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九养政策”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10年3月,笔者对原宣武区老年人使用养老(助残)券以及老人对养老(助残)券的评价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人认为养老(助残)券在生活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家政服务、日常生活服务和配送服务尤其受到老年人的欢迎,老年人对服务商的总体评价也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的养老(助残)券制度已经实行9个月了.这项措施自实施以来,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老年人的拥护。但由于是新生事物,养老(助残)券正在遭遇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助残)券,让便民之举更方便、更贴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文贤提出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抓紧研究出台更加细致、全面的政策规范,健全养老(助残)券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九养政策”作为北京市创新养老服务的新举措,自实施以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让高龄老年人最感到“实惠”的养老(助残)券制度,更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就“九养政策”和养老(助残)券的相关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老龄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建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10,(20):41-41
北京市东城区积极落实北京市“九养”政策,将精神关怀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紧紧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的精神服务需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和志愿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日常关怀相结合的原则,实施“1113”精神关怀工程,即搭建1个精神关怀服务平台;引入1批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街道层面建立1个心理健康咨询站;培育由社区心理健康辅导员、社区志愿者、养老(助残)员组成的3支专、群结合的服务队伍,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养老(助残)精神关怀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些城市为给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的服务,开办了集纳it间休息、老年饭桌、家政服务、理发、电器维修等助老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街,有的养老服务街还接受养老服务券结账,受到老年人的欢迎。笔者所在的皖北某市,不久前也开办了_一条养老服务街,但还存在一些让老人们不满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构建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一种共识。北京市也确定了“9064”养老发展模式,即到2020年实现90%的老年人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居家养老综合性较强,涉及诸多领域,因此,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求解老年人居家养老中的各项难题,2010年伊始,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其中每项规定都直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软肋。  相似文献   

7.
《老龄问题研究》2005,(9):33-39
近年来,以“居家养老”为基本模式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创建活动,已经在天津市和平区开始试点推行,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要求,进一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下岗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需求,推动社区建设、老龄工作、社区服务的深化发展,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前进步伐,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导刊》2012,(20):46-46
从即日起,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和南通港闸、开发区符合条件的6000名老年人,将享受政府每月1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券。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享有上门提供家政、心理慰藉等数十种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1,(31):38-38
据《东城报》报道,北京市东城区(含原崇文区)推出养老(助残)餐桌规范化建设8条标准,目前正在试点实施中。东城区民政局在244家养老(助残)餐桌中,选中清水苑社区老年餐桌、壹条龙养老(助残)餐桌等10家社区、单位作为试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10,(14):21-22
3月10日8:00,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做客新浪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特别节目《市民对话一把手》,畅谈养老助残服务、低保补助标准等民生问题。本刊特摘取养老助残餐桌,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讲的老年餐桌部分,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到今年5月1日,北京市养老(助残)餐桌(以下简称”老年餐桌”)将实现覆盖到全市每一个社区,据相关部门预计,这些各种形式的老年餐桌每天能服务5万名居住在北京的老年人。此前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已尝试开设了老年餐桌,但情况并不乐观,有的叫好不叫座,有的则难以为继。首都北京对老年餐桌的大力推广是否能成功呢?  相似文献   

12.
我们拥有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和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实践的双重经验,这将有助于人们探索更加完善、更加富有弹性和活力的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模式。一个顺理成章的思路是,充分发挥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功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社区、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障制度,增加老年人福利和医疗保健设施,保障老年人享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逐步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生活服务、疾病医护、文体活动、老有所为四大服务体系,实现老年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这个思路正在随告中国社会的发展援步实施。这里我们介绍一个…  相似文献   

13.
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因观念更新、子女不在身边、婆媳关系不睦、无儿女、怕拖累子女等原因,这种模式正在被打破。一些老年人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另类养老方式,或进敬老院,或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孤身再成家者则搬进再婚丈夫(妻子)家。各类养老方式确实给不少老年人解决了生活难题,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赡养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导刊》2010,(32):39-40
自2010年起,北京制定实施了《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简称“九养政策”)。作为“九养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倡导并鼓励子女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孝敬老人并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北京市广泛开展了万名“孝星”和千家为老服务先进单位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重,同时家庭规模向小型化演变,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现代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因此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将从家庭转移到养老机构进行养老。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尚不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  相似文献   

16.
马淑 《老人世界》2013,(11):30-30
据报道,从2013年7月起,外埠常住北京的老年人,可享受包括65岁以上部分公园免票、免费乘公交车等9项社会优待,与北京户籍老人同等对待。实行“同城的老年人要同等待遇”的政策,给老年人“异地养老”提供了方便,是件大好事。如今,一方面,由于“人老随子女走”的老年人多起来,另外一方面,有些老年人“旅游养老、候乌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等移动式养老方式”多起来,“异地养老”大军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7.
交通环境的改变,带来突出的社会问题就是——给老年人、残疾人带来不便的同时,交通事故大量增加,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的交通事故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高龄化、高发病率、高风险性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部分老人无人照顾,因此,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势在必行. 我所在的街道共有10个社区,其中一个社区就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400多人,空巢家庭116个,独居老人73人,60岁以上的残疾人95人,养老服务需求非常大。但是,目前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跟不上高龄老人需求的增长,不少有需求的家庭处于既做不到居家养老,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机构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9.
如何帮助残疾人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是残疾人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重点难点内容。本研究以残疾人的“脆弱性”为切入点,借助压力与释放模型,对残疾人在突发事件中的风险问题进行反思;依托“风险管理”的视角,认为残疾人风险管理包括“三项旨要、三种机制、五类措施”;结合“应对力”的概念和培养路径,主张应构建“新型的对话性助残体系”,以提升残疾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力。本研究在总结反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残疾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应积极推进助残工作的重点、策略转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首都养老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志愿者服务将成为北京市养老(助残)身心健康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以志愿者为老服务形式体现的代际互动也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纽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