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柱 《老人世界》2013,(10):15-17
林洙1928年出生于福州。一岁时便开始随着父母迁徙,辗转南京、湘潭、柳州、贵阳等地,最后定居昆明。林洙的童年是“住”在昆明开明书店里:她自幼酷爱文学,读了不少中外名著。林洙回忆说,在上小学时,她就开始读《红楼梦》等中国名著,上了初中之后便开始阅读一些外国名著,在众多西方名著中,《茶花女》《简·爱》《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都是她最喜欢的。  相似文献   

2.
我刚识字便开始翻看曹禺作品(《北京人》里关于棺材的那些台词,使我幼小的心灵感到不安);那时,我不识"禺"字,便称之为"曹偶"。  相似文献   

3.
天问子 《老年人》2008,(8):38-39
《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程颐、程颢)百般褒奖宣扬,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成为《四书》之一。  相似文献   

4.
葛剑雄 《中外书摘》2009,(9):100-100
我自幼喜欢看书,其实包括一切有字的东西,如用作包装的半张“申报纸”(当时家乡人对所有报纸的通称),我也会看好一会。由于家里穷,也没有图书馆可以借书,所以从来没有目的和选择,有什么看什么。但等列上初中时,我已转学卜海,有了学生汪,可以上图书馆看书,学校的罔书馆也有少量书可以卅借,我开始找自己想看的书。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出镜     
田云贵 《当代老年》2011,(2):F0003-F0003
何国斌:手抄名著32部 中建三局二公司86岁的退休职工何国斌,自幼爱好书法。退休后,他手抄《三国演义》、《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32部,  相似文献   

6.
想念冰心     
王蒙 《华夏少年》2007,(11):60-62
与世纪同龄的冰心比我的父母还要年长十来岁,我的父辈已经是她的读者了。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买了一本旧版的“全一册”《冰心全集》,我至今记得我的父母看到这本书时眼睛里放射出来的兴奋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赡养父母,人之天职;孝顺父母,人之常情。《诗经》曰:“父兮生我,母兮掬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哺育我们成长,这种恩情是子女们永远报答不完的。  相似文献   

8.
华裔“虎妈”蔡美儿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美国人说:蔡美儿用她剃刀般锋利的笔,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是她所说的“失败者”?(1月30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9.
刘少峨 《老年人》2006,(5):35-35
《老年人》杂志创刊20年了,遗憾的是我结识它只有5年,尽管时间有点短,但却获益匪浅。打开每期刊物,我爱读《社会纪实》《、人生大观》《、家庭风景》和《休闲广场》等板块的文章。读得多了,便想依样画瓢,有了写作的冲动。2002年,我试着写了一篇稿子寄去,不久竟发表了。自喜之外  相似文献   

10.
《齐人物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的诞生源自现代传媒,具体说,是《书屋》杂志的精心策划。这一点有些类似于人工授精的试管婴儿,其基因的暖昧、肺活量的可疑一望可知。第一次在《书屋》杂志捧读《齐人物论》首篇,我便大吃一惊。让我惊  相似文献   

11.
也许是自穷乡僻壤长大的原因,我天生就匮乏纯文艺气质。所以到今天,《红楼梦》是四大名著里我唯一看不进去的,春树和村上春树在我眼里一样是凡品。最初接触到电视,受影响最大的是港片《霍元甲》。上初中时,不可救药地迷上金庸、古龙。唯一喜欢的正统作家,还是被人视作以笔做投枪的鲁迅。对这种杀伐气的迷恋,终于在《古惑仔》风行大陆时有了一个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2.
我几乎是一直含着泪水读这本《爱的教育》的,作品中的主人公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兄弟姐妹,不由使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3.
我与《老年世界》结识虽一年多,但对这本老年刊物情有独钟,每期必精读细览。在我的带动下,老伴也成为忠实读者,刊物一到便和我争抢着阅读。  相似文献   

14.
我在岗的时候是一个党委宣传部的部长,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和《老年世界》接触,离休后,身上繁忙的工作担子卸下了,觉得一身轻松。旗委老干部局给每位离休干部订了一份《老年世界》和《中国老年报》,《老年世界》便成了我离不开的挚友。  相似文献   

15.
《公关世界》2010,(6):61-61
在《我的初中生活》一书中收录着孟祥宁同学的散文、小说、诗歌、小品,尤以散文和小说见长。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世界》2014,(8):28-28
《老年世界》到手,必先读“刊首寄语”,这是我多年的习惯。说心里话,从中受益颇多。“刊首寄语”文章短小,每篇只说一个道理,言简意赅,打动心灵,百读不厌,如《笑出来,你便自由了》《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放下是福》……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2010,(9):51-51
问:我在城里工作,我的父母住在农村。请问:父母去世后,我可以继承他们的宅基地吗? 答: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都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拥有宅基地。所以,你不能直接继承你父母在农村的宅基地。  相似文献   

18.
朋友常回老家看父母,左手提烤鸭,右手提烧鸡,让人不由地想起那首老歌《回娘家》,看朋友的行头,就差再背一个胖娃娃了。我说:“老买这些东西,你烦不烦啊,就不能换点花样?”  相似文献   

19.
初恋在心     
乌兰 《老年人》2005,(5):28-28
晃悠间,我75岁了。回首往事,总有一个人的影子挥之不去,扎根在我的脑海中,流淌在我记忆的长河里。那是上世纪40年代,为躲避日寇战祸,我随父母来到皖南的一座小山城。参进一所中学读初中,班里有个叫艾逸的女孩与我同桌,她是个爱笑的姑娘,灵秀的脸上总是充满阳光。那个时候,我们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一开始我就格外注意这位同桌,一天不见便仿佛丢了魂似的。可看到了她,心里又如同揣了个小兔子,扑通乱跳,不知要说什么。我和艾逸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常在一起办墙报、搞演出。艾逸十分活跃,人又长得漂亮,追她的男生不下三四个。我则性格内向,不喜…  相似文献   

20.
拜谒武侯祠     
邓克谋 《老年人》2014,(2):50-50
金菊吐艳,丹桂飘香,正是花重锦官城的时节,我随小女一家在成都小住。成都是蜀汉故都,我从小读《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在心中烙下深刻印象,来成都便想去拜谒武侯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