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领导干部的利益得失历来是复杂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全面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大背景下,领导干部作为利益的调整者与被调整者,如何对自身利益诉求进行科学统筹,达成与公共利益的平衡,是改革是否公平公正、民众是否满意认同的关键点。一、领导干部利益诉求的主要内涵从本质上来看,利益诉求是指一定的社会集体、组织或个体为获得自身在生存、发展和心理上的满足而对经济、地位和权力的申诉与请求。总体来看,当前领导干部的利益诉求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胡庭恺 《领导科学》2020,(18):18-20
面对突发危机,领导者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知难点是基于阶级立场厘清利益主体与利益关系的内在联系,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进行关系辨证。把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应以主体认定为基础,兼从规范维度、价值维度等方面促使利益主体从排他性向整体性转化,形成具有价值共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处理要保持张力。  相似文献   

3.
"一家两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腐败行为,各部门、各领域的各职级领导干部均有涉及。"一家两制"的实质内核是领导干部双重角色引发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是领导干部追求不正当个人利益的结果。"一家两制"手段和形式多样,比如有失公允的政策偏向、信息扩散的内部偏好、幕后转向台前的面子资本、寄生依附的利益关联等,这些造成了对公共利益的破坏,并威胁着党和国家的形象。为此,需要加强专项治理,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亲属营利法律规范机制,以"一家两制"情况报告解决权力信息不对称,完善领导干部权力行使规避机制,以"一家两制"奖励举报机制治理权力腐败隐性化,防止公权异化,促进良好的政商关系与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4.
国家认定的公共利益就是真正的公共利益?大多数人认定的公共利益就是真正的公共利益?在现今国内有一些热点事件,人们把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相混淆,偷换概念,利用国家权力行使私人利益。笔者对现今热点事件及其背后影射的"公共利益"进行分析,以期界定和识别广泛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正>道德品质作为领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政策制定、制度安排、程序设计、决策取向是否合理,关系决策执行、程序履行、权力运行、用人办事是否公正。同时",官德如风,民德如草,风行则草偃",领导干部的道德状况还有示范效应,对全社会有着强烈的辐射作用,可以引导全社会的道德风尚。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一、道德情境与博弈论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与责任、义务紧密相连。领导干部在使用公共权力时常常会遇到行政责任冲突,诸如法律规定的与上级要求的权力冲突、既是公民的雇员又是公民中一员的角色冲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在面临冲突时,个人会陷入两难的道德情境,如何进行道德选择成为道德行为的开始。博弈论恰是研究理性  相似文献   

6.
赵雪芬 《领导科学》2020,(20):110-112
在国家层面,倡导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满足乡村居民文化需求,但在乡村层面,村民的实际文化需求并不高,其更加重视的是自身经济利益,这就呈现出国家公共利益与村民个人利益之间的悖论。乡村社会也存在利益分歧,表现为精英村民与普通村民的利益博弈,精英村民能够参加乡村治理,普通村民则处于"搭便车"状态,这不利于乡村良性治理。为此,应对村民个人利益进行整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农民文化理念;重视精英村民诉求,充分发挥其治理能力;激发普通村民兴趣,调动其文化参与积极性,将村民利益嵌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存在公民参与渠道不畅通、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政府部门自利性问题等。为了有效规范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公民参与机制,重视公民的利益表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规避政府部门的自利性行为等途径,确保政府制定出的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目标保持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正>领导干部职业操守是实现作为"掌权者"和"普通公民"的领导干部与他人间利益协调的基本准则,也是约束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重要标尺,忽略规制领导干部职业操守容易诱发只手遮天、官官相护、权钱交易等问题。近年来,学界围绕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较少探寻领导干部职业操守的具体规  相似文献   

9.
<正>一、现阶段民众利益诉求的特点及领导干部决策要求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和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民众开始越来越在乎自身的利益诉求,出现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众对利益的渴求日益激烈。在社会消费化、物质化的大背景下,民众的体面生活需要依靠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10.
骆天健 《经营管理者》2011,(7X):276-276
社会公共利益因其概念的不确定性,极易被滥用,成为侵蚀个人利益的借口。经济法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为其存在的基础。经济法对市场干预的依据、保护的内容、救济的对象、协调的界限等都要建立在明确界定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指明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公民作为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主体,理应承担起治理现代化的重任。社会治理与协商民主制度的推进,要求给予公民更多在公共场合进行商议的空间,从而使公民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必须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培育出符合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成熟的公民素质,真正发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效能。在社会治理活动中,从公民与国家、公民与社会及公民与公民的关系层面建构社会治理体系中公民素质的应然状态,有助于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治理事业。通过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组织与公民个人之间的合作,能够促使公民用符合民主法治程序的方式实现个人需求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在善治中形成公共性的累积,在社会和历史中实现公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治理秩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和谐社会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社会治理创新成为一种必然,而机制创新则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点。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应包括四个维度——权利、利益、互动、价值。理由有五点,第一,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必须保证公民权利;第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离不开利益分析法;第三,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第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需要群众价值认同;第五,四个维度辩证统一于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但目前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面临一些矛盾和挑战,如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矛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政府主导与公民参与的矛盾、政府推动与群众认同的矛盾等。对此,必须严守法治底线,从四个维度依法进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即权利的维度:以公民权利为前提,推动社会组织及公民依法参与治理;利益的维度: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引导社会组织及公民进行利益表达和维护;互动的维度:以互动协商为基础,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秩序;价值的维度:以培育法治文化为目标,增强群众对依法治理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法的价值是关于法的目标、理想或主要功能作用的抽象,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实质公平与正义在经济法领域的特殊表现,是经济法基本精神的具体化。而经济法以追求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平衡基础之上的社会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是经济法宗旨、原则赖以存在的前提。追求实质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来,能有效推进广大领导干部科学政绩观的树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地方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展。然而,从我国现行公民参与的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意识、渠道、方式方法、类型、效果的现实来看,与新形势下民主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背景衍生出多元化的个体理性,公共理性和普遍共识的缺乏内生于政府的合法性危机,这造成了社会个体之间仅靠利益维系的脆弱关系。邻避冲突反映了社会个体缺乏运用公共理性参与公共生活的问题,暴露出兼顾个人利益维护和公共利益分享的个体理性算计逻辑,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强烈的溢出损害效应,强化了社会整体性疏离。应针对个体理性的脆弱性做出正面反馈和回应,以公意为基础重塑公共理性,加强公众在公共领域的参与、批判、争辩、讨论,在私利与公利的均衡与共融中探求解决邻避事件更广阔的行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刘哲昕 《决策》2007,(1):54-55
对于一个法治社会而言,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在于解决矛盾、平衡利益,同样地,法律的主要功能也正在于解决矛盾、平衡利益.因此,领导特质与法律特质具备天然的适配性,法律学科从来就是一门领导学科.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政府存在自身利益追求,客观存在着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的混淆,对其中的利益分析及对公共利益内涵的明确极为重要。通过建立保障公共利益实现的民主参与机制等相关制度,才能有效地抑制利益错位,增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有效性,更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合理使用是著作权法的核心制度,是最能反映解决相互交织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原则与方法。然而,合理使用又被称为著作权制度中的“斯芬克斯之谜”,意思是指对利益平衡点的掌握永远让立法者感到棘手。本文就我国合理使用制度对著作权人。传播者、使用者之间利益均衡的破坏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公共利益的实现.本文从公共利益的实现主体和公共利益实现的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了两个认识的误区;从社会利益中的不和谐、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及其政策博弈、政府官僚科层制、政府公共行政权力的扩张、政府的自利特性、对公共利益理解的差异、公共利益实现主体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公共利益实现的障碍;并在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克服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法人制度的两大基石,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通过制止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来保护债权人及社会公共利益,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