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2):123-129
兰州鼓子,旧称"兰州鼓子词",简称"鼓子",曾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中国古老曲种之一,堪称兰州一绝。兰州鼓子作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进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强势流行文化的介入与冲击,曾经给大众带来欢乐的原生态文化形式的兰州鼓子已经在民众的记忆中逐渐消失,面临着"人亡歌息,人去艺绝"的窘境。本文对兰州鼓子的生存境遇进行深入田野调查并作分析,同时就兰州鼓子的保护与传承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黄河号子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音乐形态之一,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随着时代更迭,黄河号子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黄河流域极为重要的音乐文化。随着黄河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黄河号子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和视野,甚至面临失传的境地。文章通过论述黄河号子的文化内涵,整合分析黄河号子的保护现状,试图构建出黄河号子保护与传承的有效对策,以期为黄河号子的传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吉文莉  宋晓娟 《社科纵横》2013,(10):113-116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的艺术特点。通过陇中花儿《下四川》由一首山歌到四部合唱的成功"演变",引发对民间音乐保护和传承方式的思考,得出以西洋作曲手法改编或在原民歌基础上二度创作是对民间音乐的一种比较好的、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式的结论。最后提出五种切实可行的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榼(ke)子,俗称"ka子"是中国民间流传已久做"面果"用的模具,每个家庭大约都能翻出一两件儿,没什么稀奇的,有人收藏榼子?倒真稀奇.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创富者迈入财富代际传承阶段,同时又面临着“传承困境”的现状.本文以家庭为视角,选取浙江省典型样本,通过实证探求家庭结构因素对民间财富代际传承需求、计划制定及实施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结构,作为客观内部因素,对传承决策的主观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具体包括年龄、财富水平、职业稳定性、子女数量等因素.据此,为寻找到财富传承的有效途径奠定实证基础,并未建社会利益衡平机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兰州太平鼓舞是一种在甘肃部分地区发展和传播的民间舞蹈,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传承逐渐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本文拟对兰州太平鼓舞的起源和发展作一个简单的评述,使人们更为深入的了解兰州太平鼓舞。  相似文献   

7.
<正>兰州黄河文化是兰州沿黄地区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积淀了兰州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兰州作为典型的黄河之都,形成了包括边关文化、水车文化、铁桥文化、渡口文化等元素多样、内涵丰富的黄河文化。积极探索兰州黄河文化旅游新模式,深掘兰州黄河文化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和弘扬兰州黄河文化精神,传承兰州文化记忆,也能激发兰州人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丰富的民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明醒 《社科纵横》2006,21(8):130-131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在民俗活动中发展的。中国古典哲学是民间美术造型的理论基础,民间美术造型通过民俗活动传承哲学思想。民间造型艺术传承具有家族的、民族的、宗教的、地域的特征,民俗活动是主要的传承方式。民族、地域、古今、中外差异形成了我国造型艺术审美的丰富性和艺术风格多样性,同时讨论了中外交流和传统保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丹版 《今日辽宁》2014,(2):96-97
正"寸跷秧歌",民间又叫"踩寸子",是本溪地区满族风俗舞蹈,几百年来流行于本溪满族自治县田师付镇。田师付镇东南与碱厂镇毗连,西北与南甸镇为邻,西南与小市镇接壤。本溪建置前属兴京(今新宾县)管辖。"寸子"之名源于满族妇女所穿木底高跟"花盆鞋"的民间称谓。  相似文献   

10.
曹洋 《今日辽宁》2014,(4):52-53
<正>辽宁鼓乐是辽宁民间喜闻乐见的一个艺术品种,主要有"唢呐乐"和"笙管乐"两种演奏形式。辽宁鼓乐广泛流传于辽宁城乡,无论迎亲、送丧,还是拜寿、节庆,都能听到或急或缓的鼓乐声。高亢的唢呐、紧密的锣鼓纵情地表达着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辽宁鼓乐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目前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在借鉴国际组织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基础上,对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的问题发表看法,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孙鸿亮 《社科纵横》2008,23(8):90-91
中国古代说唱伎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先秦"瞽矇文化",其集中体现为盲人乐官制度.先秦之"瞽"由"巫"演变而来,呈现出职业化、伎艺化、仪式化的特点.春秋之后,礼坏乐崩,"瞽"被"优"所取代,失去宫廷音乐主角的地位,淡出朝堂,泯入民间,成为以说唱谋生的盲艺人.陕北说书,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文学,受地域环境、传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至今仍保留着上古"瞽矇文化"的遗存.堪称民间说唱文学的"活化石",对我们认识传统说唱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12):137-141
河西民俗传统、民间信仰、家园观念等民间文化都是时代主流文化在河西地区不断沉积的结果,历史铸造了河西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的环境;河西宝卷是在河西这一特殊地域中经历了文化"潮汐"传承下来的,给我们的认识经验是:传承华夏文明即要延续家园向往的保障力,创新华夏文明不能将地方和中央分离,正如不能将"人"和国家分割为面对面的"个体",而是知行合一的"共同体",要真切把握文化之中的"人"的切实需求。  相似文献   

14.
贾蒙蒙 《创新》2013,(3):73-77,127
农村资金互助社伴随着农业发展资金融通的需要应运而生,拓宽了农业发展资金来源的渠道,完善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使民间金融走向正规金融的发展路径,但是其自身却因资金融通渠道不畅通而遭遇发展的困境。克服这一困境,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保障下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寻找更加广泛的融资渠道,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为"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4):114-116
西北"花儿"作为中国西部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部诸多民歌乃至世界民歌艺术宝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地方性口承文艺,也是最富有民间艺术生命力的文化瑰宝。2009年申遗成功以来,对于中国西北"花儿"的传承保护,依然要首先抢救、保护和挖掘那些濒于消失的真正的传承人及其众多"花儿会场"等等原生态的活态资料,特别是深藏于西北民间沃土田野的"花儿"老歌手、老唱把式,以及那些来自基层田野的一线民间文艺工作者等等。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8,(4):53-55
从2012年起,甘肃省、兰州市党政采取一系列铁腕治污措施,使兰州重现了蓝天,"兰州蓝"也成为兰州鲜亮的名片。但"兰州蓝"还很脆弱,远未达到理想的目标。"兰州蓝"保卫战必将是一场复杂的持久战,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落实公众的环保法律义务极为重要,因为从根本上说,空气污染产生的重要根源就是公众的过度活动。因此,包括大气污染治理在内的环境治理,社会公众应成为主力军。据此笔者再提出"兰州蓝"保卫战中落实公民环保法律义务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山西省晋中市救助管理站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地区"以来,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新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近日,该站与安宁街道堡子社区合作,正式启动"三社联动"活动,即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联合为社区内困境人员重点是面临生存困难、监护困境、成长障碍  相似文献   

18.
花儿这种民间歌曲之所以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沿袭不断,靠的就是那些勤劳、质朴而又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民间的歌唱者——花儿歌手。在文化转型期中花儿歌手及其传承也陷入了窘境。文章基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对花儿歌手的生存环境、花儿歌手的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皇甫谧是中华针灸学鼻祖。研究开发皇甫谧文化资源,就是以"针灸鼻祖"为品牌,以皇甫谧在各个领域的学术思想为内涵,以遗迹、著作、陵园、民间传承等为代表,以挖掘整理、投资开发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打造地域文化特色,扩大平凉乃至甘肃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20.
参与式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之后,广泛应用于NGO所开展的农村发展项目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和反思不足,使参与式方法的应用越来越技术化、模式化和教条化,面临着本土化的困境。为了探索参与式发展的本土化之路,深化与拓展参与式发展的视域,2008年12月6日在兰州顺利召开了甘肃雨田农村发展论坛,就"参与式发展与本土化"、"农民组织化与发展"、"拓展发展的视野"等主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