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现行百卷本《宋元学案》的层次结构与学案设置,由其实质意义上的完成者全祖望所决定.经过全祖望的修补,在层次性质上,《宋元学案》由比较纯粹的宋元哲学史演变为宋元儒学思想史与文献资料汇编.在结构内容上,《宋元学案》的史学(史传)与学术谱系(家谱)色彩非常浓厚.在学案设置上,全祖望修定与次定的学案反映了全祖望与黄宗羲思想史观的共识,补定的学案反映了两人思想史观侧重点的分歧,补本的学案体现了全祖望对黄宗羲道学思想史体系的突破.全祖望设置学案的标准与黄宗羲在“黄氏原本”中注重思想流派与地域学术的立场相比有继承也有突破,在考虑学术脉络、地位及宗旨等纯学术因素的同时,也注重人品道德与政治事功等方面的因素.这体现了作为哲学史家的黄宗羲与作为史学家的全祖望在思想史观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唐代经学衰微,经学对文章之学的影响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本文认为,唐代经学自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唐代每一次文章变革思潮都是经学思想高涨的产物.<五经正义>等经学著作中有许多研究文体、探讨文势的内容,是唐代文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3.
全祖望,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他生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正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全祖望的史学思想,上承黄宗羲、万斯同,下开章学诚,是浙东史学的著名代表。他的史学,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然而近几年来史学界某些同志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准备另文商榷。本文着重谈他的历史观点和治史方法,以及他在清朝史学中的地位。全祖望的历史观点全祖望的史学著作,带有浙东史学固有的特色,不爱发空论。他的历史观点,蕴寄于他为搜集残明文献所作的序、订正前史讹舛和解释经史诸篇中,主要有下述三点:  相似文献   

4.
毛奇龄与乾嘉经学典范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居渊 《浙江学刊》2002,(3):125-130
毛奇龄是清初学界一位既极具社会影响而又是颇有争议的学者。自清人全祖望作《萧山毛检讨别传》 ,对他道德文章的抨击可谓不遗余力。乾嘉学者一般都研读其书 ,或暗袭其说 ,而对他的评价却持审慎的态度。乾嘉之际阮元、焦循、凌廷堪等人通过对毛氏学术的重新定位 ,并推尊其为清学的首创者 ,从而导致了乾嘉经学典范的重塑 ,反映了乾嘉之际经典诠释亟须更新的一种历史趋向  相似文献   

5.
《学习与探索》2012,(8):142
编者按:经学和史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两大显学,它们之间因缘颇深。一方面,经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与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思想影响和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史学也为经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历史素材,人们关于经义的探求不能离开具体的古今历史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6.
研究黄宗羲思想,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当时的时代和时代思潮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黄宗羲思想的渊源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关于黄宗羲学说本身各方面的研究问题。关于第三个问题,这次会议上有很多好的论文。但应该说,这一研究工作的某些方面现在仅仅是开始。比如他的经学,他的文艺思想、他在天文立法等方面的科学思想,以及他与西学的关系等等,我们涉及的还很少。就是对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的哲学思想的研究,也还只是初步的。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中国思想界学者的努力,也有待于《黄宗羲全集》的很快出版。关于前两个问题,我有一些想法在这里提出来,请教于诸位。第一个问题是黄宗羲生活的时代和时代思潮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有争论是件好事,我个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对于当时有雇佣关系出现,也就是说有某种资本主义萌芽或曰  相似文献   

7.
何俊  Wang Keyou 《孔学堂》2023,(2):45-53+147-160
象山的《春秋》学是他由经学阐扬心学的重要内容。象山在接续啖助新《春秋》学的基础上,在思想上发生转变,啖助新《春秋》学所揭明的“理”只是存于具体史事中的狭义之理,而象山认为《春秋》所存之理等同于普遍存在的本心。由此思想转变,象山《春秋》学也跳出了经学的笼罩,呈现出理学的显著特征。象山基于历史是人心的呈现的判识,进一步聚焦于内惧于心与外恪于礼两个方面来阐释《春秋》,从而对应象山思想的核心理念本心与实学,使象山心学在《春秋》学中得到全面贯彻。  相似文献   

8.
周来顺的《使命的沉重与路向的忧思——俄国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研究》一书,不仅是对俄罗斯哲学的研究,更是对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也是作者十多年来研究俄罗斯哲学的阶段性总结。该书从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角度研究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在国内学界尚属首次。以往的研究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译介宗教哲学家著作,二是研究某位宗教哲学家的学说和思想体系。周书的全新视角,不仅颠覆了我国学界对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研究路径,而且充分彰显了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对现实  相似文献   

9.
高春艳 《唐都学刊》2014,(3):31-34,64
李因笃是清初著名学者、美学大儒,在经学、实学、文学、音韵学方面皆有建树.运用文献分析、归纳、比较等研究方法,系统阐述其漕运思想,认为李因笃系统梳理了古代漕运历史和漕运思想,并针对清初漕运现状,提出了“三要”“五举”“六说”组成的漕运治理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诞生于西方的社会环境中,其理念、理论、原则、实务模式和技巧都体现了西方的宗教理念、福利国家思想等,这种具有西方色彩的助人模式被引入中国后,要经历全方面和漫长的本土化过程。学界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也作过不少的探索。本文对前者有关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以往研究社会工作的视角进行一定的整合,进而寻求一种更为新颖的视角去探索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诞生于西方的社会环境中,其理念、理论、原则、实务模式和技巧都体现了西方的宗教理念、福利国家思想等,这种具有西方色彩的助人模式被引入中国后,要经历全方面和漫长的本土化过程。学界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也作过不少的探索。本文对前者有关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以往研究社会工作的视角进行一定的整合,进而寻求一种更为新颖的视角去探索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志军 《学术交流》2006,(6):191-192
蒂利希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宗教、神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艺术、文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学诸多方面,但其思想主要集中于哲学、神学、宗教哲学领域,并且融西方哲学、宗教、神学于一体。在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学界对蒂利希的思想有较多的研究和评价。在国内,蒂利希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也受到港台学者的高度重视。进入80年代,随着其著作陆续被译介出版,其思想在内地学界也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者们各陈其词,洞见颇多,他们的论题多为神学与教育哲学、神学方法论、神学思想对比研究、蒂…  相似文献   

13.
王雪 《唐都学刊》2009,25(4):25-28
汉代古文经学是在与今文经学互争的态势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古文经学不仅为收集、整理和注解古文献不遗余力,而且其长于训诂、注重史实及持论平实的品格与学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学术的科学权威.此外,汉末古文经学家吸收道家的思想,这对扭转儒学神学化的倾向有积极贡献,而古文经学与道家思想的某些契合又预示着汉代学术转向的必然.本文从分析古文经学的特点和方法入手,试图揭示它在汉末思潮解放中的作用及其对新的学术转向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和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郑玄是东汉经学集大成者,郑学"小一统"对促进东汉今古文经学的融通具有重要的作用。郑玄的经籍笺注以古文经说为主要立场,又兼采今文经说,体现出他博采众家、融合今古的经学特点。郑玄的经籍笺注不但对经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这种经籍笺注内蕴的史学价值也明显呈现出今古文融通的学术特点:一方面,郑玄基于古文经学的学术立场注重名物训诂和史实考辨,其经籍笺注保存了大量史料,为考察上古三代历史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他的经籍笺注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他对天命王权的宣扬、古史系统的构建,以及礼治思想的阐发,都力求融合今古文经说以解释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求是学刊》2019,(5):170-180
经学史上所谓"变古"实发端于武周时期。唐代前期完成经学总结后,经学继而走向僵化。武周代唐产生的政治变革和创新激励带来了经学革新的契机,于是有王元感和刘知幾等人掀起经学变古思潮,从而开辟宋代经学变古道路。长安三年可谓经学发展分水岭,唐代的经学一统变为派系分立。此年发生"元感上书"事件,标志着唐代经学由此显现为变古派和泥古派两大基本派系。两派的经学立场与其政治偏向和心态有密切关系。王元感负气上书,引发论战,变古派受益于武周政局,获得革新经学契机而偏向于亲武;泥古派心态微妙,寄望还政李唐,偏向于亲李而恪守经学传统。武则天出于政治利益考量和心理偏好,支持变古派。变古派得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22,(1):140-147
扬雄是西汉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与经学家。他身处经学兴盛但又今、古文经纷争不息的"经学昌明时代",因政治、著作等因素被后世忽略了其学术贡献。以两汉今、古文经学的差异为考察背景,分析《法言》大胆采用模仿经典形式背后的撰述动机,显示出扬雄在经学发展转型时期,不囿于一家一派,调和今、古文经学的自身学术立场及其"重德轻事""深约解经"的经学思想。此外,《法言》中展示的援道入经倾向,以及扬雄在后世所受褒贬不一的历史评价,昭示着中国儒学在由经学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17.
经学与汉代的经济政策张涛两汉时期,原本主要是一门学术的儒家经学同政治发生了密切关联,一跃成为统治思想。经学著作不仅在思想文化领域是至高无上的法典,而且成了封建政权制定政策、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汉代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也与经学有着某种不解之缘。“两汉政...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12):120-122
禅宗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美国社会后受到了热烈的追捧,美国战后艺术更是受其深刻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对此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文章总结了此方面的国内研究现状,从西方禅学成果译介、文艺作品与禅宗、创作理念与禅宗三个方面入手,就禅宗美学对美国战后艺术影响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西方理论译介、对艺术审美方式与创作理念的影响、在东西方思想融通的宏观视角下进行禅宗美学的影响研究三个方面仍是此方面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张永清 《阅江学刊》2010,(6):118-126
国内学界对英伽登文论的接受始于1980年。接受应包括国内学学界对英伽登论著的翻译,对英伽登研究论著的翻译以及对其论著的研究三个方面。尤为重要的是,在对翻译和研究相关资料梳理的基础上,还应在对翻译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扼要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20.
汉光武帝刘秀,本人为太学生出身,博览经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擅长应用文撰作,其诏令及交际文牍颇注重文辞,较少"浮词虚语"。严可均《全后汉文》辑有刘秀113篇文字。由于其伟大历史功绩的遮掩,后人较少注意其文学撰作方面的才能及其成就,但他的一百余篇诏令及文牍足以使他在汉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