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青年“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以及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进入就业年龄,一个日益壮大的群体——青年“新失业群体”浮出水面。这一群体的出现,引起人们的普遍焦虑。因此,本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谈谈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陶庆 《探求》2002,(1):78-80,68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指出 ,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党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 ,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其中 ,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干部“能下”问题 ,进一步完善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制度和办法 ,是当前这项改革任务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积极倡议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指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就是“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 ,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 ,能进不能出 ,能上不能下。…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11):170-174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动摇。基于学习兴趣和方法的理论水准不高而出现的信仰缺乏科学认知基础,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非协调性对立认识导致对信仰缺乏辩证系统定位,这是当前信仰缺失的主要表现。而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某些腐败分子的负面影响是深层次原因,而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以及时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即通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高校与博物馆、纪念馆的协同创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强化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  相似文献   

4.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中国在致力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一方面,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发展理念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形成了高度的统一;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常态"也为解决一直以来困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难题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赵婷  杜波 《社科纵横》2012,(5):174-176
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其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黄娟 《创新》2016,(1):86-91
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必须走生态文明道路,经济新常态是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道路的大背景,需要我们正确把握由此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文章在分析中国特色生态文明道路内涵与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经济新常态对生态文明道路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进而提出从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和培养绿色生活等三个方面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三全育人”的骨干力量,在夯实立德树人根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满足学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可以从主体紧密串联、时间无缝衔接、空间充分延展等三个维度,把握辅导员嵌入“三全育人”格局的结构表征。有关部门和高校要遵从分期定位、分层引领、分类设计、分步实施、分项校验的原则,着力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全周期”、价值塑造引领“全媒体”、能力素养提升“全口径”、文化环境建设“全场域”、育人管理服务“全体系”。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出发,认为政治反映经济,又对经济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制定出体现本阶级经济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又要认真贯彻执行,使其为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学报》2015,(3):105
<正>2015年2月9日,全国海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对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批示,肯定了国家海洋局的工作,这是对海洋战线全体同志的极大鼓励。会上新近被任命为同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海警局政委的王宏作了题为《深化改革,依法治海,推动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0.
毛玲 《社科纵横》2011,26(4):43-45
就业形势严峻影响"当期就业"、就业期望偏高导致"有业不就"、职业意识模糊引发"盲目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就业保障制度的缺失、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以及学生就业能力的欠缺。要突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困境,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二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创造性,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85后"90后"等新生代员工开始大量地、快速地进入到职场之中.与此同时,新生代员工频繁跳槽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文章从雇主品牌的视角,对企业与新生代员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员工与企业共同的品牌认同度与美誉度,使得企业里里外外都同时获益.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与新生代员工的关系,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双向选择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思考大学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玉玺 《社科纵横》2007,(9):151-153
本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可能会对和谐社会建设、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和谐成长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全社会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大学生就业工作,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用和谐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8):164-167
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内容与新常态不相适应,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等,这必然要求高校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来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在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基础上树立互动理念,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互动;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简单说教中加强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充分发挥现代媒体手段功能,树立智慧教育的理念,由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4.
论新中国选择“赶超”战略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选择了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赶超”战略。究其原因,既有理性合理的一面,也有非理性随意的一面,本文试图对此作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廖雄军 《探求》2011,(5):32-39
领导干部与群众关系模式分为对立型干群关系模式与和谐型干群关系模式。欺骗群众、疏远群众、浪费群力、打压群众、索取回报、群众工作能力低是对立型干群关系模式的主要特征。亲近群众、诚待群众、珍惜群力、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群众工作能力强是和谐型干群关系模式的主要特征。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是一个由三类(组织引导群众能力、按需服务群众能力、维护群众权益能力)九种能力构成的能力系统。学习研讨、参与实践和总结改进是领导干部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职业院校的新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群体,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新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职业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该文通过对第一师阿拉尔市职业院校新教师培养工作进行调查,了解到还存在认识不够、制度不健全、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加大新教师培训力度、落实分层次培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完善考核评价和做好传帮带教工作等对策,为第一师阿拉尔市职业院校新教师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程仿生研究为优势,进行“仿生设计学”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把握工科人才的核心素养,培养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在“新工科”课程教学活动中进行工程仿生设计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用创新、系统、融合的方式解决具体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8.
闫海燕 《社科纵横》2011,26(2):86-89
自2010年6月起",新一轮移民潮"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中国前两次移民潮不同的是,中国的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已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然而,所谓的新一轮移民潮的说法是否成立?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选择移民的理由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中国该如何应对"新一轮移民潮"?作者在归纳社会各界观点的基础上对上述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应对"新一轮移民潮"的重要对策,这对于中国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以来研究所所长、书记“双肩挑”的实践经验,就党委领导体制下“双肩挑”干部如何工作及后备人选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看法。  相似文献   

20.
秦汉社会转型变局下,士人群体传统食禄模式遭遇困境与冲突,两汉士大夫官僚为此作出因应与调整,形成新的食禄心态与取向.这一食禄心态的表现包括:“仕不为禄”“禄不为己”及多分俸之举等.这些倾向的发生,既源自士人们从先秦时代开始形成的对任何形式的“受财”均保持警惕的传统,受到儒家“义利对立观”的直接作用,同时也离不开道家与周易思想的长期濡染,并且有可能受到了两汉豪放尚侠社会风气的影响.但“干禄不为贪”口号的提出,从本质上看,或是两汉士人阶层面对经济地位已然不独立的不利状况,努力保持对禄食的最小依赖,重新寻回理论与精神平衡的独特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