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以下简称“卜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的一种,书前附有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岳庆平、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荣芳、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家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辛德勇研究员的鉴定意见。岳庆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1998,(1)
李德征教授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李德征教授,山东章丘人。1938年生,195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61年师从陈旭麓、夏东元、钱实甫先生,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在山东历史研究所,1972年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曾任系主任,获得过“山东大学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3.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市苦竹塘一户较富裕的农民之家。中学时代吴晗就曾靠节约下的零花钱买书读完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表现出对历史学的情有独钟。1930年夏,在上海的中国公学大学部求学的吴晗完成了学年论文《西汉的经济状况》,颇受好评。稍后,担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的著名学者胡适辞职到北平后,吴晗亦随之离开上海来到北平。在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吴晗撰写出《胡应麟年谱》,这一考证成果有力地支持了胡适的观点,也奠定了吴晗的明史基础。1931年,吴晗先后报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最后以文史、英文各100分,数学0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4年5月吴晗发起组织“史学研究会”,在史学界逐渐崭露头角。毕业后,吴晗留清华任教,胡适先生“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小说些废话,多读些好书”的教导,对其一生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应熙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本刊记者郭秀文1997年12月24日,由广东省历史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历史系协办的“金应熙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山大学永芳堂举行。来自广东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金先生的弟子、家属等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5.
历史系七月二日下午举行了“关于中国奴隶社会問題”的科学討論会。这次会議除历史系师生外,还有中文系、哲学系、吉林师大历史系的教师参加。 会议首先由金景芳教授对他的报告稿作了簡要說明。接着一些同志本着“百家爭鳴”的精神,发表了自己的意見。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论坛》2011,(2):2-F0002
李剑呜,1960年出生,湖南常德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4年在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湖南益阳师范专科学校、湘潭大学和南开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  相似文献   

7.
<正> 孟祥才教授,山东临沂市人,1940年生。196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年考取中国思想史大师侯外庐先生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76年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秘书长、秦汉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农民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历史系教授。孟先生亲炙于侯外庐大师数载,“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发表论文50多篇,1980年出版的《梁启超传》,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研究梁启超的论著,深得学界推崇。1990年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重印该书,  相似文献   

8.
柯伟林教授不仅是一位中国研究专家,也是一位非常投入的本科教师,更是一位出色的学术组织者和管理者,发起和主持了哈佛大学的中国基金会。他在哈佛大学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研讨会。哈佛大学东亚历史系李海鸿女士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采访了柯伟林教授。  相似文献   

9.
王晓毅教授,1954年生于济南,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2年起,师从王仲荦、丁冠之教授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1986年王仲革教授逝世后,转人杨向奎、田昌五教授门下继续学业,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山东大学历史系(现历史文化学院前身)任教,1991年任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联合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1996年评聘为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教授潜心研究魏晋思想史,尤其对魏晋玄学,用力甚多,并形成了以社会心态为中介,将历史与…  相似文献   

10.
蒋廷黻(1895~1965),湖南邵阳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南 开大学历史系奠基人,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 究的拓荒者”。 1912年,蒋廷黻赴美留学。1919年夏,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 史,1923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后任 历史系主任并兼文科主任,开设“西史大纲”、“欧洲近代史”、“法兰西革命 史”等课程,并最早开展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1929年,任清华大学历史系 主任。1935年,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1936-1938年,任驻苏联大 …  相似文献   

11.
我校华侨研究所名誉所长、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杰勤先生,因患心肌梗塞,不幸于1990年5月9日逝世,享年77岁。朱杰勤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以后一直在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国立东方语言专科学校教授,南洋研究所研究员兼史地研究室主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亚洲史教研室主任,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  相似文献   

12.
忆陈寅恪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忆陈寅恪师郑欣陈寅恪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大师,我这个学识浅簿、年龄相差40多岁的后生晚辈怎能是大师的弟子?但这是真的.1952-1956年,我有幸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读书。其时,陈大师是中山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单凭这一点,我就应该称陈寅恪为“吾师”或“本师”的...  相似文献   

13.
吕伟俊教授与中国现代史研究吕伟俊教授,1941年生,山东成武县人。1965年由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系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史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吕伟俊教授学识渊博,...  相似文献   

14.
刘迎胜,籍贯河南获嘉县,1947小2月12日生于山东,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向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中。“文化外命”时期高考小小。自学。1979-[9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字B儒林教授攻读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元史。论文题目;“元朝与家合台汗国的关系”。I981年毕业留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1982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年考取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研究生,继续在韩儒林教授指导下研究蒙古史与西北民族史。韩儒林教授去世后,于1984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师从翁独健教授,专业为中国民族史,…  相似文献   

15.
李扬眉 《东岳论丛》2001,22(4):91-94
对传统伦理范畴的重新诠释 ,构成吴晗一生思想和学术建树的重要内容。著名的“道德三论”固然是吴晗对儒家道德资源的开掘 ,而他笔下的海瑞等众多“清官” ,也是作为传统道德的载体和人格化身而出现的。吴晗对“清官”的褒扬 ,是对传统道德间接而有力的肯定。在海瑞等“清官”身上 ,还凝聚着吴晗自己的人格理想。作为一个深深认同于历史传统的学者 ,吴晗不同意早年鲁迅的一个著名判断 :一部历史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联系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时的重新发表 ,可以看出 ,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期 ,中国社会包括中国共产党 ,出现了一种向儒教伦理大踏步靠拢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李伯约 《学术界》2006,(5):292-294
《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性”》〔1〕一书的作者张春树先生是当今著名的海外汉学家,早年求学于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随后负笈海外,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其间并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暨系主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特聘名誉教授。骆雪伦(Shelley Hsueh-lun Chang)教授是张先生的夫人和学术同道,他们共同完成了许多重要的著作。中国传统学术贵通,不仅是古今贯通,而且也是文史贯通。所谓跨越…  相似文献   

17.
西北大学历史系教职员最近时期的大字报內容已轉入規划及如何培养自己成为又紅又專的知識分子方面。冉昭德老师提出了六条“比理論学习”的条件,向青年教师展开竞賽。他已出了一百多張大字报。郭繩武同志在三月十日又写出了四十張大字报,概括了历史系的主要問題,并对系上老师出的大字报提出了自已的看法,最后还提出了三条具体保証。在十二日的大字报中,他写道:“厚今薄古,溫故知新,兴无灭資,边干边学,应为历史系規劃的总方針。”“溫故为了知新,好古則成盲目,‘古而可好’,何必为今之人歟?”周禎祥,彭树智的大字报中,則提出了三年規划綱要,响应郭繩武同志的規划,向冉先生应战,同青  相似文献   

18.
从“一纲四日”、“九条”方针政策到“八点”看法和主张的历史发展杨树标(杭大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杭大历史系主任、教授)一、从“一纲四目”,到“九条”方针政策,到“八点”看法和主张,是一贯的思想与做法。1960年后,毛泽东多次在内部指示,周恩来亲自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9.
耿铁华教授,1947年5月生,吉林省扶余县人。1975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81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先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1978—1982年间,先后师从著名先秦史、秦汉史、考古学专家徐喜辰、万九河、陈连庆、张忠培先生学习先秦秦汉历史、先秦两汉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具有深厚的文献学、古文字学和考古学功底。耿铁华教授曾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集安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现任通化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高句丽研究院院长,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朝鲜史学会理事,吉林省历史学会  相似文献   

20.
<正> 郑佩欣教授,生于1933年,河南温县人。1956年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来山东大学历史系任教,跟随著名历史学家王仲荦先生学治魏晋南北朝史。历任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现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史哲》编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