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83年戊戌和康梁学术讨论会过去已五年了,今天又一次来到广州——南海——新会,研讨戊戌和康梁.五年来对戊戌和康梁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孔祥吉、马洪麟等同志都写出了专著,成绩斐然.戊戌维新是个政治运动,又是文化启蒙运动,作为政治运动的“戊戌”虽然失败了,但文化上启蒙的影响是深远的.“戊戌”启蒙的核心是“开民智”,民智不开,社会经济不变革,中国的历史仍将重复千百次的农民起义.维新志士提出“开民智”从“开绅智”入手,是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对这一点横加指责,其实不先开绅智,谁去开民智呢?康梁等维新志士大都是“绅”,  相似文献   

2.
戊戌时代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既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又是戊戌新思潮的鼓荡者;既直接参与并领导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斗争,又以救亡图存、向西方寻求真理激励。启蒙了整整一代人,指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走向。毫无疑问,西学是康梁等维新志士设计救国方案的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则是他们“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救国抱负的文化动因。佛学则主要作用于维新志士们的人格塑造和精神品质的养成。本文拟从此入手,来分析佛学思想是如何通过对人的内在人格的熏染,进而影响着政治体制的伟大变革、这一重要的近…  相似文献   

3.
试论康有为的君主立宪思想及实施策略杨义银戊戌维新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在促使古老中国步入近代化方面有着开创意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是康有为及当时整个维新志士的共同主张,戊戌时期的各次改革,都是围绕这一总的目标而展开的。因此,弄清康的这一思想,对于正确评...  相似文献   

4.
由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社科院等15个单位联合发起的“首届杨锐、刘光第学术讨论会”,于去年底在四川绵竹县和自贡市举行。这是以研讨“戊戌六君子”中的两位川籍志士——杨锐、刘光第为中心议题的一次盛会。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划分资产阶级维新派标准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过去,我国学术界以是否主张设议院作为区别维新派与洋务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一在一八九八年的戊戌政变中,维新志士谭嗣同临危不惧,在完全能够脱逃的情况下而拒绝出走,自动赴难,终于在该年9月28日死于那拉氏的屠刀之下。对于他慷慨赴义的动机,有很多人沿袭梁启超的“报圣主”之说(见《谭嗣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我认为,这种说法虽有一定根据,  相似文献   

6.
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首先召见的维新志士是康有为和张元济。晚近对康有为的论著很多,而对张元济的评述却少。本文准备就维新运动时期张元济的思想和活动,进行初步探索。一张元济,1892年(光绪十八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  相似文献   

7.
我在1981年通过的学位论文中提出“戊戌思潮”这样一个历史范畴,现在已被史学界广泛接受,各种思潮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拟进一步探讨的是它深远而广泛的思想来源,即戊戌维新志士怎样省内度外,把中学与西学揉合起来,从而寻觅和锻造自己救亡图存、除旧布新的思想武器;他们如何成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和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以后,对于怎样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一时众说纷纭。康、梁等戊戌改良志士主张先(君主)立宪、后民主(共和);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则坚决主张先摧垮专制政体,建立民国,再通过“训政”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素养,最后“还政于民”。结果,前者因封建统治者的顽固而失败,后者因北洋军阀的强暴而流产。究其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就是这样一次可歌可泣的闪烁着爱国主义光辉的政治运动。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在发动和领导这次运动的过程中,表现了难能可贵的自觉精神,批判精神、奋斗精神和献身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在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历程上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也给各族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我作《张荫植和戊戌变法之谜》(见《东方文化》1994年第3期),为使张荫桓这位终被杀了头的“戊戌变法”积极参与者和实际推动者不致久被埋没。现就他的亲笔未刊本《戊戌日记》再作《张荫桓与戊戌英德借款和胶州湾旅大租借》,为的是使这年他被罗织的另两项罪状也能得到一定的澄清。张荫桓的《戊戌日记》,从戊戌年正月初一门月22日)开年记起,一天也没间断地写到七月初六(8月22日)他被捕前32天,记述了213天动荡日月的经见要事和所思所感。日记文笔清简,书法佳美,纸用的是他家自制的“铁画楼”专用笺,分装成三册,因年深日久,已古…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社团的整体特征--从与戊戌学会之比较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出现了一道独特的景观-社团林立,异彩纷呈。种历史景观决不是偶发的现象,而是中国人积郁已久的思想在社会转型时期迸发的结果,也是人们要求社会变革的政治动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这种现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继戊戌学会高潮之后的又一次社团活动的高峰。然而,由于时代和思想文化氛围的不同,使五四社团在其思想宗旨、成员成分、活动内容等方面,都显示出与戊戌学会之不同,表现出自己独有的风貌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华1993年11月23~27日,在广东省新会市和南海市召开了“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坟研讨会”,这是首次以戊戌后的维新派为主题举行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会议由《历史研究)杂志杜、《近代史研究》杂志...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时期章太炎变法思想评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时期,章太炎通过对中国历史及现状的深刻思考,提出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变法主张。过去,史学界将这一时期章太炎的变法思想仅仅当作康有为思想的一个翻版来看待,‘’‘这种看法有不妥之处,因此,笔者认为关于戊戌时期章太炎的变法思想有必要重新加以探讨。一戊戌时期,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一个最重要变法主张,即是企图以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政体制为参照系,在中国建立一个不同于传统专制政体的全新的君宪政体。民权、议院、宪政,是他们孜孜追求的奋斗目标[‘3。然而,作为维新派健将之一的章太炎,其变法思想体系的构建,却首先…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不久,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即总结这次运动的经验教训。他说:“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若其形式,则殊多缺点,殆犹大辂之仅有椎轮,本植之始见萌坼也。”①变法“形式”究竟有那些“缺点”,梁启超未作深论。笔者以为,戊戌变法运动过多、过早地卷入经学纷争,便是“殊多缺点”之一种。康有为的“托古改制”理论,以及反映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著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非但未在戊戌时期起到真正意义的思想解放作用,反因其负面影响,成了变法运动正常运行的思想障碍。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7理论与晚清的经今…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汉文学变化极大,可以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三个问题论述者较少。一是对日本明治前夕志士文学的评价问题。简单地称明治前夕汉诗主流即志士诗,或简单地认为志士文学是当时汉文学最高峰,是不对的。所谓志士毕竟只占当时汉文学家少数,而且其大多在文坛上并不居重要地位;志士的诗文也并非都是志士文学,其中佳诗大多不能以志士诗目之。二是明治后汉文学中军国主义流毒的严重性。日本军国主义思潮自其萌芽时起流毒即无孔不入,浸润于日本文学各领域,首先就是某些志士文学;其后维新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汉文学中军国主义流毒更为严重。从无名小卒到大官贵族,从杀人屠夫到高雅学者,都有人写鼓吹侵略的诗文。三是20世纪以来日本文学史书抹煞汉文学的错误问题。日本文学史书中,有赤裸裸直接贬斥汉文学的,也有用一些高超玄妙的理论和遮眼的手法来抹煞汉文学的。这种做法没有任何道理。  相似文献   

16.
《戊戌奏稿》的改篡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他的《戊戌奏稿》一直被认为是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尤其是一九五八年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八种《戊戌变法》,将《戊戌奏稿》中康有为的全部奏折和五篇进呈书序一并辑入,使之留传更为广泛。此后,凡研究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及其戊戌变法的政治主张,几乎没有不涉及此书的。但是,人们却很少注意到《戊戌奏稿》所辑录的奏疏和进呈书序,绝大  相似文献   

17.
由王文、曾绍敏、胡力三、蒋晓华主编的《杨锐刘光第研究》一书,即将由巴蜀书社出版。全书共收文章二十四篇,约二十余万言。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本研究杨锐和刘光第的专题论文集。过去,对“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刘光第研究甚为薄弱,且多不实之词,使他们被人为地蒙上了一层历史的灰尘。1988年9月,在戊戌变法90周年之际,在刘、杨家乡四川的绵竹和富顺举行了“首届杨锐、刘光第学术讨论会”,就杨锐和刘光第及戊戌变法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热烈的讨论。这本论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次讨论会及此前我国史学界从学术上对这两位爱国维新志士进行探索和研  相似文献   

18.
戊戌时期清政府开放言禁 ,允许民间自由办报 ,然而随着戊戌政变的发生 ,这一政策也告夭折 ,清政府开始大肆查禁维新派报刊 ,这一起一落的反复 ,标志着清政府报业政策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对1957年7月21日《光明日报》史学专栏第61期所刊载的张子扬先生所收藏的翁同和戊戌政变后写给友人的一封密函进行考订后认为,此密函是伪造之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戊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晚清政治格局中大太后和小皇帝的架构,是导致变法失败的最关键的问题;维新派的启蒙思想家和政治操作者一身二任的角色冲突,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阻碍;维新派对洋务派的策略有误,未能妥协利用;戊戌年间百姓的排外意向,为变法造成恶劣的环境;士大夫阶层心态不正常,存在找捷径、求速成、急功近利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