政治的道德基础详加论证,但许多学者对政治的道德目的却心存疑虑。实际上,只有对政治的道德基础严加论证之后,政治的道德目的才能更好地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9.
民主价值视角为解读公民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实现中国特色的民主价值为出发点,阐述公民社会的蕴涵及其对民主价值实现的助推作用。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国公民社会现状,探究完善中国公民社会的路径,为实现中国特色民主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除要受到来自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外,还要受到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制约。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心理障碍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表现的分析,试图寻求克服消极社会心理障碍,创造适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社会心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理想国》是柏拉图基于一种对希腊政治危机的现实关切而提出的第一救国方案.在这方案中,他把国家和社会统一于道德伦理之中,认为个人和国家正义的实现,离不开美德,这不仅为社会政治危机找到治疗的良药,也为自己政治哲学奠定了一个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2.
契约是现代社会关系的基础,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本质。诚信是契约订立的道德前提、是契约执行的道德基础、是契约必须遵守的道德根据,诚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包括农村基层民主在内的草根民主建设也在实践中遇到了各种困难。问题的症结在于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未能和支撑制度运作的社会资本等文化基础结合起来。文章在分析中国城乡民主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所赖以运作的社会文化基础,认为乡村民主建设必须与基于传统乡村社区互动文化网络在内的社会资本相结合,才能突破草根民主建设的困局。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治与廉政道德紧密相连。廉政道德建设是民主政治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与道德使命,民主政治的深入推进需要廉政道德的浸润,二者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前行的步伐。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政治结构调整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生活领域中的权力滥用、行政腐败、道德失范等现象屡见不鲜,突破了民主政治的边界,遮蔽了廉政道德的本真,其所带来的流弊不可小觑。行政监督制度安排的缺失及其漏洞是此种不良情形的主要促发因素。从内外两个维度入手,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制度,是夯实民主政治根基、筑牢廉政道德防线、弘扬社会文明风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分析了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民主模式,指出当前世界民主有只注重形式、丢弃本质、不顾道德的趋势,提出道德民主的概念,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道德民主,只有道德民主才能保障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市民社会”是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个概念,并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在马、恩著作中也经常被使用。近年来,这个概念引起了国内政治学界的浓厚兴趣,一些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概念①,用以解说过渡时期的中国社会进程②。本文旨在理清“市民社会”概念的来源以及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利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摇蓝,它孕育着民主所需要的一切.在社会管理民主化、国家政治文明化的发展进程中,市民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强力支撑.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市民社会民主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既有其理论依据又有其现实条件.构建新市民社会,将给中国政治转型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使政治民主化由上而下的推进转为上下的双向建构和良性互动,并将塑造起健康完满的政治人格,高扬公民的政治主体性,创建丰富的社会资本,化解初露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8.
创建和谐校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促进人的和谐是核心,并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公民意识对民主政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公民意识的内涵,探讨了公民意识对民主政治的意义,认为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确立与发展的思想先导,是民主政治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和民主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论分析与抽样调查,指出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起点,基层民主与社会全面进步之间具有正相关效应,发展基层民主对于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