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中,要强化思想教育、心理矫正、公益劳动等,加强其思想转变,真正做到行为矫正。对部分就业困难人员则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其做好职业定位。近年来,江苏省准安市清浦区社区矫正中心探索出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五步法。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服刑人员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对象共有五种类型,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服刑人员。  相似文献   

3.
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矫正教育、监督和帮扶,是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创新。及时纠正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创新工作思路,采取科学举措,能够避免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实现社会长治久安,这是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中,如何对患有疾病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帮教,这是一个新的课题。现实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身患疾病的人从监狱回到社区接受矫正。而如何在不影响社区矫正效果的前提下,开展好对他们的帮教工作,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5.
在社区服刑人员中有不少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时常会影响矫正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如果处理得好,会使他们超越自卑寻求优越,而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并引发自暴自弃行为,甚至有可能再次走向犯罪的深渊。那么,哪些矫正对象比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社工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呢?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其行刑场所为社区。社区矫正过注重社会有利因素的参与.摒弃了长期狱所监禁生活对罪犯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让罪犯在服刑期间不脱离社会.与社会保持密切接触.有利于重构其人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以及公民觉悟.促进其最终有效的回归社会。我国应加快社区矫正程序立法。  相似文献   

7.
初期矫正、一级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由于对社区矫正的情况不熟悉,对社会工作者提供的帮教服务不理解,加上自身的重大挫折,他们大多存在负性的情绪,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到服务对象个人、家庭和社区矫正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郑新 《现代妇女》2014,(8):21-22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的特点在社区矫正中存在特殊性,他们的犯罪行为特点不同于成年犯,因此,对他们实行社区矫正的标准也应该区别于成年犯。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犯在矫正结束后再次犯罪,设计出合理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原则至关重要,它能充分体现和贯彻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从而维护未成年犯在社区矫正中的权益,从而使他们得到有效的矫治,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小张因寻衅滋事进入社区矫正以来,表现—直良好,被所在街道推荐去一家公司当保安,已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一天,小张哭丧着脸找到社工,说工作没了。细问下,才知道老板知道了小张是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就辞退了他。没有工作、断了生活来源的小张情绪激动、表现远不如前。  相似文献   

10.
正社区矫正制度自2003年开始在我国进行逐步试点,到2011年在《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将社区矫正写入我国的刑法典,直至2012年两高两院联合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活动实施中的各项问题,在这十余年的司法实践中,社区矫正制度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对我国司法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加大,但是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却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诸如,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问题、社区矫正文书送达不及时造成脱  相似文献   

11.
司法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出台《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解决好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就学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问题做出整体部署.为更好地了解意见的出台背景和有关内容,记者采访了司法部负责人.  相似文献   

12.
到2011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司法社工就满两周岁了。 从2009年10月寮步镇司法所向正阳社工服务中心购买了首个司法社工岗位后,司法社工在东莞的历史正式开启。目前全市一共有35名司法社工,两年来他们帮助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很多社区服刑人员在司法社工的疏导帮助下,找到了人生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实践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一种人道、有效、经济的罪犯处遇制度.对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制度是现代刑事政策的重要趋势.从刑罚的教育性角度考察,监禁刑与罚金刑难以从根本上改造未成年犯的犯罪思想;从未成年人发展的角度看,在正常人生活的健康环境中进行改造,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增强重新做人的决心.我国应当建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设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组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未成年犯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工作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我国全面试行。鄂托克旗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受到了旗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成员单位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共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初步认可。  相似文献   

15.
周志雄 《现代妇女》2014,(12):I0027-I0027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困扰着各国的立法者和相关研究者。未成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问题。我国人2003年7月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实践社区矫正制度,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方面,制度本身和制度的实践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对未成年犯实现社区矫正的必性及效益价值、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三个部分来阐述自己的一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他以前从来没有给我按摩过,这还是第一次,他还问我舒服伐(注:上海话,意为“舒服吗?”),真是甜进我心里去了,以前在家里他都不跟我们说话的。”青少年矫正对象小凯(化名)的妈妈王阿姨在参加“旭日新航”沟通小组活动分享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王阿姨也曾是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但凡提到孩子,她总是草草带过。直到去做小凯的假释征求意见时,我才知道王阿姨就是小凯的妈妈。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行刑执行模式,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改造,促使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更是符合国际未成年犯行刑制度的必然选择。笔者以安徽省萧县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情况为基点,通过对萧县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情况的调研,归纳总结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数量快速增长,且再犯罪率很高,这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相关情况,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一套涵盖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原则、工作方法、矫正资源、矫正工作人员及青少年社区矫正机构的整合模式,以期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使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地融入到主流社会中.  相似文献   

19.
从事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已经有5个年头,接触和服务的社区服刑人员也有150多名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与他们的第一次会面:他们或低头不语,或手足无措,或斜眼敌视……这些表现的背后到底传达出什么意思?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他们的性格“真相”呢?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理念重大变革体现之一,也是我国刑罚执行工作的新亮点。社工专业人才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行为、心理、思想等方面的矫正,充分彰显了对犯罪人员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文明进步。这种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司法局也在实践和探索专业社工介入社区矫正的模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