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韩伟 《阅江学刊》2014,(1):91-97
皮朝纲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重要专家,其理论体系经历了从范畴论到人生论,又从人生论到禅宗美学的内在转向,三者具有内在的相通性,通过禅宗美学实现了对其整个美学体系的阶段性总结。禅宗美学转向并非偶然,其早期的审美心理学和人生论美学研究为禅宗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012年出版的“禅宗美学三书”是皮朝纲禅宗美学研究的最具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现代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审美幻觉问题,它是比较中西方美学的重要尺度。从中西美学的基本思路的比较后得出结论:古希腊美学是包含着自我解构的可能性,而中国古典美学在理论上是浑然一体的;古希腊美学从自然哲学的角度思考美学问题,而中国美学是一种影像美学:西方美学与艺术较少对话.而中国古典美学与艺术有一种天然内在的联系。从中西艺术实践机制的比较中得出结论;艺术的文化载体有神话与寓言之别:艺术传递方式上有再现和表现之别;审美接受方面有移情和体验之别。这三方面影响和支配着中西艺术实践的一系列差别,构成了风格迥异的两个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牛宏宝 《求是学刊》2001,28(3):72-79
本文把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接受作为一典型的阐释学境域.在此境域中,中国学者对西方美学的接受与阐释显示出了一种普遍的结构性倾向,即用老庄一脉思想所模塑的传统"艺术心性论"来会解西方近代以来的美学,此"艺术心性论"隐蔽地发挥着融合中西--形成新的美学知识范式的结构性作用.由此剖析了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三大家美学思想中未明言的艺术层面和由此产生的对西方美学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贝尔与弗莱的形式主义美学,在西方现代美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扼要地介绍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它关于审美情感及其对象——艺术作品的根本性质的论述。然后考察了这一理论的历史特点:它顺应现代经验美学的潮流,反对传统的思辨美学;它同英国现代哲学家摩尔的“新实在论”及其伦理学理论的关系;它一反以往的形式主义,开始崇尚“表现”;它为后期印象派等现代艺术提供理论基础,等等。最后,本文从它对西方现代美学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即对传统的“形式——内容”二分法的摈弃、对形式与情感的关系的重视和对艺术的独立自主性的强调,指出它对我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心之悟与存在之思--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审美的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之间存在四个方面的相似点 :一是美的本体 :存在与本心 ;二是美的显现 :敞显与顿悟 ;三是美的世界 :诗意与禅境 ;四是美的对象 :生活与自然。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之间的比较 ,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与巨大的现实价值。借助海德格尔美学 ,考察禅宗生态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赵丰的散文随笔创作实践,剖析了他的大量文本,论述了赵丰在散文创作中的创造性思维。他的哲学随笔艺术方式独特,独辟蹊径;在写人状物方面,他融入了禅宗的意境,叙事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他的游记风格独特,融入的是与景物相得益彰的思想火花,与景物身心交融的情感表述,提升了自然景物的美学意义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发展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战后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理论和实践的演变过程,对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目标、手段的操作方法,以及社会经济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西方科学哲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传播,在西方哲学东渐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期间,"自然辩证法"进路下的译介与研究对于我国科学哲学的传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1956—1966时间段将其视为"自然科学哲学"来研究,以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为我国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文革"期间是西方科学哲学在我国传播的一个缓慢与停滞阶段,相关研究依旧在"自然辩证法"的旗号下进行,其研究价值取向也主要是对西方科学哲学进行"批判",表现出较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研究的学术独立性较弱.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西方科学哲学家及其相关著作被译介,几乎涵盖到西方绝大部分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流派.这些翻译和介绍浓缩了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精华,为较长时间封闭的国内科学哲学界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张筱红 《社科纵横》2006,(10):116-1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人中翻译群体迅速壮大,采取译介西方作品的方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晚清四大小说期刊的译介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西方科幻小说初入中国时的传播状况,从接受美学和解释学的角度探讨西方科幻小说在近代中国特殊语境下的本土化情况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战后初期美苏对抗对日本的影响沈阳师范学院政经系高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和美国分属于东西方两个世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决定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敌对性。然而,二战爆发,尤其是美国参战后,德、意、日法西斯已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恶势力,成为全...  相似文献   

11.
姚君喜 《社科纵横》2004,19(3):101-103
国内不乏对西方美学史系统研究的著述 ,但都不是非常系统和全面。由蒋孔阳、朱立元先生主编的《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 ) ,堪称是目前国内最为系统和完备的一部西方美学通史的著述。该著从独特的美学史观出发 ,立足于现代视界 ,以其宏大的体系和缜密的结构 ,构筑了一部活的西方美学通史 ,本文将对该著独特的理论视界和美学史观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2.
廖晓军 《唐都学刊》2008,24(4):99-102
从时代新女性与善良的普通人、理想的激情与凝重的审视、同中有异的艺术表现三方面研究了王汶石和路遥小说在农村女性形象塑造上的不同特点和方法,可发现这两位作家在不同的时代环境氛围中不同的美学追求和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3.
柏格森(1859-1941)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但由于他的哲学倾向与西方现代思潮的发展相一致,回答了现代派艺术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因而他的学说成了现代派艺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因此,当我们探讨二十世纪西方文艺和美学思潮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柏格森的影响。柏格森学说的核心是绵延说和直觉论。所以,我们对他的美学思想,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绵延与审美心理特征柏格森对审美心理的分析,是其绵延说在美学上的具体运用。尽管它只是为阐发绵延说而涉及,所论不多,却颇具特色,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贺平 《日本学刊》2020,(2):140-158
国际日本研究的中文译介对于中国自身的日本研究和对日认知不无借鉴。首先,通过日本、西方、中国三个主体之间彼此形成的镜像关系,利于更为全面地认知日本这一“对象”。其次,国际日本研究的译介在方法论意义上,突出地表现为理论的镜鉴与研究方法的互参。当前,国际日本研究的中文译介在基础积累和规模效应上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国际日本研究译介的既有成绩和现存不足都提示,深化日本研究需要从全球化的、多元的视角出发。但与此同时,需要辩证地看待国际学界的日本研究,看到西方学界、日本学界和中国学界的各自长短,避免先入为主强调某国或某地区的“中心论”。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话语:组织本期"生态美学研究专题"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回顾国际生态美学发展历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另外一个是展望生态美学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组织了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四位生态美学研究学者的文章。美国著名环境美学家伯林特的文章《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在中西比较视野中介绍了20世纪中期以来环境美学的发展,尤其是以理解同情的态度评介了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表明西方的环境美学已经接纳了中国的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有着数千年的积淀,但由于我们长期以来未能建立起一套全新而完整的美学体系,只是翻译或照搬西方理论,所以目前的中西美学比较实际上还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比较”。本文认为,以大文化为背景,用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富活力的命题与西方近现代美学理论,以及对中西美学中“意”与“真”的含义、用语、价值判断等异同点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儒道佛不仅可与现代美学对话,而且其理性主义、强调自由本质、当下直了等又对精神分析学、维特根斯坦的美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有所补益。对此作更深层的开掘和全面的译介,则中西互补,将使人类的思维系统变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抽象问题是近几年艺术界、美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本世纪上半叶抽象艺术的出现对西方当代以形式主义为代表的美学流派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把抽象作为现代美学的一个范畴,比较原始抽象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的不同特征,分析抽象从艺术走入美学前台的意义以及抽象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法 《求是学刊》2013,40(2):108-114
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可以重新定义为西方当代美学,它包括三个面相: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全球化美学。全球化美学在新世纪的主潮是生态型美学、生活型美学、身体美学,其特点是把西方自近代以来的区分型美学转到了与各非西方文化同调的交汇型美学上来,这不但表明西方美学发展到一个重大转折时期,而且也表明世界美学发展到一个重构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付骁 《创新》2023,(2):95-103
美学作为产生于西方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传到中国后在原理层面发生了诸多变异。在中国文论这个特殊的变异场,美学原理的变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审美对象由造型艺术拓展到文学;第二,审美经验的基本范畴从移情变异为情感;第三,审美功能取代以审美态度为核心的审美本质的探讨。变异的实质是既有原理无法解释新的材料,中国学者不得不对原有的知识内容进行更新,这是有理论贡献的学术创新。变异后的美学原理有效填补了过往的研究空白,能够涵盖更多门类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兆中 《日本学刊》2006,(1):118-128
文化外交是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文化外交理念、机构和内容三个方面的变化来分析。首先,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其次,日本文化外交机构随着这种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完善;再次,日本文化外交内容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历史问题的处理方法,成为影响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