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求》2016,(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诱发中国系统性风险因素的关键抓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有效化解经济动能转换带来的增长风险,有效应对美元霸权引致的金融风险,是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要全面理解中央精神,夯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全面理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思路,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培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7,(6):46-51
从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我国当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实际国情考量,应该把创新驱动作为供给侧改革关键战略。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出发,"供给创新"是指为了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相关主体在技术供给创新、管理供给创新和制度供给创新相应领域开展创新活动,从而产生新组合,实现新供给。供给侧改革创新理论中,技术供给创新更多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管理供给创新需要企业家充分发挥才能来体现;而制度供给创新则是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所在。在供给侧改革的"供给创新"路径上,应特别强调政府在减税费方面需要由结构性减税转为总量减税,以实现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新供给。  相似文献   

3.
《探求》2017,(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最终目的、主攻方向、根本途径,并在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中强调广东要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思想,努力为全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贡献"广州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推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发展,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供给侧改革在教育制度、创新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现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做出了新要求.该文介绍了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概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从创新对象、管理制度、文化氛围、物质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若干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经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产业化组织探索阶段、合作经济组织完善阶段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阶段等四个阶段的变革。究其动力机制而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业区域专业化是经济驱动力,农户主体地位是社会驱动力,政府的支持是政策驱动力,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是制度驱动力。以产业组织创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通过调整土地关系,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农业区域专业化,优化农业产品产业结构,突出专业化农产品的异质性,形成农业比较优势,推动农业市场从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转变。  相似文献   

6.
张旭昆 《阅江学刊》2016,(4):5-13,143
回顾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发展和英、法、德、日等国的政策实践发现:长期来看,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不可偏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产业升级,不可偏离。目前,我国经济在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市场失灵、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供给侧改革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调动个人的工作和创业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不忽视市场的失灵;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尊重市场的区域发展规划,尊重市场的产业和产品升级政策,尊重市场的农业发展政策,建立诚信和竞争的市场,完善劳动市场,改革国有企事业制度和促进社会公平。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和政府调控的正确作用需要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国未来的全方位转型应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积极主动地推进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7.
侯晓辉  王博 《求是学刊》2020,47(5):13-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金融发展具有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向金融领域纵深推进,从金融要素供给侧助推了绿色金融的加快发展;另一方面,绿色金融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引导产业绿色升级的重要动力。绿色金融体系必须与绿色产业结构相匹配,同时主要应从绿色产业需求侧的角度出发完善金融供给。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应从提升绿色金融要素供给、加强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健全绿色金融制度供给、改善金融与绿色产业政策匹配等方面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康 《求是学刊》2016,(6):41-52
我国现代化进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引领新常态、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推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从学理分析、理论模型构建、政策建议和供给侧改革中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思维要点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供给侧改革是实现一系列顶层规划和治国理政方略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7,(3):45-52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心是以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来寻求新的增长动力。经济增长动力既可在需求端发力,亦可在供给端发力,二者的区别在于需求侧增长动力更注重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而供给侧增长动力更注重于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相应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技术创新,并配以资本的协同互动,这符合于供给侧增长动力特征。对于后发追赶型经济体而言,供给侧增长无非是资本与技术二者协同转换的结果,亟待将供给侧增长与后发理论相结合,强调资本与技术在供给侧的后发动力效应和路径机理,以期对中国的后发增长和供给侧动力转换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供给模式趋同、效率低甚至供给错位是当前一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准确识别需求及目标,确定精准供给“靶向”选择。由此,有效开展靶向教学成为当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某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表明,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目标定位,基于课程实践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元弹性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提升教育的适切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是增强学生获得感的现实需要,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为此,可以从供给主体、需求主体、供给体系三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中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的内生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必须转变理念、构建框架、盘活资源、创新方式,改变传统的供给思路、供给内容和供给方法,系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8,(3):27-33
健康扶贫中的"扶"与"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基于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分析民族地区的健康扶贫是一种研究视角的创新。这一创新能从根本上审视目前民族地区推进健康扶贫面对的两大现实问题:一方面是贫困群体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得不到较好满足,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体系如何实现精准化和精细化。因此,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指导健康扶贫的理念、目标和方式的转变,调整医疗资源要素配置和使用中的结构性问题,使国家的医疗服务供给与民族地区的健康需求有机结合,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具体而言,应从医疗资源配置方式、财政投入机制、管理服务体系,以及民族贫困地区社会结构和民族传统医疗观等外植和内生因素去探索当前民族地区健康扶贫优化发展的路径,从根本上提升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宇 《青岛画报》2016,(4):66-67
正今年全国"两会","供给侧"成为最受瞩目的热词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本是经济术语,指的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今,这个原本属于经济术语的词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双创"教育成为了新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现实、政策背景和研究现状,从教育供给侧结构理论视角对创新创业教育展开研究.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供给平台构建和供给评价体系搭建等方面为高校"双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本完成工业化进程后,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总需求不足、资本收益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等,导致了日本潜在生产率下降,阻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促进创新、消除资源错配、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回顾日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历程,并实施时间序列分析,可验证日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中国可借鉴日本的经验,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抓手和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深入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能源革命和全社会节能减排,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作为全国首批开设节电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236个“政、行、企”进行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基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出节电专业课程体系,对职业院校电力低碳专业建设及社会培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探求》2017,(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新常态下解决我国经济运行矛盾的必然选择。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针对性和整体性。习近平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有本质区别,他们在研究范式、经济背景、政策主张方面都有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解决当前问题的具体对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生产力理论、市场均衡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6):26-31
当前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这在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城市经济进入一个调整期,城市养老也面临诸多困境。从社会保险角度出发,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城市养老的影响;分析城市现行养老方式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结合新时期城市养老的趋势与需求特征,提出养老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新时代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技能之一,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为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该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课堂和竞赛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机制,还需建立实践创新平台、融合竞赛和教学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发展是开创绿色经济发展新时代的绿色使命与历史任务,是世界发展的新未来、新道路。21世纪中国绿色发展道路在经济领域内,就是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全面生态化或绿色化是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路径。供给侧改革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品供给绿色化。供给侧改革应以绿色化为导向来进行,通过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建设绿色能源基础,提高科技绿色化程度,扩大绿色产品供给,走出一条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