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开启了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大门,年轻的社工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因对专业的承担和救灾的热情,进入灾区提供专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超过1000名社工参与了震后紧急救援、社区重建、个人咨询及家庭后遗症的处理.经过他们5年的不懈努力,人们看到了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积极作用.然而,作为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先锋,这一群体本身却很少受到关注.他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这个群体有哪些特征?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状况,分析他们面对的挑战,并对如何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灾害社会工作者队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来自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和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的五支社会工作服务队即将从鲁甸灾区撤离,但云南社会工作服务队在鲁甸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一一作为云南本地的社工队,他们不但要早来,而且还要坚守。“我们是鲁甸人,能做事情是我的荣幸,责任和义务。”社工李明华这样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3.
9月10日-10月4日,鲁甸地震灾区社工支援团上海社工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第一批队员进驻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以社区为本,积极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10月2日,第二批队员到达灾区,在衔接第一批队员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立足专业,用心开展震后安置点的社区重建社会工作服务。一个半月以来,服务队队员运用专业方法,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灰街子安置点社区和村民的自助及互助能力建设,开展了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不清楚什么是社会工作,就懵懵懂懂填报了——好像冥冥之中与社工结下了不解之缘。四年的大学生涯,我对社会工作从陌生到熟悉,一步一步走上了社工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感觉自己就像在登山,为了到达山顶,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明媚的阳光,领略亮丽的风景,自己在吃力的往上攀登。一路上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合作的团队,大家秉持共同的助人理念,彼此鼓励,相互扶持。  相似文献   

5.
那一夜,海风吹拂着窗棂,海浪拍打着礁岩,我坐在窗前,打开邮箱,来自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一封邮件映入眼帘:“这是在月明星稀的中秋夜,地处鲁甸地震震中的鲁甸县龙头山镇响起了美妙的歌声,孩子和志愿者们灿烂的笑脸诉说着广东社工服务队在鲁甸的工作.”“一声声暖心的祝福萦绕心间,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融入脑海,那是对灾后重建的美好祝福,也是面对灾难坚韧而又阳光的姿态.祝福乡亲们,鲁甸加油!”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27日,由民政部组织的赴四川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队开赴四川。这支专业社工队伍肩负着了解、评估灾民需求,找准社会工作在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切入点,以及为灾民提供专业服务的重任。在6天的时间里,本刊记者跟随社工服务队,先后前往彭州、都江堰等灾区一线,以及成都市救助管理站、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西南财经大学爱心学校等灾民安置点进行调研、评估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北京社工服务队进入灾区服务已经一个半月,他们进驻鲁甸灾区的骡马口板房学校(原为龙泉中学)以来,扎实地开展了相关调查评估工作,并基于此精心设计项目,通过组织丰富的活动和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们走出灾害造成的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8.
有这么一道题目:“如果你遇到困难,你首要的求助对象是谁?”我先后对不同的群体进行过多次调查.得到的答案大体有下面几种:一、有困难找家人;二、有困难找单位;三、有困难找政府;四、有困难找市场;五、有困难找社工.仔细检省五种答案.其中会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心理援助和社会体系重建也随之进入了第二阶段,社会工作迎来了进入灾区的重要时刻。全国各地,多支社会工作服务队先后多次进入灾区,完成他们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时候,我们曾经担心:社工在地震灾区能坚持多久?没有政策、没有资源、没有救灾经验,有的甚至连“身份”都没有,仅凭着专业精神,社工们能在灾区呆下去吗?  相似文献   

11.
8月1日,为进一步加强新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新疆社会管理创新,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近日联合爱德基金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在乌鲁木齐市启动了“新疆社会工作专题研讨班一社会工作服务新疆社会管理创新项目”,项目计划在新疆建立12个民族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站。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12,(13):10-13
5年来,我国社会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持证社会工作者从无到有,民办。机构逐步成长,政策体系渐次完善.社会工作服务在民政、司法、卫生、教育、信访等领域都有了一些实践和探索。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专业社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社工的知晓度,认同度还很低.各级党政领导对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紧迫性认识还很不足。这成为目前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芦山地震后,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组织专家组到地震灾区进行评估调研,我是其中的成员之一.初到芦山县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处奔忙着的志愿者汇成的独特风景.当地民众告诉我,4月20日上午,地震刚发生不久,就有大批志愿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救援部队开展搜救工作,帮助清理安置地区、照顾受灾老人和儿童.一位女大学生说,她从网络上得知地震发生后,在半小时内便打理好随身物品,一路搭车来到这里从事志愿服务,并且已经坚持半个多月.  相似文献   

14.
3年,若是发生在一个常态的社会环境中,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入行的社工来说,或许只会是个人职业生涯中微不足道的一段短暂时日,然而在5·12汶川地震灾区这样一个硬件重建和社会文化都在快速变迁的特殊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从拯救生命,到慰藉心灵,再到重建社会适应,这是国际灾难救助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三大步骤。为发挥上海在内地较早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经验优势,在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倡议和组织下,上海社工赴地震灾区开展专业服务的工作已全面展开,首批专家组已经完成赴灾区的现场需求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6.
5月23日至31日,在爱德基金会的组织下,我们组成了爱德社工志愿服务队,赴四川绵竹地区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前后9天的服务,使我们深深感受到,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在灾后的救助中获得了最真实和有效的体现。下面我从专业角色的角度对我们在灾区的服务进行了记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有资料显示,在1998年9月21日台湾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除了传统上的福利服务提供者的功能外,社会工作更发挥了紧急支持,反映需求及资源融合协调的功能。可以说,“让社工介入灾后重建工作,创新国家救灾体系”已经成为国内和国际业内人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近日,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成绩陆续揭晓,通过者将成为中国内地首批持有上岗证的社工师。这一刻,必将载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史册。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发生距今已经两年有余。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涌现出许多新做法和新现象,这值得政府及社会各界深思。当以研究的视角来探求社会工作对灾害管理的介入时,笔者发现,以社会工作为导向的民间组织开始成为汶川地震重建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11,(3):F0002-F0002
崔乃夫民政部原部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创办者和第一任会长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依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形势.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服务和社区建设体制的构想,指出社会工作为落实社会保障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配套性专业服务,应该作为一种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在他的推动下.民政部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办了我国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班;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1991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并亲任会长,为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