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绎生命和死亡的哲理:读史铁生的作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卫湘 《云梦学刊》2000,21(2):66-68,,72,
史铁生的创作,是他个人生活和精神历程的艺术再现,在他的笔下,表现出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体验,贯注着一种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从而以其独有的力量感染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白加良  梁晓红 《理论界》2008,(9):101-102
现代西方哲学的哲学家们对人的意识的研究各有侧重点,从不同的哲学家对意识的探讨来看,始终有那么一种精神贯穿于对人的意识的探讨历史中,这种精神便是人的自觉与他觉的精神。人类的认识从方向的角度来看,无非是自觉与他觉两个角度。本文认为,自觉,即人类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与反思,包括对自己的实践、自己的观念、心理等的认识。他觉即觉他,即对人类自身以外的世界的认识;自觉与他觉发生的前提和能力都来源于需要的实践活动;人的自觉与他觉的能力不断推进,具体表现为人的怀疑批判与建构精神。  相似文献   

3.
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典形式逻辑的创立者,也研究了辩证思维的一些主要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辩证思维思想。他在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时,首次论述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肯定了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并对运动进行了分类,而且他还首次试图把运动与静止结合起来理解;另外他创立了潜能与实现这一对范畴,把运动看成是潜能之实现的过程;在人类思想史上,他还首次论述了“一”与“多”等一系列矛盾概念和思想,为人类辩证思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思维思想是不自觉的,也是不成熟的,还只是处在萌芽和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4.
宽容:庄子的认识论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质的运动性、变化性和在空间上的无穷性决定了认识对象的无限性,个人生活时空的局限性和生活阅历的有限性决定了个体思维的片面性。鉴于这一事实,庄子意识到了个体认识的相对性,因而他鼓吹宽容,主张平等对待不同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反对用单一的标准规范人类的认识系统。庄子的思想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尽管如此,庄子宽容主义的认识论精神是对人类认识活动规律的体认,有利于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故值得今人继承  相似文献   

5.
诺思是美国新经济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自七十年代初以来,他一直寻求用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诺思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于1981年出版的《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这本著作中。在该书中他否定了偶然的生产力变革和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系统地考察了人类自史前经济生活至现代经济增长的漫长历史,提出了他的三位一体的制度变迁理论。诺思认为:技术的革新或改进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持续的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的一系列制度构…  相似文献   

6.
西方当代文学理论通过借用其他学科的隐喻来打破学科疆界,实现学科之间的跨越。例如,人体的自启免疫这一医学和生物学的概念被用来阐释人类社会的社区/共同体。自启免疫原本指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没有外界抗原入侵的情况下,将人体器官识别为“他者”,对其进行攻击,导致疾病甚至死亡。但在文学理论里,“自启免疫共同体”也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使人类社会时刻感知到“他者”的存在,回应“他者”的诉求。在人类抗击病毒和疫情的过程中,如何使人体和社会的免疫系统既能充分应对威胁,又不过分反应而导致自身机体的毁灭,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孔令梅 《江淮论坛》2012,(1):70-73,100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人类与自然相矛盾的问题,他站在“道通为一”的立场,对自然万物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反对人类干预自然、摧残动植物,要人类“循道而趋”,过朴实自然的生活。这一思想在当时虽然有阻碍科学进步的嫌疑,但在科技日益发达、人类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对生态环境过度破坏的今天,其警世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论人类中心主义不可拒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要旨在于澄清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误会,并进而阐明人类中心主义是不可拒斥的。一、区分三种不同涵义的人类中心主义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误会首先表现在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基本概念的混乱认识上,在我看来,人类中心主义有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个层次上的不同涵义。然而不少人却不加区分地混为一谈,使其意义发生错乱。本体论的人类中心主义就是主张人在本体这个层次上存在于宇宙的中心,他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处于一种中心与周边、主宰与被主宰、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之中。这其实只是古人的一种美好信念,现代人已经没有人相…  相似文献   

9.
自柏拉图以降,尤其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人类理性向天赋观念、神权统治公开宣战,在哲学、科学、史学、法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类理性的伸张和胜利,使理性本身在人类生活中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类生活本身的这一理性化趋势本来无可非议,但问题在于这一趋势的背后潜藏着置人类现实生活世界本身于不顾的危险。而这一危险所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已为海德格尔所预言。海德格尔以智者的风范检视了整个西方哲学史,他认为,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一部忘却人之存在而在思辨中追求发现存在之存在的历史。因…  相似文献   

10.
之所以用克罗齐那篇著名的论文来作为这一短文的标题,倒不是因为自己完全同意他的这一新黑格尔主义的命题。只是在我的印象中,作为新黑格尔主义者的克罗齐,他对于“自由”的理解,十分类似于其鼻祖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或人类精神。在我看来,如果说历史不能仅仅视作为人类精神的故事,那么要解读人类过往的精神历程,离开历史则无异于缘木求鱼。人类精神的展开及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革本大者,不外乎文学、艺术和.哲学三途。尽管解读文学著作、艺术作品和哲学命题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历史知识的有无,不能不说是这种解读成…  相似文献   

11.
浅谈尼采的“反道德”贾海涛对于尼采来说,反道德和反基督教实际上是一回事。在他那里,反基督教就意味着反道德,道德是基督教的主要内容,他要反的就是基督教的道德观,而不是仅仅否定上帝的存在。他认为,只有抛弃基督教的道德观,解放人的本能,人类生命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 千百年来,哲学一直坚持不懈地做着一件事情:为人类求知寻找一条普遍适用和总是有效的思维规则或方法。这件事,正如康德曾经指出的那样,是符合人类“纯粹理性”的自然秉赋的,即:人的思维生就了一种要对面临的任何问题都找到一切可能的和最好的答案的倾向。尽管每一位哲学家的先辈们在寻找这种答案时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但这并没有因此而削弱他自己的那种自然倾向;恰恰相反,他认为他正是那个能够一劳永逸地完成那项历史任务的人。于是,每一个哲学家都宣布自己到达了智慧的顶点,却又总是被后来者的“更高的智慧”所取代。哲学的…  相似文献   

13.
异族、“他者”形象:战时中国文学的一种寻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万华 《文史哲》2002,3(3):103-108
二次大战是中华民族仅有的一次直接参与的世界性战争,它使我们民族直接置身于跟整个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境遇。战时中国文学中的异族、“他者”形象,作为中国作家战争中生命体验的一个侧面,表明中国文学有可能更开阔地在人类悲悯和人性拯救的高度上去拓展自身存在的时空。张爱玲、无名氏、夏衍、侣伦等人用自己对异族、“他者”形象的塑造,为中国文学如何从自己民族的传统出发去接纳人类普遍性价值,留下了久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试论符号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论符号的功能涂德钧德国著名文化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代表作《人论》一书中认为,人不是在同单纯的物理世界打交道,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之中,一个自己编织的符号网中。他写道:“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历史的轴心期”这一概念是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按照雅斯贝斯的说法,这个“轴心期”是“在公元前5O0年左右的时期内和公元前80O年至200年的精神过程中”,在此期间,“世界上的所有三个地区(指中国、印度和西方)的人类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人类体验到世界的恐怖和自身的软弱。他探询根本性的问题。面对空无,他力求解放和拯救。通过在意识上认识自己的限度,他为自己树立了最高目标。他在自我的深奥和超然存在的光辉中感受绝对。”“这个时代产…  相似文献   

16.
观察社会进步及其尺度的双重理论视角王锐生,范燕宁一社会进步作为反映人类社会演变过程或走向的历史观念,对社会生活起指导、肯定和激励的作用。人不会始终满足于现存的现实,他要使已经获得的文明朝向一个令他满意的方向发展,这样,他在行动之前就要综合过去的事实以...  相似文献   

17.
纪念恩格斯坚持辩证法银福禄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了。他是世界上最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伟人之一。恩格斯逝世后的一百年,世界历史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在他逝世后的22年,他和马克思的理论在实践中变成了现实,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宣告诞生。从此人类历史开辟了一...  相似文献   

18.
大美 《船山学刊》2001,(2):66-68
孔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教育史上的大家,他的治学思想对于他的思想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一、处理好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辩证关系,以求知的乐趣激活求知的欲望人类本身有一种求知的欲望,这种求知欲望基于生存需要和生存质量的需要。但是,人类面临未知的东西太多,而人的探求未知与奥秘的能力相对来说十分有限。因此,探求未知与奥秘欲望强烈与否,就直接影响到探求效果。如何调动、强化人们的求知欲望,就成了治学的首要问题、基本问题。孔子在他一生的生活实践和治学实践中,对治学的这一首要问题、基本问…  相似文献   

19.
当启蒙思想家们力图把理性当作救世之主时,歌德却致力于在理性之外去寻求人类进展的真理。他从欲望出发.以一种非暴力的态度,让人欲在浮士德身上作无障碍的流动。结果,他从欲望的层阶性中看到其自生秩序的功能,从欲望的制衡原则中找到了美德的潜存在.论证了欲望是一种比道德说教和罚入地狱更有效的规范人类行为的方法,是社会道德生成的一只“看不见的手”。于是,歌德便有了亚当·斯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科学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体科学等几大类,哲学则是它们的概括和总结。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方向蓬勃发展。邓小平热爱科学、尊重科学,重视科学在人类发展和进步中的巨大作用。他认为:“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要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①他知道科研教育难,却知难而上,勇于开拓。从1977年起,他自告奋勇来抓科研和教育工作。他讲过,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