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进党推行"教育台独"是为其"政治台独"服务的,其核心是"去中国化"。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台独"冲击岛内民众的文化认同,必然影响民众的国家认同。认同中华文化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教育台独"就是要破坏这个基础,比"政治台独"更具欺骗性。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8,(5):100-104
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交流一直是促进两岸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自民进党执政以来,他们利用信息封闭、篡改历史等方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一步步推动"去中国化"。这不仅伤害两岸同胞之间的民族情结,还影响了两岸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大计。本文在台湾"去中国化"的背景下,寻求两岸之间文化交流的有效策略,以期巩固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方哲学中国化"发展于"西方哲学东渐",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哲学东渐时期,中国人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下以一种"被动应变"的文化心理接受西方文化的入侵;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则是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一种平等、交流、开放、互动的心态去创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当代中国新哲学。西方哲学东渐具有一定程度的"进化论"特征,表现为适应性、自发性、无目的性和渐进性等特点;西方哲学中国化则体现了"建构论"的特质,强调主体性、主动性、目的性和交往互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4):155-159
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规避的视域,其二者有着良好的耦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构过程中,文化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特定文化成果的传播、传递为基本载体,以个体由"自由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政治人"、"文化人"的发展为基本取向,是文化"化人"现象的特殊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依托文化,同时,它还是一项有意识的文化选择活动,它善于撷取文化的精华,依据社会、政治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身特性,传递适应生活的理想、态度、知识、技能,再借助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传授给大众。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而且有些研究还不够充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和逻辑必然。通过对现有一些概念分析比较可知,使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概念更为恰当。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路径有两个层面,即实践层面和文化层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两个部分,但主要是后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哲学是在西方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其路径主要有三条: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通过欧美科学哲学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科学哲学;而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和"东方文化主义"则构成了中国现代保守主义思潮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和背景。中国现代保守主义思潮又包括两个流派:其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形成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新儒学;"其二则是政治保守主义的"三民主义哲学"及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了提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探索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的规律性问题。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从政治、思想和情感等不同维度去认识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准确把握红色文化历史性和时代性、普遍性和独特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努力将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转化为理想信念、政治自信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存在着变革、融合、制约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这样的三个环节通过以下四方面的研究予以揭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合流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哲学的比较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农民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罗丽云 《探求》2009,(3):15-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指明了方向。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变革·融合·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存在着变革、融合、制约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这样的三个环节通过以下四方面的研究予以揭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合流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哲学的比较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农民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选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述方式修改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如何解读这一调整的现实影响?对比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命题前后的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没有因表述方式的调整而中断,而是实现了从先验直觉到全面结合、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建构的突破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代表的党史核心概念的过程化研究,对明确概念的准确意涵、 弥合因特定历史事件而出现的叙事方式变化、 形成整体性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1):131-136
新时代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的时代要求、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构建多学科交叉"合力育人"机制的现实要求。马恩经典"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实践经验以及网络新媒体提供的技术支持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协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生态建设"、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生态环境"以及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和发展即中国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并在早期形成了"以俄为师"的特殊路径依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选择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同时却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长期被我们作了简单化、教条化和实用化的解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返本与开新",通过"回到马克思",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完整视阈和本真精神;通过"发展马克思",在与马克思思想资源的对接中创生出马克思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就此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启,已经显示出积极的效应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孙慧玲 《学术交流》2008,(1):118-119
思想政治的"有效性"不应该再是简单的回归"实际"、回归生活,而是应该将其置于今天中国社会大的教育背景之中去思考、将其置于生活的本质中去思考、将其置于人的需要中去思考.只有这样的致思理路,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双重内涵,其一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指导中国现实生活实践,其二是总结概括现实经验用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途径是"回到马克思",再"走出马克思".不"回到马克思"就会偏离真正的马克思,不"走出马克思"就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僵化,丧失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社科纵横》2011,26(7):163-166
当前大学教育需直面校园人文精神缺失这一问题,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能够作为传授人文精神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人文精神有效注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对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关照当下现实境况、对话西方优秀文化,从个体维度、社会维度、国家维度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17.
袁奋光  李文君 《社科纵横》2013,(11):159-161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其文化价值是对先进文化的选择、主流文化的传播、多样文化的整合和特色文化的创造。具体来说,可通过三个方面实现这一文化价值,即转变思维,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变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转变方法,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8.
张凯 《社科纵横》2013,(2):259-260
高校大学生经过国家的悉心栽培和教育,肩负着发展祖国和振兴中华的重任。国家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除了大学文化在学生的塑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外,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储著斌 《社科纵横》2013,(7):157-161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大学德育,在"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开展总路线教育以及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背景下得以加强,通过确立人的全面发展指导方针、规范高校政治理论课建设以及召开1955年全国大学校院长座谈会得以推进。这一时期的大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强调以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与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为现实基础,以政治理论课为主要渠道,以所有教师负有育人职责为基本形式,以改进大学生课外活动增强思想性为有效途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学德育特别是2004年中央发布的16号文件,更是对这一时期大学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批判继承和现实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进程,既可从社会发展静态分层的角度划分为"传统知识型"、"文化比较型"、"当代阐释型"的三部曲,亦可从社会发展动态更迭的角度命名为"哲学史就是哲学"、"哲学史就是认识史"和"哲学史就是思维的创造"的"三级跳"。这三重静态分层与动态更迭充分体现了西方哲学中国化从文化自信到理论自觉的历史脉络,也充分展现了理论民族化所共有的历史逻辑与中国文化建设强大包容性所展现出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