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和保障,也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本质要求。社区权益是社区工作的具体化,了解社区权益的构成及冲突有利于和谐社区建设。但是,当前中国社区权益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剖析社区权益冲突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传统社区分析以外部专家评估为主,关注社区问题诊断,缺少居民能力建设,不利于社区问题的解决。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分析将重点放在关注社区资源和社区居民能力方面,在进行社区分析时常采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欣赏性访谈、社区资产图、问题解决与需求满足清单。  相似文献   

3.
西方社会分层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社会分层的概念、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并评述了其理论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社会分层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作为经典社会学的三大传统提供了三种基本的社会分层理论观:"阶级分层论"、"阶层分层论"和"分工分层论"。本文拟以社会分层理论的中心问题——"谁得到了什么和为什么会得到"为分析视角来探讨和展现三位经典大师是如何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当下中国社会分层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探讨了经典大师的理论方案对中国社会迈向更为公正合理的社会分层观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过渡型社区"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社区形态,由于其特定的过渡性、不稳定性造成了社区治理难题。实现"过渡型社区"善治,除了完善社区公共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包括了协调的管理机制、富有人情味并且信任度强的关系网络,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居民精神层面的有序发展及对社区的认同。本文以徐州市P社区为例,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布朗的社会资本层次理论,就P社区的社会资本增值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于今天网络中的怨气,现有观点或从现实社会找根源,或从网络技术进行归因.这种思维逻辑面临着治理的风险.本文基于网络社会分层视角,提出研究假设:网络社会分层将那些原本处于现实社会分层体系中边缘位置的阶层群体推到了网络社会精英位置,网络社会中弥漫的抱怨不过是网络社会中的精英们对现实权威进行挑战的工具,是网络社会中的精英们对现实社会分层体系中的权力与财富机制的质疑,是对现有社会秩序与传统权威挑战.本文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设.这暗示着今天在进行网络社会治理时,如何从网络社会分层的角度切入是推进社会秩序与进步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访谈了13名社工,从社会性别视角下审视其职业倦怠状况,在Maslach提出的职业倦怠三维度(情感衰竭、去个人化、低个人成就)下进行分析.父权制文化的全面规训,使得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感受深深的无力感;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下对性别气质的筛查,使工作者采取去个人化手法,并贬损其工作价值感;工作者自身的社会性别身份也使其承受来自性别制度的压迫,阻碍工作者从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中获取补给力量,而裹挟进情绪耗竭的更深泥沼.  相似文献   

8.
张斐男 《学术交流》2015,(3):160-163
社会分层研究是社会学传统研究领域之一。在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改变。网络社会改变着社会分层结构,加速了社会流动,改变着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重塑着社会认同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当代社会分层呈现新的特点:经济和社会权力分配出现变化;社会不平等的内容有所改变;认同感呈现多元化发展。社会分层正在从金字塔结构向"空中花园"转变,这些网络社会中社会分层的新特征正在影响并消解着原本的由上而下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9.
社会分层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地位差别的一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社会分层的实质是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状况。西安社会阶层目前已经分化为党政机关和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上述十大社会阶层在全国大城市具有代表性。社会阶层不和谐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业劳动者阶层处于明显劣势;产业工人的地位迅速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新社会阶层的地位迅速上升;贫富不均。西安对全国构建和谐社会阶层的启示包括:关键要真正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市委和市政府尽快建立有效协调各阶层利益的经济、政治、文化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公民应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就业和再就业应列为"一把手工程";设立"弱势阶层受损补偿准备金";大城市应构建"菱形社会结构",尽快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大城市应多管齐下,缩小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向弱势阶层倾斜;我们应在所有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社区的村委会设立"民意接待室";新建"和谐社会指标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妇女生殖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萧扬 《浙江学刊》2001,(5):110-113
本文在阐述生殖健康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生殖健康是包含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和妇女地位在内的新概念,增强妇女权利是实现人类生殖健康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生殖健康领域中的性别差异和不平等,并从社会经济、文化观念、健康权利、医疗体制和妇女的健康选择方面揭示了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社会文化因素,论述了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生殖健康对于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针对我国妇女生殖健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和谐”视角下的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新的时代主题。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前沿和缩影,和谐社区的构建便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主题。本文即针对我国当前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和探索,以期有助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7):45-48
网络、民主与行政的新组合,给城市社区治理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沟通和实践场域。结合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将社区虚拟社会管理能力从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人力资源三层面进行探讨,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测量体系。调查发现,除无形资源外,其余两项资源的平均数均不及4,而提升该社区的虚拟社会管理能力,需要发挥无形资源之知识协同作用、强化有形资源之信息安全认知、提升人力资源的信息人力核心能力以及创新互联网+社区治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路路 《社会》2008,28(3):24-30
改革开放30年来,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中,尽管在有关社会分层的几乎所有方面人们的看法都存在分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这30年中,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在社会分层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中(阶层结构、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流动),本文将主要关注阶层结构的变革.在一定意义上,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流动都可以从阶层结构的视角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4):95-98
本文以社区社会组织作为主题,分析了近年来学界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相关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的研究已突破单一学科领域的局限,成为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在研究的对象上有待拓宽、研究深度上有待加强,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创新。通过综述将为未来研究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何灿  李静 《创新》2011,5(3):107-110,125
在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变革中,引入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满足异质性化的个性需求,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但是,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服务方面依然面临着很多困境,其发展壮大有赖于政府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法律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内在潜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陈劲松 《浙江学刊》2001,(3):112-114
每一个社会都具有对其内在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变迁的控制样式.儒学社会中,这种样式即表现为伦理控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导致大量的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及社会分配体系的重组 ,从而引起社会收入阶层的分化 ,出现了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分层有利于经济公平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但却不利于社会公平及效率。并且在市场和非市场领域内都存在诸多的不公平因素。为此 ,当前应该在市场和非市场领域内建立公平的竞争秩序 ,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管理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是社会管理创新在刑罚执行领域的重要体现,社区矫正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的特点与社会管理创新不谋而合。应成立专门性质的民间组织进行社区矫正,发挥家庭的感化作用,用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社区矫正人员就业,建立高素质、多层次的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1.市民社会的概念 对于俄罗斯来说,市民社会问题乍看起来具有纯理论意义;然而,事实上,无论是对于国家当前的社会发展,还是对于国家的未来,如果说这个问题不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很重要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是:为什么社会以对其有害的方式向前发展?为什么代价十分巨大的、具有破坏性和争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比和平、稳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占据上风呢?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群体内部的社会分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学术影响力的差异,可以将高校教师划分为精英型、骨干型、平民型和边缘型四个层级.普遍主义取向的外显性学术影响力和特殊主义取向的内隐性学术影响力是决定高校教师群体分层的关键性因素,前者与学术能力有关,后者包括附加学术影响力、社会资本影响力、政治权力影响力和其他因素影响力,且与学术能力无关.公平取向的竞争性内驱力和效率取向的制度性外推力的共同作用导致高校教师群体的分层.高校教师群体的分层兼具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它一方面为教师的进取精神提供了有效表达机制,有助于实现教师的良性社会流动;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不同层级群体之间的疏离乃至对立,以及学术的不公平竞争和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