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京杭大运河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以南运河天津静海段为例,源于山东省的南运河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静海,如今虽漕运衰落,南运河辉煌不再,但仍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着静海的发展。目前国家有相关政策出台,政府也做出了一系列规划,但由于运河沿岸偏僻的村庄较多,政策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导致发展并不充分。应通过文化发展推动南运河静海段沿线城镇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为天津甚至京津冀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2.
韩旭 《北京纪事》2017,(10):8-13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市领导在通州调研时要求,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上,以突出文明传播、文化发展、生态景观、产业发展四大功能,通过推进区域文化遗产连片保护利用,挖掘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河文化带"是国家提出的运河文化发展战略,意在通过对运河沿线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利用,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整合与融合,实现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利用、传承,将文化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从整体上实现文化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历经多次疏浚与改造。运河的贯通促使沿岸城镇迅速发展并走向繁荣。在山东运河沿岸的船闸、码头之处兴起了一批商业发达的小城镇。作为区域性的商品集散基地,以此为中心的商业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并在运河区域商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隋唐大运河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最具影响力和最具张力的文化传播交流路线。加强文化遗产资源调查、重点保护、强化管理是切实保护好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运河沟通的不仅仅是南北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南北两岸丰富的文化遗产存在是构成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源泉和精神主体。  相似文献   

6.
2004年9月在山东济宁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京杭运河文化艺术节上,徐州市与京杭运河沿线17座城市达成了联手申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运河文明的共识,为此,徐州市开始盘点运河“家底”,对大运河沿岸古迹和沿线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勘探,以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数据库。明代徐州段运河的胜迹,史书中出现频率较多的当数徐州洪、吕梁洪,  相似文献   

7.
古代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沿线城镇自中国秦汉时期就开始建置,先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南宋北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古代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沿线城镇建置变迁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其兴衰的内在机理:生态环境因素对沿线城镇兴衰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商贸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对沿线城镇兴衰发挥着核心作用,政治军事因素对沿线城镇兴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交通运输条件对沿线城镇兴衰发挥着支撑作用。了解其内在机理对于我国推进"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镇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正视沿线城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国防功能,科学制定城镇发展战略;推进沿线城镇交通畅通,构筑沿线现代交通网络;有度融合多样文化,建设沿线和谐城镇群落。  相似文献   

8.
徽州地处苏浙南北交往的要冲,富商大贾多活跃于其中,长三角成为寓浙徽商的商品交流中心。长三角城镇经济的兴盛也对寓浙徽商的兴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寓浙商人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还将徽州文化传播到了长三角,将商业资本转化为精致的文化创造,促进了运河城镇文化发展;寓浙商人积极与地方名流进行互动,“无商不富”观念深入人心,重构了运河沿岸城镇空间和城镇社会关系网络。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运河城镇经济的发展、丰富了运河多元的文化生活,谱写了长三角多彩的文化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9.
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清代以来,长城沿线地区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人口的增加,农业兴起和商业的发展都使长城沿线外侧经济发展呈现繁荣景象,这就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从历史地理研究的角度,主要介绍了长城沿线经济、人口、农业和商业发展的过程以及长城沿线一带城镇起源的背景、条件、以及城镇兴起的因素和其他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围绕常州城区运河的历史变迁,归纳了运河对形成常州街巷格局、桥梁造型、堤岸码头以及路名街名、庙会集市、行业分布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保护和修复运河历史文化遗迹的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常州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11.
运河学是以运河及其区域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一方面研究运河河道工程及其引起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即区域水文条件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消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运河对国家政治及区域商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居住环境、城镇格局、文化交流、风俗习尚、社会流动等方面的影响。它以历史学为基础,利用社会史、历史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环境水利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运河学研究对于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及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河是人类历史上的水利工程,汇集了人类的经验、知识、智慧和技艺。作为文化遗产,运河无论是历史表述、工艺技术还是文明交流的原真性,都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同时,作为世界遗产的一类,需要我们对其知识谱系,特别是专业性有所了解和掌握。我国是运河遗产大国,历史悠久,形态多样,水资源丰富,但对联合国的运河体系相对陌生。文章对联合国运河遗产谱系做一勾勒,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杭州段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江南水文化遗产的长廊,拥有极为丰富的水文化遗产。运河水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类:物质形态水文化遗产、制度形态水文化遗产和精神形态水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和开发,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起一套成系统、体系化的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二是依托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程,推进杭州段运河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三是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沿线分布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现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利用,不仅是当代非遗保护的目标指向,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关键要素.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终点的杭州拱墅段,在探索大运河非遗活态传承利用的路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有效地盘活了与非遗相关的地方经济发展业态,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并带动了区域百姓就业,其经验对于运河沿线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我国丝绸之路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发展的机遇与生存的挑战。而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我国现有立法却存在激励不足、可操作性差等缺陷。因此,必须首先转变立法理念,由国家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发动社会力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其次,尽快出台国家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规划,鼓励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优先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再次,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专门保护体系,在制定历史文化遗产基本法的基础上,建立鼓励区域发展的特殊制度,并通过细化执行规范、明确法律责任等方式增强规范的可操作性。由此,方能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有效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带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运河文脉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具有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是北京历史文脉、城市空间文脉的组成部分.运河古桥与大运河相生相伴,是运河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与大运河古桥相关的传说故事,在运河文化时空中生成与流传,它见证了漕运的历史变迁、记录了城市的建设发展、讲述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承载着丰富而鲜活的运河文化记忆,是运河文脉的重要载体.运河文脉的传承是运河历史文脉、北京城市文脉的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根脉的守护,也是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接续,亦是文化建构下的空间生产.运河古桥传说在运河文脉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记忆性叙事融合运河文化包含的多元内容,构建运河文化遗产存在的时空整体,是古都城市风貌恢复与保持的文化资源,也是凝聚民众价值共识的文化纽带,这是运河古桥传说及其传承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存在一个包括西南地区木材、滇铜、黔铅、川米、犀象、药材等物资的“西南资源东运工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东西部跨区域调配,形成一个庞大的东西转运系统工程。其中,“滇铜京运”工程对云南铜矿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云南地区、长江和运河两岸交通与城镇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沿途地区民工和下层官员增收的机会。其消极意义是增大了云南、长江和运河沿线地区行政管理负担,地方政府、官员用各种手段侵占运铜经费,用不法手段弥补亏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运河沿途的正常运输和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18.
清代天津杨柳青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市镇,依靠运河交通之利与国家漕运政策的刺激,杨柳青实现了从风景小镇向商贸城镇的转变,并且其雕版年画业销售遍及东北、西北、华北、东南等几乎全国主要城市,实为北直隶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商埠与码头。  相似文献   

19.
大运河是一条具有活态生命力的文化线路,孕育和滋养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线路视域下的大运河非遗,个性与共性并存,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呈现出空间分布与价值属性上的整体性。其线性特征以及流动、开放、多元、融合的特质,显示并支撑着线路的系统功能与跨文化意义。它们由运河沿线的地域生态所塑造,与特定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空间生息与共,与运河的变迁和漕运的兴衰休戚相关,并且延续着运河文脉,承载着大运河文化的深层内涵与核心价值。大运河非遗的生存和发展,始终以大运河文化线路为背景和语境,二者之间深刻的内在关联是其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20.
运河江南段是中国近代以面粉、棉纺织、缫丝、丝织为核心的民族轻纺工业的发祥地与分布中心,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常州作为运河沿线的工业名城之一,工业遗产丰富。文章梳理了常州的工业遗产信息,分析了其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内涵,并从视觉隐喻的视角对常州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