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佘湘 《领导科学》2012,(23):4-8
政党软权力是一个政党以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治理水平吸引和说服广大民众的能力,对于政党成长以及政党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政治”的不断扩展与延伸,中国共产党的软权力发展遭遇到巨大的困境,政党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与政党的合法性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削弱.研究表明,政党现代化是政党软权力建构的一种分析视角,它的根本目的、内在取向和核心要义等均有利于巩固和增强政党的软权力,是政党软权力生长与发展的根本途径.实践也表明,政党软权力与政党现代化围绕政治有效性这个中轴原理相互塑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成了一种逻辑上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的深度发展对现代政党治理的转型提出新要求,同时也给政党治理带来了困境,即治理对象的大众化风险导致的理念困境、治理主体的参与风险导致的权利困境和治理结构的转型风险促生的合法性困境。中国的政党治理面临内外部的现代性风险与发展困境,政党软实力的转型十分必要,主要需要解决政党身份与党员代表的约束、政党吸纳与成员发展的管理、治理结构与政党定位的调适这三重发展型问题。针对现代性风险与发展型问题,从结构、资源与技术三方面对政党软实力进行结构优化与资源整合,是政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和体现。中外政党制度存在着诸多的异同,并在政党与政权的关系方面显现出来。科学地比较研究中外政党制度,对于扩大我们的政治视野,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借鉴、参考国外政党制度的成功经验,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将获得有益的启迪和帮助。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与它的政党状况以及党政关系的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治理理念深刻变迁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政党通过理念转型。进而实现以政党现代化为目标的“政党再造”已成为顺应时代变化.维系政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执政党是否有能力处理国家的重大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一个国家能否保持政局稳定,而政党关系在国家政治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重大政治关系的关键环节。一个国家,无论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都有一个面对和处理政党关系的问题。中俄两国的执政党的不同点在与两者处理自己国家内部政党关系的理论指导方向不同,选择的道路也不同,因而所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社会运动的出现与演进,西方在传统主流政党的发展理路上,出现了一些另类或非主流政党。这类政党的不断涌现,从不同的侧面挑战主流政党的政治垄断地位。人们希望通过支持这类新兴的"反体制政党",来表达自己对传统政治和主流政党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元叙述"的不满;希冀借助另类政党,以另类或极端的政治参与方式关注生态政治、伦理政治和族群政治,以追求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实现传统权力的边缘化、多元化、平面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政党形象的转型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空间的发展正演绎着一种新的政治行为与文明路径。网络空间的传媒很可能成为形象政治的最佳传递者和塑造者,人类社会将逐渐步入一个形象主导的时代。在网络空间中,政党的形象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面对危机与挑战,政党要在意识形态、执政理念以及价值诉求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积极开辟多种路径,以提升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所开展的历次政治教育活动形成了有关政治教育本质与功能、政治教育形式与机制和政治教育执行结构的明确认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对党员干部周期性开展政治教育活动,是基于合作型政党制度、使命型政党、超大型政党的考量。中国共产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教育活动,应该注意处理好思想教育和权力制约之间的关系、运动式治理与容纳式治理之间的关系、政治教育与业务推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运用政党生态分析范式,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体制变革形成的“村改居”社区党组织的功能转型问题.研究发现,政党生态环境变迁,对“村改居”社区党建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区组织结构复杂化,对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出了新挑战;社区利益群体多元化,对党组织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提出了新命题;社区群众需求扩大化,对党组织提升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社区基层民主显性化,对党组织引导和推动社区治理提出了新考验.为此,得出了党组织功能转型的路径:领导功能转型——由领导核心转向政治核心与社会核心并举;社会角色转型——由纵向领导到纵向领导与横向服务互动;利益协调转型——由利益表达转变为利益表达与利益整合并重;工作方式转型——由权威和指令的方式向制度治理和民主协商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丁卫华 《领导科学》2013,(26):31-34
政党文化传播是政党文化的内在属性与基本特征。新时期中共政党文化党内传播正面临着党员文化选择性的增强、党内不良亚文化产生的传播阻力、政党文化传播手段的单一、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等新的挑战和考验。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政党文化传播中的核心作用,创新政党文化内容使其符合新时期党员的需要,重视新媒体技术在政党文化传播中的广泛运用,推动政党文化大众化、通俗化等途径,是提升中共政党文化党内现实传播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1.
赵坤  熊辉  李蓉 《经营管理者》2013,(32):304-305
"三型政党"的提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本文从建设政党文化的意义以及构成要素入手,深入分析了政党文化在与政治交融、多元文化、自身建设的内在联系后,详细阐述了政党文化必需的制度、形象和意识要素,最后着重论述了新形势下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红涛 《决策与信息》2010,(12):236-237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做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所胡的政党都为了获取和巩固它的执政地位,不同点在于,取得权力以后的谁服务。不管是西方国家的政党,还是第三界的民主主义政党,有许多做法、特点值得我们关注,也有一些经验才识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和借鉴。本期“特点参考”所选文章谨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大众媒介场域已经逐渐转向媒介化场域,世界政党的治理理念、治理政策与治理行动几乎都与媒介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如何应对媒介化风险越来越被世界各政党所重视,可以说一个"治理媒介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实践"媒介执政",已经成为党政干部的重要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引人注目地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了出来.这对于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苏联兴亡进程中的具体历史事实,总结苏共失败的经验教训和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60年历程,以及党在执政过程中自身的经验教训来看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龙盾 《决策与信息》2011,(2):99-100
十六大的召开,不仅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坚持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也对加强和宫改进党建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将全党学习的理念深化锤炼,做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加强建设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织建设中关键而重要的一环,承担着沟通群众和党的领导的重要职责,也直接面对着当前社会变革中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并通过学习来进一步解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李奕潼 《经营管理者》2013,(19):139-139
<正>苏联作为世界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与苏共的失败一直被社会主义国家所关注,关于苏共的失败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主要从政党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苏共灭亡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一、政党意识形态概念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指一个政党对于政权配置、国家发展、对世界和社会的基本认识等问题所形成的一整套原则方法系统,它是在一  相似文献   

18.
郭易楠 《领导科学》2024,(1):100-104
当前,乡村社会基础结构变迁与乡政村治的科层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悬浮化与边缘化,因此,新时代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基层党组织组织嵌入、制度嵌入和意识形态嵌入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构建基层治理中的政党逻辑。其中,组织嵌入通过组织重构和组织联动,增强治理动力内生;制度嵌入通过正式制度嵌入与非正式制度嵌入相结合,优化治理模式;意识形态嵌入则通过引导意识形态统一和文化认知整合,强化主体认同。这一嵌入过程,贯通了组织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党的执政基础长久稳固、国家政权建设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被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政治界定的转换,既为参政党建设释放了政治空间,也提出了时代要求。在诸多参政党建设任务中,理论建设居于核心地位,最为紧迫。其中,参政党理论建设的政治出发点,是参政党民主共和意识和政党意识的政治自觉和确立;参政党理论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即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仰、信守民主共和政治价值、尊崇宪政准则、巩固政党意识、优化参政理念和树立学习观念;参政党理论建设的目的,是要建设一个以推动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为目标、以民主共和为核心政治价值、以宪政准则为政治行为底线、以特定社会界别群体为基础、以有效参政议政为目的、以不断学习来增强思想更新能力的政党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从不同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来看,各国的政党制度可以分为对称性政党制度和非对称性政党制度两大类。所谓对称性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不同政党力量相当,轮流执政,不同政党的作用和地位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对称性。所谓非对称性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不同政党并非是力量相当,也不是轮流执政,而是各安其位、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同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非对称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