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开发》已经弹指十年了。 我研究人才学十余年,创立特殊人才学也有十年了。我看《人才开发》杂志,因为我搞人才学。从这一点出发,我说《人才开发》可能带有感情色彩,容易偏好,但同时也正由于这一点,我说《人才开发》可能因了解而言之有据,不易偏颇。 在我所接触的国内近十种人才报刊中,《人才开发》是办得最好的。一是选题的广泛性与深度结合得适  相似文献   

2.
《人才开发》哺育了我,也在一定程度内指导了我所在单位的工作。 我离休已十多年了,由于离开工作岗位加上身体不好不接触社会,不参加会议、听不到上级报告和读不到有关文件,所以思想总是仃滞在离休前的状态,或者说是“僵化”的。但我却能“永葆青春”。分析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与我读了《人才开发》每期的每一篇文章有很大关系。读到《人才开发》,我才知道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边缘又兴起了一门《人才学》。我体会:站在《人才学》的角度看教育改革问题,会更深刻、更心明眼亮和更具有紧迫感。  相似文献   

3.
在工间休息时,拿一本书读读,那简直是一种享受。对我们读者来说,最爱读自己的书──《人才开发》。 每当收发员送来几本《人才开发》,职工们顿时停止闲侃声,争相抢阅,并专心致志看起这本书来。有时,一本《人才开发》不知翻阅了多少次,书上已沾满了油渍,纸张有些发黄了、破旧了,文字也不大清晰了,还被视为“宝贝”。你看了他又看,真是“爱不释手”。 我是《人才开发》的老读者。每一次读这本书都有新感觉,每一次读她都有新收获。近10年来,坚持读书已成为自己的一种爱好,受益不小。尤其是歌颂和赞扬人才方面的篇章,读后使人…  相似文献   

4.
金秋十月,丰收季节,恰逢《人才开发》杂志创刊10周年华诞,作为该刊的一名老读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全国劳动模范徐虎同志说过:“你不奉献,他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他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至理名言真实地体现了徐虎奉献精神的实质,这个精神使徐虎10年如一日,正是“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 从自己的耳闻目睹中,使我联想到《人才开发》杂志这10年来从创业的艰辛逐步走向辉煌的历程,这不  相似文献   

5.
《人才开发》创刊10周年了,很值得纪念。10年,对于人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十年树木”,《人才开发》已从一棵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我衷心祝愿它茁壮成长,更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阴凉和幸福。 人生不能没有老师和朋友,我一生同样有很多老师和朋友。但是,在我众多的老师和朋友中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人才开发》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6.
尚志同志:时值《人才开发》创刊20周年之际,谨以本人名义向你表示祝贺。20年来,《人才开发》在你的精心培育和领导下,带领全社同志,正确宣传新时期的人才开发策略,积极为人才开发服务,为国家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才开发事业做出了贡献。作为杂志的社长,你已年愈高龄,但却能以旺盛的精力把《人才开发》经营  相似文献   

7.
资信     
上海发布 2003年人才开发目录 十类人才非常紧缺 “2003年上海人才资源开发信息发布会”,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上海市2003年度人才开发目录》,世博人才等十类人才榜上有名。会议提出,2003年上海人才总量将力争达到155万人。 根据《目录》,世博人才、信息产业人才、现代制造业人才、金融保险人才、城市发展人才、现代服务和贸易人才、现代农业人才,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投资类人才和职业经理人将是今年该市重点开发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人才瞭望》2004,(4):57-57
人才瞭望编辑:我是一家单位的员工,在单位工作已达十年,合同今年年底到期。续签时,我想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单位说要么续签一个二年期的合同,要么终止劳动关系。我不愿失去这份工作,请问我该怎么办?读者:刘海刘海读者:你与单位劳动合同到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两种选择:一、终止劳动关系;二、续签劳动合同。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2条规定:“劳动法第二十条中的”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是指劳动者与同一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期限不间断达到十年,劳动合同期满双方同意续订…  相似文献   

9.
时节不居,岁月如流。《人才开发》杂志创刊至今已10年了。但我与《人才开发》的联系是较晚的,始于1993年;当年杂志的第6期发了我的以《人才的自用及外护》为题的第一篇文章,就这样,我与《人才开发》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她的积极的作者和忠实的读者。 近来,又翻阅了近几年的《人才开发》,总的感觉是,作为中国人才类的核心期刊,杂志的信息量大,内  相似文献   

10.
出于爱好的缘由,从《人才开发》一创刊我就订阅 至今,弹指间,已10年了。在《人才开发》10周岁之际,除了向她致以最美好的祝福,祝她在下个10年更加光采照人,还想要表露的就是一缕浓浓的感激之情。 我是个人才学爱好者,10多年来一直探索不断。由于对一些人才问题常常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结果就往往不易很快被人们所接受。而每当此刻总是《人才开发》独具慧眼,以她的超前意识,发现了其中闪光的地方,并不吝版面,予以登载,而事实也证明,《人才开发》所推出的文章,绝大多数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人才开发》2007,(7):57-57
《人才开发》——我相见恨晚的至友我从事组织人事工作已十多年了,具体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总想能够找到一些同行请教和探讨。当我看到创刊已经20年的《人才开发》,我就象寻找到了一位相见恨晚的至友,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她的办刊定位和特色,使我从三方面受益:一是专家、学者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前沿探讨,有利于我们基层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二是党政、企业、高校、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人才管理方西的经验和问题探讨,有利于我们具体工作人员拓  相似文献   

12.
工商以“顾客至上”为管理目标;那么,《人才开发》杂志当然就应该把读者作为自己的“上帝”。读者至上,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满足读者之所需、之所求,一切为读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样的杂志自然也就成为与读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刊物了。 《人才开发》杂志的确在全国同类人才期刊中为佼佼者,但,如果深入探索它的读者对象,由于以往它的理论性太“强”,有些文章太“深奥”、太“古板”,所以读者面不宽,复盖面不广。 现在,《人才杂志》正适应着当今时势的需要,它的读者和复盖面应该是十分宽广的。假如贵刊以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人才开发》期刊已创办100期,在此期间,《人才开发》为中国人才学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为人才的应用研究,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此,我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并对为办刊作出贡献的同仁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和深切的谢意!今天,我再次利用《人才开发》这块宝地,就十五年来中国人才学的发展成绩和当前新进展作一概述。 一 1979年,人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在科学园地破土而出后历经15个年头。作为三级学科列入《科学分类与代码》学科代码:630.5520。在此以前,国家教委科技管理中心编的“高等学校科技基金项目成果评审学科目录表”,人才学作为两级学科,列在“社会学和其它新学科”之中,代码280701。 (一)人才学已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理论体系和若干专门研究方法,人才学的框架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构成: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人才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包括成才主体自我开发  相似文献   

14.
我和《人才开发》是有相当深的缘份的。 提起《人才开发》,首先想到的是刘经纬老师,我从内心对刘老师相当敬重。刘老师虽无什么惊人之作,但在提携人才学界后人方面却是肯下功夫的,也是我在全国人才类刊物中这方面感受最深的老编辑。那是90年代初,我刚到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所工作,出于对人才学的酷爱,我想把全国研究人才学的这一帮学界新秀串连起来,组成“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研究专委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在老干部局工作的便利条件,常有机会与老同志们探讨学术理论和社会发展等问题。一次在谈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多么需要人才时,一位老同志向我推荐了上海《人才开发》杂志,他说:“新时期要有所为,不可不读上海《人才开发》”。他并送给我两期《人才开发》,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仅这两期《人才开发》,就使我头脑豁然清新,获益匪浅。两期中的篇篇文章都激起了我思想的波浪。  相似文献   

16.
张立超 《人才瞭望》2014,(12):79-79
“王宏任先生是我敬重的一位作家。认识宏任先生的朋友,看了或许会撇撇嘴角,不以为然。……但是,我要说,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这是因为,盗亦有道,在道的认知上,我们之间,有不小的差异。”(《杂文报》2014年2月21日第4版《我是一个怯懦的作家——序王宏任〈那天那地那人〉》,作者韩石山)其中“盗亦有道”的用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人才开发》经3年筹办,自1985年8月建社,1986年10月创刊,至今已有13年了。我于1988年4月从青海省委组织部《人才天地》杂志社调入《人才开发》至今已经10年半。筹办、创刊的艰难我虽没有经历,但不断听到有关领导的介绍,我深切领会到叶尚志老部长的含辛茹苦、呕心沥血。今天,《人才开发》已从一个幼童成长为一个"英俊少年",个中甘苦自不待言,一切成绩皆应归功于叶老的正确领导,一个革命老干部在各种风浪中能始终把握政治大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才开发》月刊已创办10周年,在这3600多个日日夜夜里,杂志编辑部为人才开发、人才交流、人才培养、人才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各界人士的知心朋友和温暖的“家”。 我是一个军队转业干部,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时,在党和政府鼓励下,走自谋职业的路,为军转工作探索一条新路。在这期间,有幸结识《人才开发》编辑部的同志们,得到了他们的热情鼓励和帮助。军转干部自力更生、白手创业,不仅是一条艰难的路,而且是一条充满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开发》杂志,创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以其专业和前沿的内容引领一时风气,领中国“人才学”之先声,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二十五年来,通过《人才开发》这一平台,为中国的人才开发给力,成为改革开放有力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20.
1984年,小平同志在谈到关于经济改革的决定时说:“《决定》十条中最重要的是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随后,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他又说:“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有发展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