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3‰增长到现在的4‰.据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重度精神病患者约1600万人,许多重度精神病患者都面临着精神残疾和病耻感的双重挑战.记者近日在广州市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广州在册的精神病患者超过了8万人.1998年,为满足广州市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需要,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与香港利民会共同筹划成立了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利康).该中心以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为精神病患者及家属提供以社区为本的服务,弥补了广州市精神病防治与康复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现今在全世界,大约每100人就有1人会患上精神分裂症。前段时间,我在上海市淮海中路街道跟随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做社区内的精神病患者风险评估,统计结果显示,上海各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为14%~16%。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总患病率已达15%左右,估算大约有1600万名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3000万人,全国抑郁症患者约3000万人,各类老年痴呆症患者近600万人。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10月10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贵刊以精神康复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讨论.我作为一名精神康复领域的医务社工,在此也想把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有关病耻感.鉴于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如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退化、接触被动等特点,医务社工自然会非常热情地去"主动帮助",但这有时却会弄巧成拙,加重康复者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里取得了巨大发展,但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及各种矛盾冲突,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多种因素持续存在,精神卫生问题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据估计,我国现有1.73亿人患有可诊断的精神障碍,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专业治疗;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约有1 600万人,其中80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障碍等,患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许多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服务管理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精神障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负担十分严重.同时,地区间精神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防治体系不完善、服务资源短缺且城乡分布不均、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严重偏见和歧视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因此,我国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6.
2009年5月,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母亲在医生的推荐下带着女儿真真(化名)来到我们长沙心翼会所,我接待了她们娘儿俩。年过40的真真看上去只有50岁出头,大大的眼睛虽然明亮,却有些呆滞,低着头不讲一句话。母亲讲述了真真患病的经历:20多年前,真真还在读高中时,成绩一直优异的她在一次考试中失误,自尊心极强的她受到了刺激。当时,真真母亲因公常常出国,真真又住寄宿学校,没有人替她分忧,真真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母亲在讲述这些心酸往事时,时不时用手帕擦着眼角,我能体会到一名母亲的心情。我当时是会所厨房部的职员,真真跟我很投缘,于是她成为我一对一的会员,参加厨房部的工作。2010年5月我调到环保接待部工作,真真也要求过来,我们又一起在环保部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7.
精神康复历来是残联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重在数量众多,难在伴随精神疾病患病率逐日倍增之时,精神康复领域所面对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如,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历史原因影响,中国大陆的精神康复一直依赖医疗手段,而精神疾病医疗机构及相关资源相当奇缺,大部分患者住院时间短,出院后未有足够的专业支持。实则,除药物治疗外,他们更需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职业训练、社会支持等多种方式的配合。  相似文献   

8.
依稀记得2006年刚刚大学入学时,对于即将学习4年的社会工作专业,我充满了困惑。转眼间走过6年,读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我,渐渐明白了社工是谁、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职业康复     
《中国社会导刊》2012,(31):F0002-F0002
10月26日,北京回龙观医院职业康复工厂内,一名精神康复者正在工作。 作为北京市市级层面的精神疾病患者职业康复中心,北京回龙观医院在该中心内设有流动图书馆、小卖部、职业康复工厂、职业康复农疗基地和社区职业康复工疗站5个工作环境。其中,职业康复工厂依托北京市卫生局洗涤中心的环境和技术优势,为患者提供分拣、熨烫、缝补、整理被服的工作;农疗基地为患者提供以种植为主的康复训练项目,从而帮助患者从职业康复项目中受益,使其工作技能和社会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0.
秦女士咨询: 我是去年发现丈夫有外遇的.这期间,我做错了一些事情,给了他许多压力.我知道他不想放弃这个家庭,毕竟我们在一起二十多年了,女儿也21岁了.而且他说,他也做过努力要和那个女人分手,但没有成功,因为她穷追不舍.他们在一起已经有两年多了,她三十多岁,前夫对她不好就离婚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日报》最近报道,广州市天河区作为精神病患者照顾计划的试点,取得了一定成绩,准备于2009年将计划扩展至六个区,内容包括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门诊服务及热线辅导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至2020年,忧郁症将会是导致妇女儿童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其统计,十大疾病原因导致残障,其中四项与精神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刚接触精神康复服务对象时,我对这一群体是完全不了解的。当时存在的心态有两种:一是“无知者无畏”;二是尽快成为“有知者”。我深知,要服务好这群康复者,自身要有充分的专业装备,但本土却没有很多例子或资料可做借鉴。本着“摸石子过河”的心理,我一边学习,一边通过在前线与康复者的实际接触,对他们进行最真实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精神康复者家属也需要关注 目前,广州市的精神康复者以接受社区照顾为主,但照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期的家庭照顾工作往往让照顾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且让他们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照顾者与康复者一样,也是弱势社群。成立已经10年的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利康),就是一家专门为精神康复者的照顾者(家属)提供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4.
精神病是病程较长的疾病,为了精神病人早日康复,正常生活,需要家属的协助。精神病复发是患者家属所担心的问题。许多精神病患者反复发病,多次住院,这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给家庭增加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上的负担。从患者住院和在家的时间来看,住院是暂时的,而在家护理则是长期的,因此,家庭护理便显得很重要。在出院患者中,我们观察到只要家庭护理做得好,疗效巩固的时间就长,复发率就低,那么家属要掌握哪些家庭护理知识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2,(19):10-12
“你重要,因为你是你;你重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必须关心生命的质量,一如我们关心生命的长度……”——于1967年开创了现代临终关怀体系的英国籍医师西西里-桑德斯曾说。尽管现代医学技术日益精进,但癌症发病率依然持续增长,且治愈率极低。许多晚期癌症患者承受着病痛以及面对死亡的恐惧带来的身心煎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其生命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一人罹癌,整个家庭也会面临困境。有这样一种团队,它由医生、护士、社工和义工等跨专业力量组成,他们守护在生命的终点之前,全面照顾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在生理、情绪、社会和灵性层面的需求,切实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让晚期癌症患者有勇气、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它就是宁养服务团队,社工是其中的核心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读书养老,精神生活高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现代生活不可离开的朋友。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买书读书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然而,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却加入读书的行列,成了名副其实的读书人。他们或选择上老年大学,学习专业知识;或自发组织读书会,共同交流提高;有的还参加高考,与年  相似文献   

17.
我是《老年世界》的忠实读者.最近看到《老年世界》又增加了《草原知青》栏目,十分高兴,因为我也是上百万草原知青中的一分子。现在我想把自己在农场、兵团16年的经历和思念之情告诉《老年世界》的读者朋友们,因为当年的兵团战士如今大都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让我们共同在老年世界怀想知青岁月,重温知青精神。  相似文献   

18.
优抚医院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主要为患有精神障碍的复员退伍军人及城乡贫困救助、流浪乞讨“三无”人员)有一定的特殊性,病患多数家中贫困,基本痊愈后患者不愿出院或家属不愿接其出院,出院后家属又以种种理由申请再次住院;流浪乞讨“三无”人员精神障碍患者则由干缺少病史,对临床医生确诊治疗及预后判断上造成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发现,社工介入优抚医院精神疾患临床工作能够解决许多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对临床治疗效果也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0,(34):46-47
精神病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人的情感、意志、行为活动产生异常。提起精神病,很多入并不了解,甚至害怕。精神病患者也终身被笼罩在“病人、残疾人”的阴影里,他们生活在封闭、自卑的世界里,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交朋友,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其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似乎成为需要监管的社会负累。  相似文献   

20.
项目缘起 据统计,湖南省现有精神病患者100多万人,其中,各类重性精神病总发病率为14.76‰.在长沙市区280万人中,精神残疾者有1.56万人,精神康复者有2.86万人,几乎占总人口的10‰.长沙市区有9家精神病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约1300张,每年住院人数约4000人,平均每次住院时间50天左右,每天门诊量约200人次.由于综合防治康复设施缺失,精神病人出院后,回归社区受到社会歧视,完全依靠家属长期照料而得不到来自社会的帮助,病人甚至把家属折磨得失去耐心而放弃,流浪街头、肇事肇祸……精神卫生问题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伴而生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