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路宪民 《兰州学刊》2014,(4):190-192
全球化通过对世界的全方位联结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及其价值,它使民族文化的功能超越传统局限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全部的社会生活——从经济活动到生活实践都呈现文化化的趋势,各民族文化都面临着以文化自觉为核心的全球整合,与之相应,民族文化结构也越来越呈现多重文化时空层叠整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当我将鲁迅和魏晋文人放在同一座标进行比较时,我的审美兴奋不仅源于他们都处于中国历史上思想极为解放的两个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源于他们在传统文化的判断上所出现的二律背反现象.由于这种二律背反现象是在时间跨度极为久远的两代人思想中发生,同时又由于二者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知识精英,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现象看成是历史的某种共同性.这样,我们这个论题显示的功能层次便是多方面的,即: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悖论是怎样发生的?又发生在哪些方面?鲁迅是否认识到魏晋文人对传统文化的这种悖论?如果认  相似文献   

3.
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理论界》2010,(10):162-164
全球化进程使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打造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国的战略任务。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把它作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在面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造成的社会价值多元状况下,价值多元存在着无可回避的四个悖论,导致了整个社会价值体系陷入一种混乱、冲突与失衡的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价值整合功能,可以通过四条途径实现对多元价值的有效整合,从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价值尺度。文化悖论是与文化价值论相对立的范畴,是文化世界价值、功能上的自我相关的矛盾和不合理及其运动变化法则在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建构起来的悖谬。文化悖论一开始就与文化价值相伴,它们是一对孪生子。文化悖论现象不胜枚举,TNT用于杀人,极权政治对于集体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公平竞争,历史前进过程中人的异化,都从不同角度表明了文化悖论的存在和根深蒂固。文化悖论并不是一个自然现象,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给它一个根本上的最后的彻底的结束呢?这一直是无数圣哲先贤为之奋斗的目标。先秦哲学…  相似文献   

5.
王晓平 《学术月刊》2023,(10):146-156
现代以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互为他者与镜像的关系呈现出跨文化交流的异质性,尤其在对西方文学作品解读中,国内学界常存在将自身的价值观念投射、附会于异文化的文本的现象,由此得出带有自我主观性意见的论断。对经典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解读即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个案。这一作品常被国内学者认为是对“美国梦”的反思,对其虚幻性与欺骗性加以揭示;而国外学者则聚焦于作者对小说中呈现的当时社会道德沦落与“美国梦”无法实现的不满。而以历史化的原则深入解读小说情节和叙事策略,我们可发现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浮世绘的叙述,借“美国梦”在特定时期无法完满实现的现实,再次确证其价值;这是因为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自我意识的展现,是对所谓“现代性观念”的自我确认。由于阐释者和创作者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迥异的价值观认同,国内外学界对于同一文本叙事产生了微妙、但具决定性意味的认知差异。跨文化文本阐释中的这种误区启示我们在解读不同文明文化的社会和时空语境中的文本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文化调适”,从而在“文明互鉴”的视野下坚持阐释的历史化原则。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艺术符号的奇妙组合,既是佛道两种宗教精神矛盾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探索自我解脱与超越之路的文化智慧与悖论的哲理映像。本文以一僧一道具体指点红尘迷津为起点,追本溯源,逐层揭开了一僧一道所蕴含的多重原型与象征意义,使读者在获取文化智慧之启示的同时,进一步走向对文化悖论的思索,并由此而领会一僧一道艺术符号的形而上意味  相似文献   

7.
现代新儒学:历史的困惑与现实的悖论时粤闲暇时曾与友人神侃,戏言曰:汉以后之儒学,“阉学”也。举座瞠目。其实对中国自汉以后的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无法否认,儒学实为正统“官学”,从社会功能讲,它是社会整合的文化表征,伦理范式;从政治功能看,它是工具性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运用价值杠杆研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不同文化现象的独特性是文化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落后的、劣势的不同文化存在都具有价值,文化价值选择以此为标准正视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文化价值整合强调社会进步需要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需要不同发展程度文化的补充;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促进各文化间的“和合”,推动社会进步,对社会主体在社会发展遇到曲折时把握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是充满悖论背反、多重变化的时代。面对现代性后果带来的种种矛盾危机,必然产生了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回应方式和理论话语。在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事实和价值、合理性范式和价值理想辩证统一中寻求视界融合,从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的十大悖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网络文化有两方面的含义 :网络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的网络形态。网络文化存在着技术与人文、一元与多元、开放与封闭、自由与规范、民主与集中、虚拟与实在、理性与价值、神性与物性、传统与创新、个人与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张力 ,构成了一系列本质性的悖论和困境。要解决这些悖论和困境 ,需要采取经济、技术、社会、法律、伦理、文化等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代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种种建筑文化的变异现象以及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等现象,需要追问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在这个时代整合建筑文化,让中国建筑更以人为本,更能体现地域文化?如何将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融入每一幢建筑中?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个性化的城市需要独特的建筑文化,这就要求通过建筑艺术来表现人们的文化水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和对建筑审美的追求,以充分体现以人、环境和地域文化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体系是由多种文化构成。文化在历时性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旧文化、新文化、外来文化在同一地域中的不同时间内会形成多重文化的层叠和整合。沁河中游的传统堡寨村落文化谱系中,农耕文化是基础,在"耕读传家"思想基础上,沁河中游地区形成了多个望姓大族,取得了辉煌的科举成就,形成了庞大的官宦家族,也使得该地区的村落在面对外部军事威胁时,能够修建完善的防御设施以自保,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堡寨村落文化。隆庆议和与开中制后,明清山西商人取得了巨大的工商业成绩,传统工商业文化也融入村落文化中。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沁河中游形成了农耕文化、家族文化、科举与官宦文化、传统工商业文化、建筑与防御文化多位一体且互相融合的村落文化,其文化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展示了区域多重文化的时空层叠和整合状态,体现了该地区传统堡寨村落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西方政府权能理论中的几个悖论费维照赵勇在当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尽管反对的呼声一再高涨,政府的权力与能力还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迅速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对这一现象的考查,除了追寻其外在的诱因之外,还需从其政府权能的理...  相似文献   

14.
简论个体道德的行为模式唐凯麟,龙兴海(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价值准则)体系,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一种价值规定,是人们的“行为之道”和“行为之方”。因此,一种道德伦理文化,就是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普遍通行的,...  相似文献   

15.
岳谦厚  田明 《天府新论》2009,(1):134-137
近代邮政在中国建立及其发展是以一种悖论形式完成的,邮政网络的拓展使社会交往变得更丰富更频繁,进而深刻改变着私人领域的交往方式,而公共领域亦借此得以张扬.但正如硬币之两面,在完成交往形式转化之时,社会书信等载体的交往又不得不赖于第三者即邮政系统,而国家对之控制力的日益强化则又使个体私密发生随时随地被暴露之可能.这种多重的邮政悖论折射出国家与社会或国家与个体间的繁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非遗保护中的悖论和解决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三种悖论现象.第一种悖论现象,非遗保护工作的处境是悖论的.一方面要保护文化遗产,使其获得生命的延续,另一方面受保护文化遗产因为外界的强力介入而损伤了其原生性;第二种悖论现象,保护中主要关注的是对遗产的"稳态",而忽视了文化遗产的"变异性",因此导致文化空间保护中,原生性的强力维持不是在提升保护对象的质量而是因为保护而使对象本身陷入了困顿;第三种悖论现象,保护工作中存在大量的短视行为和绩效思想,让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短期中完成,对非遗产业开发和商品营销的不当加入,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边缘化、濒危化,甚至丧失了其固有的文化品质和本真性价值,致使保护成为破坏.而解决这些困惑,需要从德国、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成功经验中学习,民俗学主义应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消费及消费品均是表达意义的符号体系和象征体系,因此消费社会学将消费看作是一种文化。消费文化的出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从社会变迁的多重视角进行历史省察。工业革命的到来,福特主义以及后福特主义的出现,不断为消费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鲍德里亚、伊舍伍德、萨赫利斯、道格拉斯、布尔迪厄等学者也用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着人们对于消费文化的认知。而消费文化自身的范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符号价值走向了物的社会意义。西方消费文化理论,对于中国消费社会的建构有着诸多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中国带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变时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目的也在急剧地发生变化。对于同一件事,同一行为,同一道德现象,往往会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对于当今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分歧和对立,仔细分析,则清楚地看出,不同的伦理价值取向,往往是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同时,伦理价值取向的分歧,还会造成人际关系中某种深层次的不和谐,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的道德混乱和道德滑坡,甚至直接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李丹 《理论界》2019,(12):36-40,47
福特主义是早期资本主义典型的生产模式,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和出场语境,因而也是解读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一把钥匙。随着晚期资本主义经历了由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的结构性转型,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适用范围及当代价值也需要重新加以审视,既要认识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所具有的穿越时空的理论价值,也要对其限于特定时空下所作出的结论作具体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实践与价值具有一体两面三结合的关系。“一体”是指过程的复合体;“两面”是指实践与价值处于同一过程的内外相关、互为推动的两个方面;其中,实践是价值的内在根据,价值是实践功能的外在表现;“三结合”是指实践目的性表现了人的需要与物的效用的结合点,揭示了价值生风的内在机制。实践的能动性,表现了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结合点,揭示了价值的本质特征。实践的社会性,表现了哲学价值范畴与经济学价值范畴的结合点,揭示了价值系统的结构层次性。一、实践目的与价值生成的机制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