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船到码头车到站,退休赋闲享天年.有学有乐有所为,欢度人生第二春.”这是我为陕西省商洛市老年大学艺术团所写的一段歌词,我希望天下老年人都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第二春,更希望自己的人生第二春能与时俱进、富有价值. 我是2007年1月退休的。退休之后我先是参加了市老年合唱团,一早一晚和老哥老姐们唱唱革命歌曲,意在取乐,之后没多久被推选为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每年完成一到两个课题研究报告,初步找到了发挥余热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戴正华 《老年人》2003,(3):23-23
2000年上学期,把初三毕业班送出校门后,我退休了。退休前,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好好休息几天。退休后,自由自在,不用上班了,我却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随意翻开《老年人》杂志,同龄人写的有关退休生活的文章吸引了我。是啊,人生在世,生理上年龄的老化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逆转和阻止,但心理上的年龄可以由每个人自己来把握。退休,决非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也不是人生价值的终结,只要心理上保持年轻,人生旅途完全可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当然,人生步入老年,太累了肯定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3.
杨艾湘 《老年人》2003,(9):20-20
有人认为,退休有如船到码头车到站,万事皆休。而我,却将退休当作人生第二春的开始,当作攀登事业新高峰的起点,由此而扩张了生命活力,获得了新的快乐。我从小喜爱文学艺术,尤其是绘画和书法。过去工作压力太大,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现在终于拥有了充裕的时间,还有了一套宽敞的新居,要搞创作有了基本的条件。于是,我在新居辟出一个书画室,取名“追来阁”,决心追逐未来,向着新的目标奋进。在自由创作的天地里,我像一位登山运动员,在艺术的山峰上艰难跋涉,努力攀登;又似一位辛勤的老农,在自己的土地上春种秋收,不辍耕耘。在学习传统技…  相似文献   

4.
记得刚退休那阵子,我从紧张忙碌的工作岗位退下来来,无事可干,变得心里发慌,很不适应。后来我想,"车到码头船到岸",到龄退休是自然规律,关键是要调整好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也说老来“孝”张理觉现在的老一辈,大多是从苦中过来的,持到生活有所改善,又已"船到码头车到站"。照理说,离退休之后,如若有福也该享一享了。可是,我却发现,有不少老人又在不惜余力为儿孙当马牛。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50%以上的老人在给...  相似文献   

6.
有些老人,一旦退休之后,就感到船到码头车到站无所事事了,觉得时光有多日子难熬,不知做什么事才能打发一天又一天漫长的光阴。最常见的是四位老人一桌打麻将,一百多张“白板、二筒、东风”,让他们摸得如醉如痴、爱不释手、废寝忘食。有些老人嫌“干搓”没味,还来点“带彩”的,几块钱的输赢,“摸”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7.
退休了,似乎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可我觉得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记得一位文学家说过:“美丽的梦想只能归于文化。”我从小就有当作家的美梦,后来却阴差阳错走上了从政之路,虽则梦想成空,但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总还不忘读书和写作。2000年2月,办完退休手续,骤然闲了下来,一种空虚寂寞之感顿时袭上心头。看着许多“老顽童”三五成群地出出进进,悠哉游哉乐趣无穷,心里好生羡慕。那些日子,我想了很多,想先休养一阵把身体调整好,又想寻找合适的题材试试笔,还想走亲访友偿还人情债。就在东想西想的时候,诸多疾病乘虚而入,争相来折…  相似文献   

8.
常常听人说:苗怕秋霜人怕老。每每听到这样的“感慨”我就心生不平:谁说老年生活就没有朝气、活力可言?退休后,我端正心态,通过开发自己的各种兴趣和爱好,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把自己的晚年生活酿得蜜香甘美馥郁!事实证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相似文献   

9.
我们夫妻俩都60多岁了,却不喜欢“老年人”这个词,显得暮气沉沉、日薄西山,即使是夕阳红,也离坟墓不远了.我们喜欢“年轻人”,意味着激情、活力、希望.所以造一个新词描述自己:花甲青年,还起了个共用网名——花甲背包客.我们希望颠覆传统养老模式,退休前两年就开始规划退休后的生活。总的想法是:不在家门口的小公园和医院里度过晚年,遛狗养鸟种花抱孙子的安逸生活,不是我们的期待。我们希望抓住人生的尾巴,活得更精彩。于是,选择了新的人生目标:周游世界。  相似文献   

10.
刘娟 《当代老年》2007,(2):13-13
老伴并不老,今年刚好60岁,自从去年冬天退休回家后,一向温和、绅士的老伴突然变了一个模样,经常在家里发脾气。有时我说他几句,他便好几天不言不语。更气人的是,有时还拒绝吃我做的饭菜,独自下馆子吃饭,并时不时闹个“离家出走”,不声不响便跑到女儿家去住下。一开始,我体谅老伴刚刚退休,不习惯悠闲的老年生活,因而总是尽量让着他。然而半年过去了,老伴仍然沉默少言,心情忧郁,对生活百无聊赖。有好几次我说他生活态度有问题,每次都惹得他许多天不跟我说话。  相似文献   

11.
林自仁 《老年世界》2006,(14):13-13
我退休后的生活,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走走,看看,写写。 早先,我在乡下教书,上下班离不开自行车。退休后,随儿子进城住,开始弃车步行。这不仅为了安全,更重要的是锻炼身体。步行很有意思,自由自在,随随便便,愿意走就走,愿意停就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城市风景,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12.
何杲 《老人天地》2014,(6):46-46
人生最美在金秋。退休15年来,人渐老,可心始终像年轻人一样,读书、看报、写作,生活依然充实饱满,追求新生事物的激情和活力更是不减当年。去年9月,我75岁生日,女儿女婿孝敬我一部高端智能手机,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愉悦,日子过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我从河北省一家军工企业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回到了湖南老家。一段时间后,有单位来聘请我当顾问,也有人邀我下海,但都被我婉言谢绝了。我自认为,人到老年最宝贵的不是金钱,不是物质,而是心灵的安适和精神的寄托。参加工作几十年,成天忙得团团转,疏于照顾家庭,退休后理当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家里来。我决心把家当作一个新的起点,一所新的学校,在充分享受亲情之乐的同时,不断充实自我,营造家庭文化。我拟定了新的生活目标,那就是以家庭文化建设为中心,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学习写作,快快乐乐地度过退休后的每一天。清晨…  相似文献   

14.
《金色年华》2013,(7):19-20
近段时间,人社琊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设想,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与讨论,据说高达70%以上的网民反对。我的看法是,延迟退休不是一个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如此的问题。因为在一个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正在到来的社会,要使多数国民退休以后过上体面的生活——至少生活水平和现往相比不能有所下降,就必须延长养老交费的年限,进而延迟退休年龄。从全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考虑,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外公的形象     
陈虹羽 《老年人》2004,(3):31-31
我有两个奶奶。亲奶奶去世后,爷爷又结了婚,我就有了第二个奶奶。我的亲奶奶,身材矮小,衣着朴素,平平凡凡。如果说,人生最宝贵的不是积蓄了多少金银财宝,而是死后众人的永久怀念,那么,我的奶奶就是这样一个活得有价值的人,她去世好多年了,可我们心里时刻都在想念她。奶奶小的时  相似文献   

16.
侯知星是湖南桂阳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退休教师。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退休后,不在家里享清福,而是扛起锄头下乡,开始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如今,3年过去了,他干得怎么样呢?近日,笔者走进他的“香泉山庄”,听他讲述了艰苦创业的故事———2000年春,我刚满60岁,就从站了30多年的讲台退下来了。离开繁忙的工作,顿觉一身轻松。起初那些日子,我常和老同事、老朋友们一起爬山、聊天,或是下棋什么的,感到很惬意。但这种悠闲的日子过久了,心里很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心想,自己身体尚健,精神也好,应该找点事做。就在这时,从我的家…  相似文献   

17.
未来洗浴     
《上海科学生活》2002,(8):72-73
人们洗浴时关注的焦点不再是保持身体清洁的义务,而是舒适感。更确切的说,倘若过去的浴室只是一个无情感色彩的洗身房的话,那么将来的浴室越来越会变成肌肉放松室。  相似文献   

18.
陈瑾 《当代老年》2013,(10):14-14
“年轻时工作是为了养家养孩子,如今退休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我觉得我更应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冬泳、自行车骑行是我想了一辈子的事,现在不好好实现更待何时呢?”今年60岁的赵阿姨退休前是单位里的劳动模范,退休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支持她的老伴一起把家从外地搬到了北京,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冬泳和骑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有次家庭聚会,多年没见面的一个老朋友看到我后,惊讶地说:“是不是时间会倒流,你怎么越活越年轻了?”我告诉朋友,我的秘诀就是要保持精神乐观和好心态.我平时很少吃药,而是把钱用于改善生活、积极锻炼、出外旅游、唱歌等社会活动上. 我的退休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因为我喜欢写作,现在的杂志社、报社都习惯于使用电子邮件收发稿件,因此,一退休,我就先学习如何使用电脑写稿子。  相似文献   

20.
陈染 《中外书摘》2007,(10):84-84
近几年,我买书越来越少了,即使到了书店,望着那些琳琅满目、铺天盖地、华丽漂亮的书,人却仿佛没什么精神,兴奋不起来。我觉得不是我的好奇心求知欲退化了,而是经过无数次的“打击”不再那么轻易相信了——比如一个非常精彩的书名、非常精致漂亮的装潢、非常值得探究的话题,这样好端端的一本书被买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