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古典艺术对庞德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影响.庞德从中国古诗中找到了他意象派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一兴喻,也从对中国古诗的翻译和再创作中印证和丰富了他意象主义的诗学思想,同时他还从中国古诗中为他的诗歌引入了大量经典意象;从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中,他找到了他理想中理性和感性瞬间结合的表达手法,创造出了许多极具审美价值的经典诗歌意象,而且还找到了对意象漩涡理论的最简洁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范例和理论支撑;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对意境的处理促进了他意象和意象漩涡概念的形成,催生了他关于诗歌意象要主客观结合的诗学思想,推动了他诗歌意象中的色与形、情与景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神州集》之中所体现的诗歌意境(意象)属于李白等中国诗人,而诗歌形式则属于庞德本人的创造,因此,《神州集》的成功得益于李白因素和庞德因素的共同作用。中英诗歌互译时,诗歌意境(意象)的可译性较强,而句法和形式的可译性很差。过于夸大《神州集》中的个别有意或者无意的"误译",从而否定《神州集》的翻译性质,无疑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悬隔判断”是现象学的重要方法论,它意在通过事物现象的“悬隔”获得新的思维理解。意象是诗歌的精气神,它的恰当选取和内涵诠释都离不开诗人或诠释者的能动思维。以庞德诗歌意象为例探讨悬隔判断对于意象选取及诠释的意义,同时亦指出中国古典意象诗对庞德意象诗发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对庞德及其《诗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洁 《山东社会科学》2005,(11):114-116
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诗坛上影响巨大的诗人。他热爱中国文字、中国古典诗歌,信仰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生中为理解中国诗歌和儒家思想,为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一切都可以从他对儒家经典的翻译及其著作《诗章》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诗歌意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深厚积淀形成的典型意象以及古代诗学中的意象理论,对世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无论是英国的意象派,还是此后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发起的"意象派运动",无不受到中国古典意象理论的影响.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文化背景,决定了西方现代意象诗学与中国古代意象诗学的不同特征,两种意象理论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表现传统。这一传统主要得之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古典诗歌的意象表现给了现代诗歌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同时也成为现代诗歌意象营造所改造的对象。现代诗人有一部分直接承继了古诗意象 ,但对其加以现代性的改造 ;更多的诗人则从相反的思路理解和营造意象 ,使得新诗的意象成为具有非传统化的、体现出现代风采的诗性载体。  相似文献   

7.
美国诗人庞德写过一首有名的小诗《在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杜运燮译)这首诗很明显地与东方诗在神韵上呈现出一致。庞德也自称这首诗是“日本和歌式的”。庞德研究过中国诗,并翻译了一些中国旧体诗。他的这种“学养”与他的某种身份——意象派诗歌擎旗人一一之间有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这是耐人寻味的。庞德显然从东方诗中汲取了大量养分,他的意象理论也可以部分地视作是他对东方诗主要是中国诗的一个看法。由于庞德不谙中文,他对中国诗的了解自然是有限的,但这个缺陷倒恰好使他更直捷地看准了中国诗的意象性。 由庞德这个例子,使我有自信陈述一个基于缺陷产生的对西方诗的看法,即西方诗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以意象为核心的语言艺术 ,无论是中国诗人还是英美诗人都把营造意象作为诗歌创作的焦点。然而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和自然环境的差异 ,诗人对“自然”意象的描写便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与古代诗歌的意象传统纠结,从传统意象体系中突破,重新审视回应传统的过程.3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体现了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艺术的自觉兼容,体现了意象本体建构更全面、更自觉的意识.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意象感性形态向智性形态的现代性变革、意象视域的日常性、都市化的关注、意象思维的现代性生成等方面,全面推进了意象艺术现代化的深层发展.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在化用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中形成了民族化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同形态的现代诗歌在接受西方诗潮影响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影响。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诗人,还是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皆作了有选择性的吸收。象征意象的最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形态方面。李金发第一个自觉地从形式本体层面上接近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本质。30年代现代派诗人体现为意象的意境化以及对后期象征主义意象的生活化、智性化的成功借鉴。40年代的冯至与九叶派诗人建立起了一种意象象征的深层模式。中国现代诗歌形成的意象的象征化潮流,体现了中国诗歌现代性建构的必然要求,为中国诗歌的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诗歌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最有效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太阳"作为太阳系的核心天体,对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和人类情感的主观感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文学意象理论和文学翻译创作的哲学观点论述"意象翻译与创作空间"的密切关系,总结出意象翻译应该遵循翻译创作的方法,在译入语中展现诗歌的审美价值与内涵.第二部分以西方"太阳"意象为切入点,通过西方太阳意象的诗歌,比较分析中西语境下太阳意象的异同,并针对四大类不同的太阳意象内涵,探讨意象翻译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代派诗歌始于1910年前后埃兹拉·庞德领导的意象主义运动。受中国传统艺术和诗学的影响,意象主义诗歌强调意象的纯粹组合,以反对当时僵化的维多利亚诗风。饶有意味的是,源于中国传统的意象主义理论,却在20世纪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胡适用来作为反对中国旧文学的理论武器。美国意象主义的中国问题,不仅与古代中国相连,也与现代中国相连,构成从中国古代到西方再回到现代中国的空间性环形模式。该模式旨在表明,外来因素对美国意象主义和中国白话诗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外来影响只有在尊重各自民族文化内部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跨文化阐释的空间性环形模式展示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换,而非现代断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诗意象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现象.在当今意象一词泛滥及翻译中出现五花八门现象的情形下,对古诗意象的渊源及特征进行再思考有着现实意义.文章从中国传统诗学与意象、古诗含蓄的体现和古诗意象及翻译等三方面,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中国古诗意象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4.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西方大量文学理论涌进中国的时候,一个西方的诗歌流派——“意象派”给学术界留下深刻的印象。学者们主要不是对西方“意象派”创作本身感兴趣,而是因为“意象派”诗人声称他们是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正如意象派的代表诗人庞德就指出,读中国诗歌即可明白什么是意象派。他们还翻译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王维等人的诗歌,事实上,英美意象派的诗歌,确是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影响。其实,“意象”本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历史悠久的范畴之一,不但在中国古代的诗文评论和艺术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文学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5.
王泽龙 《人文杂志》2006,7(4):80-85
诗歌意象的都市化特征是中国现代诗歌接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区别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生成与演变特征: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日益都市化、工业化变迁,以及它所带来的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化,是现代意象生成的土壤。20年代较少都市生活的意象诗,体现的是过渡期诗人与传统审美理想不易割舍的心理意绪;30年代意象的都市化蔚成风气,多体现为象征性内涵,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体验;40年代的诗歌以九叶派诗歌为代表,都市意象较彻底地告别了传统诗词的乡土意象与山水意象情结,体现了现代社会复杂的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现代诗歌意象具有了智性深度,表现了现代诗歌意象的现代性深层发展。现代都市意象世界中,恶美的意象形态的突出表现及其审美意义。现代诗歌的都市化意象,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诗歌审美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蜕变。  相似文献   

16.
申富英 《齐鲁学刊》2005,(3):110-112
庞德从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意境的处理上获得了许多灵感,并从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中找到了对意象漩涡理论的最简洁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范例。庞德的许多诗歌作品实际上是在翻译的基础上对某些中国古代诗作的再加工,从中可以看到庞德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多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17.
T·S·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论意象观与中国古诗意象说跨越时空产生惊人的契合,但学界对两者间的内在本质差异缺乏深度挖掘。从诗歌意象语言营造切入,通过对比辨析两者在意象并列、并置、叠加、对比、辐射等五种意象营造方式上的异同,可探究两种意象观在意象选择、象与象间、意与象间的内在本质差异,从语言体系、哲学观等方面可探究造成差异的成因。中西诗学话语在比较中方能瑕瑜互见,相互间的互补对接正是东西方诗学平等对话的契机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刘孝梅 《江淮论坛》2014,(3):161-166
T·S·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论意象观与中国古诗意象说跨越时空产生惊人的契合,但学界对两者间的内在本质差异缺乏深度挖掘。从诗歌意象语言营造切入,通过对比辨析两者在意象并列、并置、叠加、对比、辐射等五种意象营造方式上的异同,可探究两种意象观在意象选择、象与象间、意与象间的内在本质差异,从语言体系、哲学观等方面可探究造成差异的成因。中西诗学话语在比较中方能瑕瑜互见,相互间的互补对接正是东西方诗学平等对话的契机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多用对仗、富于节奏感而且意境优美。在英译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常常导致诗词翻译的“不可译”。本文从中国古诗的意美、形美和音美的可译性限度来探讨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20.
古诗翻译包括源语形式解码、概念意旨整合、译语形式编码三个步骤,本源概念属于概念意旨的范畴.具有普遍象征喻意和本民族特有象征喻意是两种不同的本源概念.基于本源概念,古诗英译意象重构技巧包括意译、直译、换译、改译、加译、不译,其中,语料库实证证明意译是古诗英译意象重构最常用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