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言语行为意义观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理论研究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课题。在所创立的众多意义理论中 ,言语行为意义观颇具特色 ,被认为是一种集大成的意义理论。它将言语行为规定为意义的基本单位 ,强调意义作为意向性的一种派生形式 ,产生于内在心灵意向与外在言语行为规则的统一 ;从而将言语行为及其构成规则、言语交际者的意向同表达式的意义以及说话者的意义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多维度、全方位的意义观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的言语行为理论在其社会批判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社会秩序得以可能的基础是交往行为,而交往行为得以可能的基础是言语行为,因此,以言语行为为中介的交往行为是社会秩序得以可能的基础。为构建完善的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他的言语行为三重功能模式论。这个理论受到多方批判,其中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梅芙.库克教授的批判最具有代表性。哈贝马斯将言语行为区分为以成功为取向的策略行为和以达成理解为取向的交往行为,这对交往行为理论和社会的合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先验语用学的区分是难以为继的。哈贝马斯将命令式言语行为也作为一个独立的言语行为类型予以阐述,这一点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哈贝马斯没有看到命令式言语行为所承载的权力要求实质上就是调节式言语行为所要求的规范正确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行为其实是对诚信原则的背叛.在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背后存在着利益驱动,证人出庭作证和拒绝出庭作证行为的选择其实是一个利益权衡的结果.解决证人拒绝出庭作证问题,既需要完善相应法律制度,也需要制定操作性强的诚信规则,对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4.
言语是有声语言(口语)形成的机械过程,是一种听得见的运动,是将语言变成声音的一种转换,是人类用于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它的产生需要有与言语产生有关的神经和肌肉参与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呼吸系统、发声系统以及构音系统各器官的协调运动才能产生,其中呼吸统是言语产生的动力源,发声系统是振动源,  相似文献   

5.
伍卓 《唐都学刊》2002,18(1):126-128
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其中非言语交际习语的存在既表达了丰富多彩的非言语行为 ,又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语言的内在文化信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构成的习语自有它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校园生活中,中学生之间的言语欺凌行为并不罕见,在某种程度上,言语欺凌行为对中学生带来的伤害并不比肢体欺凌的小,甚至会留下永久的心理阴影,对其今后的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就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的现状来看,言语欺凌行为既受社会认知、个体情绪、人格特征等个体因素的制约,也受家庭、校园、社会以及情境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个案工作方法中的行为治疗模式对预防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元  丁彩红 《社会工作》2009,(12):34-37
在校园生活中,中学生之间的言语欺凌行为并不罕见,在某种程度上,言语欺凌行为对中学生带来的伤害并不比肢体欺凌的小,甚至会留下永久的心理阴影,对其今后的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就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的现状来看,言语欺凌行为既受社会认知、个体情绪、人格特征等个体因素的制约,也受家庭、校园、社会以及情境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个案工作方法中的行为治疗模式对预防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时间语、空间语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文化的非言语语间的差别,说明了非言语语的重要性。同时对非言语语与外语教学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李天苏  吴德 《社会福利》2012,(12):47-48
自闭症言语识别特点 自闭症儿童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这些障碍涉及到言语行为的方方面面,尽管结构性语言缺乏不是自闭症核心的症状,但是50%的自闭症儿童存在语音、语法、语义的缺陷,特别是语用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另外由于自闭症儿童在认知、思维、社会等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有其特殊性,使其语言障碍表现有鲜明的特色.而且个体间差异非常大,临床上有30%~50%的自闭症儿童最终发展为功能性语言缺失.  相似文献   

10.
黄西林 《社科纵横》2007,22(5):171-172
本文主要从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语音语调几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言语行为的一些差异,从而说明具备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知识对于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性,帮助人们了解如何避免和消除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障碍。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6,(2):88-91
中国人民自古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崇尚和谐,反对霸权。对于国家间的相处,也反对以武力或战争方式解决一切问题。而崇尚"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爱好和平的文化基础,其中以"无为"思想为指导的先秦道家各思想家,以不同的程度反对战争,倡导国家间和平相处、共同获益。本文从先秦道家角度谈习近平总书记"拒绝零和博弈"外交话语,既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进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言语生成的三种基本运动正常成年人的自然言语生成可假设为言语意念的形成、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三个基本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三个过程中,分别有意念形成运动、语义整理运动和变形运动贯穿始终. 1.1意念形成运动意念形成运动是大脑意念形成过程中由言语动机向言语意念转变的运动。言语动机是说话人进行某种言语行为的初始意向。说话人每进行一次言语行为都有相应的语用目的.如我们有  相似文献   

13.
佚名 《东西南北》2010,(9):73-73
格里高利·佩雷尔曼是俄罗斯当代著名数学家。16岁时,他拒绝了美国耶鲁大学20万美元的奖学金和住房:26岁时,他拒绝了欧洲数学协会的100万美元奖金;36岁时,他拒绝了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承诺的100万美元“悬赏”;40岁时,他拒绝了被称为数学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和100万美元奖金;44岁时,他再次拒绝了“数学大奖”和100万美元奖金。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冲突通常体现在对于一个知识产权所有者拒绝许可竞争者使用行为的认定.美国和欧盟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探讨,研究欧美最新的观点与判例,对于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与实践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美国与欧盟对于知识产权许可上的分歧态度,源于其不同的政策目标.从我国的国情来看,采用接近欧盟的做法可能更为适合.对于拒绝许可是否构成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可以用知识产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原则进行审查,而不再需要额外的反垄断审查.但是,当知识产权人试图利用排他权将垄断地位扩展到一个知识产权所保护的产品以外的市场时,应当允许参照"必要设施"理论进行反垄断审查,因为这已经超越了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证人拒绝作证权是指在特定范围内,具有作证义务的人,基于特定身份、特定原因,依法享有的拒绝作证的权利。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国家大多对证人拒绝作证权均有法律规定,只是详略不同,我国应对证人拒绝作证权做出详细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章永兰 《学术交流》2003,(10):136-140
世界语言学发展史表明,语言的社会地位是随着文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文化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与人的认知特点相互作用产生文化观念,语言或言语的一些特性又使文化观念成了语言或言语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又制约人的心理,调节人的社会关系。所有这些因素的互动过程,是文化决定语言社会地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耶稣基督以拒绝三大诱惑直至走向十字架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人的自由的坚定确认与坚决维护,在根本上也就是对人的自由的无限珍爱与绝对信任.人们对"基督"再临的祈盼,实质上也是对自身自由的向往.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宗教大法官"为代表的"少数人类精英"之所以拒绝"基督"再临,就在于"他们"只相信少数人的自由,而不相信多数人及其组成的社会的自由.如果给予多数人以自由,那么人们将失去一切,包括幸福;只有当少数人接过多数人手中的自由,人们才有可能考虑幸福问题--人们的幸福要以让出自己的自由为代价.实际上,自由与幸福的这种对立是一种虚假的对立.  相似文献   

18.
何雅媚 《学术交流》2012,(8):157-160
社会互动中,交际者的自我表达经常呈现出"口我"与"心我"不一致的情况,帮助交际者展现"利他精神"、矛盾复杂的心理、进行自我压缩的努力或款款深情,有的还被别有用心之人用于打击对手,又试图避免面对面的剑拔弩张的斗争。"口是心非"的诸多语言功能反映出言语交际者拿捏处事分寸,寻求面面俱全的处理方式,追求以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为中心、与其周围人际环境圆融成为一体的和谐状态,体现出中国文化所赋予的道德修养的范本和基本价值取向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的言语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 事物的相互联系是事物自身的辩证法。所谓“联系”,就是指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即其中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和方面都相互作用,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已为许许多多的科学事实所证明,并且还继续为新的科学实践证实着。例如,相对论物理学证明,不但物质和运动,物质的运动和空间、时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且,空间和时间也是相互制约的,物体的质量和物体  相似文献   

20.
禅宗在“不立文字”的宗旨下,经常采取“不言而教”的方式点化学人.禅宗的“不言而教”超越了言语和文字架构的可分析的事实世界,是“无语中语”,它主要使用沉默、情境、副语言、动作等不同常规的方式进行.“不言而教”其实质不是言说之缺失,而是言说之超越.它不仅促进了禅宗的发展和繁荣,激发了禅宗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对当今教育过于注重“言语之教”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