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翻译标准与原则问题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斯珀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通过对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对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知语境"进行分析,探讨翻译标准的原则问题.有关翻译标准与原则之争实质上是从不同角度看待翻译标准与原则问题,是在"认知"与"表达"上的不断争论与妥协.翻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认知程度的不同决定翻译的水准高低,表达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认知的差异.从"认知"角度来说,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存在个体差异,翻译似乎无确定的标准,然而,归根到底,译者在"认知"基础上采用何种"表达方式"不能离开"准确"和"忠实"这个根本."准确"是对译作的效果而言,是相对的,"忠实"是对译志的态度而言,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2.
时尚语不仅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还着力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忠实"、"通顺"以及其他翻译标准都不足以解决时尚语翻译的质量问题,因为时尚语的翻译不仅是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上的转换,而且还涉及两种不同文化信息间的转换,时尚语的翻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从奈达的“对等”理论看译者的追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译者追求的不同能反映出译者的翻译观,会牵涉到译文的标准,当然会产生不同的译文.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等"理论,依靠读者反应确定译文的优劣,但不是追求与原语完全一致.其他中外翻译家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许多翻译实例都可以体现追求与原语"完全一致"的译文的弊病.译者应该追求"最贴切的最自然的对等表达",译文应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不应该是贴近或照搬原语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有目的、有意图的人类行为。译者的目的不同,采用的翻译标准必然不同。本文以目的论为基础,主要分析了看似互不相容的严复"雅"的标准与鲁迅"宁信而不顺"的标准所承载的目的性,从而说明,由于译者翻译目的的多元性,翻译标准也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5.
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合格"取代了"对等"的翻译标准.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和霍克斯、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虽然翻译活动的策动者不相同,但由于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最终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取得了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
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涉外导游词的翻译颇为特殊,学者少有探讨.它涉及特殊的文本类型、翻译标准、翻译目的及针对性较强的翻译原则和策略等诸多问题.此类导游词文本是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祈使文本的结合体,其翻译特点(或难点)是服务对象明确、文化对应词较少和古诗词较多.由于导游翻译重视"现场效果",故其标准更应重"达",以符合导游语言的职业特点;涉外导游词翻译的有效策略是使用不同文化概念词,采用铺垫法、补充法或展示法等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的翻译标准"忠实"到今天翻译理论家们提出的"伦理",伴随着当代翻译理论全面深入的发展,翻译标准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但伦理是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发展出来的,各国伦理自然会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而且各国译者长期受本国伦理思想的熏陶,必然会持有不同的伦理观,同一源文本可以产生不同的译本.因此在翻译中有必要建立普世伦理,在各国之间达成一种基本伦理共识,从而避免译者意识形态的偏见,真正达到文化的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8.
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尤其是有关"雅"的标准,一百年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研究了各种对严复"雅"字翻译标准的评论,结合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言(象)意论、"美善统一论"观点,认为严复求雅的翻译旨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使然,但作为翻译标准,"尔雅"的内涵应该重新界定为对原文风格的忠实.  相似文献   

9.
从读者因素看翻译标准之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标准不仅是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依据,而且是评价翻译质量好坏的原则。以往的翻译标准几乎都是针对语际转换质量而言的,很少有翻译理论家把译文读者纳入到翻译标准的选择中来。不同的读者对译文的接受能力不同,根据读者而确定具体的翻译标准,并选择适宜的翻译方式,才能达成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本质是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许多有影响的翻译标准和定义已经明确揭示出:"忠实"、"对等"是翻译活动,特别是以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基本特征的科技翻译的本质标准.分析林业文献翻译的现状:新词翻译望文生义、老词新意的翻译落后于时代、专业术语类别混淆不清及遗漏和拼写错误等现象极为严重,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中国林业文献翻译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图发掘"语用翻译学"的起源,对这一概念做出初步的解释与探析,总结研究现状,论证语用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的必要性以及"语用翻译学"的建构,以期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语用理论的作用,从而对"语用翻译学"的建构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同”,而是“存异”。因此,翻译应尽量反映语言之间的差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之前,多数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对等”。解构主义翻译观消解了传统译论中译作--原作二元对立关系,冲击了传统翻译观中“忠实”原则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新定义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对原文与译文关系的处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公司名称英译中的相对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102个公司英译名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邱懋如教授提出的"零翻译"和刘明东教授提出的绝对翻译和相对零翻译的概念,分析如何处理公司名称英译实践中出现的文化空缺.同时确定在公司名称英译中存在大量的相对零翻译,并探讨了三种具体实现相对零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苏、俄等值翻译思想的介绍,分析并总结了等值翻译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相对的程度在不同语体中完全不同.苏、俄翻译理论家非常重视对语体的研究,并将文章分为口语、报刊政论、文学、公文事务、科技等五种语体.在介绍并阐述这五种语体特点的基础上,论证了不同语体中等值翻译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2):58-62, 67
2012年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的英译本发挥了重大作用。莫言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色彩”能否被接受和欣赏是衡量翻译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基础,探讨译者葛浩文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一方面,译者努力传达异质文化的“他者性”,使读者领略到“异国情调”;另一方面,为保证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做了适当取舍,较好地保证了译文的“流畅透明”。然而,在文化背景解释不充分的情况下,译者为追求译文的“流畅透明”而对个别富有“异国情调”的词汇进行了删减、更改,这导致原著中的“反讽”艺术效果消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告的文体风格和其特殊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传统翻译标准"忠实""对等"显然不能适应商业广告翻译手法的灵活性,无法解释广告翻译中必要的调整、删减或改写等现象。"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商业广告中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果说目的论对各类文体翻译的普遍适合性还有待探讨的话,那么对于交际目的明确的商业广告的翻译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比较"和"对比"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语言学术语,然而在英汉译学著述和翻译教学的科目设置中混淆通用."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中的"比较"与"对比",形式与内涵完全相同,性质和目的也没有区别."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课程设置受到专家的质疑,与其名目不无关系,故建议以"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之名目统一术语,确立名称.  相似文献   

18.
论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矛盾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异化与归化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争取异化;在难以异化的情况下,则应进行必要的归化.针对翻译中异化与归化方法的选择,要求在接近作者和接近读者之间找到一个"融汇点":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改变原作的"风味",特别不会导致"文化错位".翻译的适度原则,即在"纯语言层面"上要归化,在"文化层面"上则力求最大限度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刘仲德教授提出的“信、达、切”的翻译标准,讨论了其对科技论文摘要翻译的适用性,指出了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存在的“失信”、“欠达”和“不切”等现象,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