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巴掌,甜枣     
在任何地方做事,我们都会面对下属的错误。我们也因此而不得不做一回黑脸包公,扬起杀威棒。所以,批评的艺术,对于职业管理人来说,是必须要注意的。对人也好,对事也好,每个人都免不了有自己的个人好恶,但这种好恶绝不可以带入工作中。尤其是当你为同样的或类似的事情批评不同下属的时候。应该承认,完全做到公正是不太容易的,除了个人的好恶需要我们用个人的修养和端正职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已经正式实施,但个人破产制度井未写入其中,该文从法律层面分析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缘由和条件,从破产原因、自由财产制度、免责制度、和解制度、管理人制度、人格破产和复权制度、监督制度完成个人破产制度建立的法律构想。另外,还对需要完成的配套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6,(8):16-16
“创业是一个艰苦、积累经验的过程。对初创企业的领导者来说,一方面不能让个人惰感左右企业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要尽快使企业从个人的情感关系管理过渡到制度管理。”——tongigl/深圳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人才选拔和任用工作中,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其中"熟人现象"就是较为突出的不良表现。"熟人现象",不是指对选拔任用对象的充分了解,也不是反对选拔任用组织、群众和自己都信得过的人,而是特指不按党的用人标准、群众公论、政策制度要求,一切从个人私利和个人情感出发,以家庭、血缘等关系为纽带,以家人、族人、宗亲、同僚等为用人首选,按个人好恶画圈子、立山头,  相似文献   

5.
领导善用惩罚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但现代管理中的领导惩罚权注重权力、制度和权变,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潜意识中对规则和权威的抵触。儒家文化倡导的“以礼律己”“教人知耻”“见贤思齐”等观念从道德维度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基于儒家文化视角运用领导惩罚权能够有效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来说,领导运用惩罚权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使员工知错,营造集体主义的制度环境使员工认错,采取奖罚结合的权变手段使员工改错,从根本上化解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单位无论大小,都必然有与其相应的规章制度。只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约束个人欲望的膨胀,实现单位的和谐发展。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理想状态,受制于职位差异、制度素养、单位生态等诸多因素,"制度面前不平等"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人拿"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样的借口为之辩护。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单位制度建设中追  相似文献   

7.
特权是法律、制度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绝不仅仅是财富分配问题,更关系社会的公平正义;绝不仅仅是党风政风问题,更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也强调,"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当前我国的干部队伍存在的腐败与"四风"现象,十八大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来惩治腐败、消解领导特权。有些领导干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凭着个人主观好恶与利益关系"蛮干""乱干",各种"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大大减少。但同时有些干部也出现了缺乏工作激情、不作为的现象,以种种理由推脱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人浮于事、混日子。如何在保证领导干部队伍廉洁  相似文献   

9.
坚持硬性管理与和谐管理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硬性管理,即以制度为主要特征的硬性约束;一种是软性管理,即以“人和”为主要特征的和谐管理,或叫人本管理。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管理活动是辩证统一的矛盾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活动中,有些企业领导重制度轻和谐,重约束轻沟通,重治人轻“安人”,口头上讲重视人本管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是只看重制度管制的约束和控制的作用,看不到“人和”在管理活动中承担的重要角色,不懂得和谐管理能使人与人有效结合,提升“集体生产力”,使人与岗位合理结合,提升“个人生产…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那么,什么是情感呢?情感就是客观事物刺激人的大脑后,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直觉判断所产生的好恶情绪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根据人对事物的判断结果大致可以分为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企业管理中人本精神的传播,一些企业通过实施人本化的管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获得了很好的绩效和品牌价值,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首先要肯定这样的作法。另一方面,这类企业在表面上一团和气和"欣欣向荣"的背后,也有许多难以"与外人道"的尴尬甚至问题。比如,它们往往缺乏刚性和理性的制度体系,即便有制度,执行起来也是要靠关系、靠情感,甚至靠员工的感恩之心,而不是依靠制度本身。又如,往往只看到企业主一个人在忙活,其他人都只是听命于他,工作方面的自主性较  相似文献   

12.
李景贤 《领导文萃》2012,(7):112-115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个社会主义阵营,随后,又出现了苏联东欧"大家庭"(包括蒙古),直至苏联解体。各国共产党领导人见面时,除握手外,大多还喜欢行拥抱贴面礼。西方人戏称此礼为"共产党礼"。这不是一种单纯的礼仪,它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由于党际关系的亲疏和领导人个人的好恶等因素,这种  相似文献   

13.
<正>在今天的职场上,“充电”已被公认为职场人保持竞争力的必备武器之一。时时“充电”,日日进步,才能让自己保持竞争力。一般来说,职场人的“充电”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提高个人效能的,譬如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等,这类培训是长期的、持续的,也是通用的,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这类培训常常是由公司为员工统一安排;另外一种则是专业方面的培训,如学习新的管理方法、技术等,这类培训常常是个人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或业务能力而进行,因而一般也是由个人自己制定方案。前一种培训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而后一类的培训,常常与所从事的行业、职业有更加密切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好方向,就可能陷入误区,反而不利于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在于谋求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体验管理就是把企业从传统的全面控制式的管理转变到以人为本的合理开发和有效情感上来,注重情感运用,维系合理制度,在确保制度严肃性的前提下,用一句知心话、一件真诚事,感动被管理者,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锅炉房是化工企业的心脏,为避免事故,预防为主,我们制定了司炉工“六不准”规则,其中一条是上班不准喝酒,然而制度也有失效的时候。一位老师傅烧炉子的技术精湛,事业心也很强,但脾气很暴,喜欢喝酒,如何指导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方式,提高执行规则的安全意识及安全…  相似文献   

15.
倪政兴 《领导文萃》2011,(22):46-49
西方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六度分隔”,任何两个不相干的人,都可经由六个人连结出某种关系。在这样复杂的世界里,任何人事都是环环相扣的,世界如此之小,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南美洲一只蝴蝶扇扇翅膀也会引起太平洋的海啸。通过裙带关系,一个人拍脑袋,引起全国震动也是合情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领导要确保评价下属不失真、失正、失准,当从影响评价的三个主要维度——道义、情感、绩效出发。领导评价下属容易出现道义维度的"公心还是私心""率下还是驭下""负责还是苛责"问题,情感维度的"欣赏还是厌恶""唯实还是唯心""对人还是对事"问题,绩效维度的"‘苦劳’主导还是‘功劳’主导""‘效率’主导还是‘质量’主导""过程管理主导还是重要事件主导"问题。因此,领导评价下属要坚持道义为先,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不徇私情,以公心、事实为依据;绩效为上,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尺。要通过道义、情感、绩效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形成全方位互补的系统评价,切实体现单位评价的公平原则和领导个人评价的公道导向,充分发挥领导评价的引导、激励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言两语     
《领导广角》2001,(6):1-1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坏人不怕警察,只怕“严打”;既然要“与狼共舞”,你就必须成为“狼”;别称我教授。现在的教授一分钱能买好几个;看问题想事情时首先弄清楚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拿应得的报酬时不要羞羞答答;领导广角干群喜爱;“你是干部,这苦你吃不来”;“如果一个人必须靠名、权、利这三大欲望的实现程度来肯定自己,那他将永无宁日。”;……  相似文献   

18.
新《企业破产法》的管理人制度是破产法中的核心制度,确立了管理人处于破产程序中的中心地位。一、管理人的概念管理人,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破产申请后同时指定的全面接管债务人财产并负责债务人财产管理和其他事务的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由于破产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使得管理人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管理人仅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即在破产清算程序中总管破产清算事务工作,所以通常称为破产管理人。广义的管理人在重整程序中也承担管理  相似文献   

19.
共情共事能力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求得认同、获得尊重、树立权威的需要,是领导干部所在组织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攻坚克难的保证。领导干部共情共事,要以塑造共情共事的个人品质为基础,塑造严于律己和换位思考品质;以恪守共情共事的工作原则为前提,恪守组织至上和求同存异原则;以构建共情共事的组织环境为保证,构建愿景激励和制度约束环境;以发挥共情共事的主观能动性为保障,把共情共事作为一种责任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下,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在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推进市场化进程、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民营企业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多数民营企业存在一些缺陷,使其难以做强做大。民营企业做强做大的“瓶颈”1.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不是靠健全的机制和客观事实来管理人,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事必亲躬,管得宽、抓得细,既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