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政府对公共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政府对公共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政府对公共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的原则和预防、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冲突,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基层公务员直接和广大群众接触,在治理公共冲突中处在第一线,他们治理公共冲突的能力高低将直接决定冲突事件解决的效果。所以,本文认为目前公共冲突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增加了解决难度,其次基层公务员在治理公共冲突中的能力还有很多缺陷,因此,提高基层公务员治理公共冲突的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在社会制度和结构的不断发展变迁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进入11月份以来,中国多个城市发生了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尽管在地方政府的介入下罢运得到了平息,但是,这些群体性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也进一步考验了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新思维,形成制度化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杜芸 《经营管理者》2013,(29):267-26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的集聚膨胀,网络舆情在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有助于政府有效的引导事态发展。本文对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引导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理念偏差、信息公开不健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群众舆情表达机制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提高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对基层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地方稳定与社会和谐。目前基层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存在认知偏差、角色倒置、和处置手段不当的问题,基层政府应及时转变观念并通过及时预警、政策调整、官民沟通、依法行政等手段理性的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近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民主观念的进步,公共管理范式开始由统治向治理进行转变,多元的、参与的和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逐渐备受各国政府推崇。公共治理理论要求抛弃传统公共管理的垄断和强制特征,重视民众与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强调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作用,建立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和平等的合作关系。直面民众的基层领导是党委与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其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与治理效能。通过民众的参与来选举基层领导是提升公共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性步骤。本文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矛盾和敏感问题多发的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尤其是环境冲突类事件层出不穷,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影响社会秩序。本文以地方政府治理领域中一组重要的关系:政府和民众关系作为切入点,探究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应急处置和善后反思。民众利益表达疏导机制的缺乏以及政府管理功能不健全,导致双方未能形成良性运转系统,这是事件酝酿爆发的本质原因。政府处理能力有限、与民众的沟通方式方法失当,使敏感性事件加速升级,因此预防、化解的治理之道在于政府同民众的沟通协作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由利益要求、观念主张相同或相近的群众形成群体,聚众以非法的形式或手段来主张合法权益表达意愿的,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依法妥善处置的事件。目前我国社会中的群体事件的性质是非政治的,大多数是利益诉求型矛盾。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社会结构重组的时期,因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处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体性事件的基层政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积极构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之政府答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敏 《决策》2009,(1):26-27
一个最为突出的变化是,官方对于群体性事件的“脱敏”态度。一些地方不再是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地正视群体性事件,把它们还原为公共话题,允许天下人评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阐述了政府在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角色定位,并分析了地方政府在预防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1.
曹任何  王君 《决策》2009,(4):62-63
说服力是群体性事件能否有效处理、平息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领导者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说服群众的能力,是摆在每一个基层领导者面前的一个突出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是公共危机的类型之一,具有危机属性。危机管理是公共行政中的重要领域,可以将其分为危机前、危机、危机后三个阶段,又可将危机前阶段划分为预防、预警和预控三个次级阶段。从防范群体性事件爆发的角度,仅引入危机前阶段的相关理论来分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充分认知和防范群体性事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风险社会的大环境下,各种矛盾都表现的尤为突出,其中的群体性事件又表现的更加明显,群体性事件在当今风险社会下所造成的损害是难以估量的。文章拟通过对风险社会及群体性事件进行简要阐述,以期对我国解决群体性事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各种不安定因素日益突出。本文从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几起恶性群体性事件入手,客观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并从建立完善三个机制等方面对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治理提出了拙见。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危机的宏观环境下,我国农村已经进入危机频发时期,如何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综合应对能力,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特点,提出通过建立前馈控制体系预防农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时启动危机传播策略去化解农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化危机为转机,树立起政府的威信和声誉。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等问题出现促使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问题。特别是因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旨在从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偏离分析其对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为有效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举措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并且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妥善合理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中,基层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是关键。本文将从管理控制的角度对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危机管控政策是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常见工具和有效手段。通过对危机情境下管控政策实施必然性与公民权利克减正当性之间所引发的公共冲突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共安全需要、责任担当压力、政策执行失衡、公共精神缺失是危机情境下公共冲突产生的主要诱因。据此可探索"地方政府主导—基层协商众治—公民自律"公共冲突三级协同治理路径,形成以地方政府主导为走向引领力、基层协商众治为中介聚合力、公众自律为内生原动力的公共冲突治理体系,希冀三方共同发力,为健全公共冲突治理体系助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作为产城互动的结果,中小微型企业快速发展,市场服务组织逐步培育,非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推动了新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异军突起,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公共治理资源短缺化,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了向公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能很好地得到有效供给,存在社会治理公共资源不能下沉,公共政策落地效果不佳,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城市社区的高效治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推进等重点任务难以深深地植于社区治理工作中,靠行政命令计划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于社区组织中。这些表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需要探索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