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实习社工。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我觉得社工很伟大,做社工应该会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做的一些事情很琐碎,有些事情自己也感觉无能为力。在工作中,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的观察力不够。现在我不断地怀疑:自己到底造不适合做社工呢?匿名读者 答:你提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多年在内地从事社会工作期间曾见到的。我觉得很多充满热忱的年轻社工都会面对这样的挣扎,值得好好谈谈。你说到“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觉得社工很伟大”。社工“伟大”这个印象是怎么来的呢?2008年汶川地震后,志愿者及社工不畏路途险阻,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各尽其力帮助灾区人民。我在广州的同事也马上到了灾区开展评估工作,后来我们机构决定调派3名社工进驻灾区某村开展为期3年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一定是有意义的。进驻灾区的同事亦斗志高昂,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作,毫无怨言。这工作算“伟大”吧?但我当时就要让同事知道,首先要对自己诚实,要承认自己的限制和需要,不要仅仅抱着一种牺牲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工作蒙上太浓的道德色彩,使自己背上沉重的道义包袱。  相似文献   

2.
自从加入社工行业,我在社工前线实务及管理岗位一做就将近5年.就在从事社工职业快5年之际,我做了一个很重要也很艰难的选择:和几个社工朋友一起创办社工人才培育方面的公司. 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不继续做社工而要办公司?我回答:我们并不是不再从事社工工作,而是以另一种形式支持社工行业的发展,也就是以社工的成长为需求,以社工为服务对象,培育社工,服务社工.  相似文献   

3.
聘人与用人     
前不久,我在香港一个会议上碰到从广州来的一位年轻社工朋友小甘,便相约去喝下午茶,叙叙旧.小甘一坐下,还没有点餐,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胡Sir,怎样才能招到合适的同工?聘人难呀!" 原来,我面前的这位年轻人,2008年入职,现在已经在一个有200多人的机构里担任了几年中层管理者."被人管"的经验本已很有限,现在一下子却要管起几十人来,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可以想象他的那种惶惑.更让他烦恼的是,聘的人往往并不理想.我问小甘在聘什么岗位的人,他说是长者中心的一线社工.我又问他心中理想的人选是怎样的,他答:要社工价值观正确、专业知识扎实、工作技巧娴熟、处事成熟、思考全面、有团队精神……他一口气还要继续说下去,我打断了他:其实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聘什么人.  相似文献   

4.
我多领导都会询问我们服务团队的社工平均年龄,亦有领导很直接地评论——我们的社工太年轻!这些领导偶尔无奈地反映我们的社工不够进取,在表达时不够大气,未能够向外好好地反映社工的业绩;亦有一些领导会感叹社工们未结婚,更没有孩子,人生经验不足,所以都不敢让我们的社工做一些太严重的个案,担心社工应付不来,反而令危机恶化。  相似文献   

5.
不觉中,从事社会工作已经两年半了,感慨有余.社工,卑微地做着伟大的事情,努力做到助人自助.我觉得,社工最好的个案是自己,处理好个人情绪、提升专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年轻的社工应在帮助他人时磨炼意志、知人达事,从而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6.
这两年因为职位的变动,我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话.犹记得机构要接第一个社区项目时,在民政局、社区、社工机构三方见面会上,社区的领导提出质疑:“社工是什么?”“社工能做什么?”“把购买经费给社区,我们能做更多的事情!”“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类似的质疑至今仍会偶尔听到,我们要怎么回应呢?我们常会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可是社工在进入社区时,这样文绉绉地同各利益相关方说话,效果一般都很不好,甚至会招人讨厌.原因在于,第一,社会问题有很多,你能解决的有哪些?第二,社会问题有轻重,你能解决到什么程度?第三,你若解决不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我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名流浪人员救助服务临床社工.当别人问起我关于“社工是什么”的时候,我总是说,社工是一项助人的工作.但是,如果有新入职的社工追问“社工究竟怎样助人,尤其是遭遇重重困难时怎样能坚持助人”时,我很难说清楚该运用怎样的社工“技巧”.不过,我一直跟进的一个案例,让我对社工助人的方式和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接到机构绩效考核结果时,最令管理者头痛的问题之一是某社工又未达标,其或许就是“问题”社工.所谓“问题”社工,是指那些达不到组织标准和规范的社工.现代组织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作为助人者的社工机构会遇到吗? 社工秉持优势视角理念,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优势,只是没有被挖掘,社工所要做的即是协助服务对象挖掘及运用其优势.而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很容易发现社工的优势和工作不匹配或达不到工作标准,还是会产生“问题”社工.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工作,社工于是常常被“寄予厚望”。社工也常常会反思自己:我的服务有影响力吗?我的工作有成效吗?然而很多时候,帮助个人、家庭、社群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效果也很难即时呈现。于是有人开始质疑:“那些人就那样,花那么多心思去帮助他们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0.
做社工已一年半之久,早就得知我们有“退修日”的安排,一直很期待。这天,我终于盼来了“退修日”。“退修日”,是让社工暂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与工作岗位,与督导和同工一起进行团契、灵修、娱乐等活动,使社工团队更和谐,增强社工团队能力,促进社工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1.
社工C问:本周我协助了由团委主办、团委社工负责开展的暑期大学生创意集市的活动,得到一些企业商铺的赞助及协办。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投入了很多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按道理应该是一场能够吸引广大市民参与的大学生摆摊蛊会,但结果却不如预期,现场很冷清,让人感觉很失望。反思自己在学校里见过社会工作协会举办的活动也遇到过“冷场”,我觉得应该是活动前期宣传不足的原因。社工开展的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在我国推开后,民政部门便开始推动"社工、义工联动",以期两项服务能相辅相成,都得到理想的发展,却产生了谁带领谁的问题.有社工表示,社工有专业能力,义工项目应由社工带领,但也有义工质疑社工对义工服务不了解,没有能力带领义工服务.这一问题其实源于对义工服务的不同理解,本文尝试找出社工和义工分工合作,进而实现双赢的策略. 为了让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义工的行列,以往的很多义工服务对义工能力的要求都不太高,最重要的是义工能参与.为了让义工达到服务的能力要求,还会提供简单的服务技能培训.而随着我国教育程度的提升,义工的能力也同时增强,很多义工服务都由义工自行组织和开创,不一定要由他人来带领,这就使得社工和义工需要在不同的社会服务中重新定位其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一位同工出席一个检视社会工作发展的研讨会回来,跟我分享会议内容时表现出很委屈的样子,还有点生气地说:会上一些“老师”提出,见到我们的社工只会带游戏,好像说我们的社工就只会陪人玩,未能做到更深层的社工介入,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导刊》2011,(4):50-51
社工A问:如何辨别、求证案主说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答:这位同工提出了一个很典型的问题,这是很多社工学生或者初入行的社工经常会问的问题。每次我问他们自己的想法时,一般的回答是:应该信任案主,而不应该怀疑案主。既然答案这么简单,为什么还要问呢?  相似文献   

15.
在没有接触社工之前,我认为社工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在做人的工作,所以做社工的女孩子应该是“静苦处子,动若脱免”,性格应该是温柔、安静、有耐心、有爱心,喜欢帮助别人,甚至是永远没有脾气的,每天都是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因此,我对有点暴脾气的自己有点担心.去年5月份我来到春暖社工服务中心,成为了木棉湾社区的一名社区社工,开始体验从一名学生往专业社工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社工B问:在我跟进的一个家庭暴力个案中,妻子希望离婚,因为她长期试图挽救这段婚姻都无果,她担心这样下去会被丈夫打死.但是丈夫不愿意离婚,反而希望社工帮他询问妻子过去是否有第三者.专业社会工作要求社工遵循自决原则,但现在夫妻双方有不同的抉择,我个人认为男人打女人是不对的,觉得离婚有利于保护妻子,但我也知道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带入服务.我该如何开展服务呢?  相似文献   

17.
曾有社工在微博中写道:"一名社工可能会扮演或者被扮演的角色有:社工、摄影师、推销员、设计师、心理咨询师、老师……"这条微博在透露出社工工作综合性的同时,也表明了社工角色的灵活性.而在我眼中,社工,是生命的陪伴者.  相似文献   

18.
50G的重量     
我是一名社工,一个参与到临终关怀服务中的社工.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数据有重量吗",当时我很是不屑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但是现在低头看着电脑上显示的文件夹,心里觉得沉甸甸的,历时一年多,累计近百次的大小活动,不知不觉间,项目影像文件夹已经超过50G.看着里面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多的不是悲伤、不是眼泪,是笑容,是满满的快乐. 最早开始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时候,我的心里也非常忐忑,毕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很怀疑自己能不能适应,能不能做好.但是随着项目的推进,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我用手上的相机记录下了很多服务中的点点滴滴.镜头总能忠实、精准地还原一切,无论是临终患者、社工、医务人员还是志愿者,病房里发生的故事通过一张张照片呈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9.
资格≠能力 笔者在广州督导的100多名社工中,很多都报考了今年的全国社工职业水平考试.虽然现在我国还没有规定必须持社工证才可以从事社工行业,但由于持证者可以获得更好的薪酬待遇,因此从业人员大都很重视每年一次的考试机会.而据笔者几年来的观察,只有极少数社工参加考试是为了通过温习来增长社工知识;部分工作年限较长的社工甚至反映,考试的题目和标准答案偏离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得到的经验和智慧.也就是说,有经验和有能力的社工未必能通过考试,而通过考试的又不一定是能力高的社工,由此就出现了社工能力与其考试成绩脱勾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我是香港一名很普通的社工,在大学念完社工系本科后,便顺理成章地从事社工职业,曾经做过的服务包括家庭生活教育、家庭服务中心和学校社工,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一直走在别人曾经走过的路上,后来者也走在我曾经走过的路上,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简简单单地从事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